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沙隱村
市長:我愛羅119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閱讀出版【沙隱村】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web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引爆知識革命:部落格──知識經濟2.0版
 瀏覽657|回應0推薦0

我愛羅11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4-07-28 fangxd/ 轉載自方興東觀察

一個大學生,純粹出於愛好而建立的個人部落格網站,卻變成了一個全世界最活躍的技術網站。到今天,Slashdot已經成為數百萬技術人員必讀的「出版物」,尤其是在開發人員社區和開放源代碼愛好者,這是一個令人狂熱和迷戀的線上出版物。《紐約時報》甚至認為Slashdot可能就是21世紀的網路出版的典型。

這當然不是一個新的網路神話,而完全泡沫破滅之際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為部落格除了個人出版和媒體新形式之外,部落格更富有價值的就是,部落格開闢了一種全新的知識共用方式和知識生產方式。這就是Slashdot成功的核心,也是未來部落格發揮巨大價值(包括商業價值)的源泉。因此,著名評論家姜奇平精闢地總結為:部落格──知識經濟2.0版。

要深刻世界這個內涵,我們還是從羅勃馬爾達(Rob Malda)和他的Slashdot的成功說起。

典範和案例:全球最大的技術部落格網站Slashdot.org的傳奇

入選理由
全球最大的技術部落格網站
Slashdot.org的創始人兼主編

成就簡介
創辦全世界最活躍的技術網站。到今天,
Slashdot已經成為數百萬技術人員必讀的「出版物」,尤其是在開發人員社區和開放源代碼愛好者,這是一個令人狂熱和迷戀的線上出版物。《紐約時報》甚至認為Slashdot可能就是21世紀的網路出版的典型。


姓名(中文):羅勃馬爾達
姓名
英文):Rob Malda
機構與職務:Slashdot.org的創始人兼主編
出生年月
1976
出生國家、地
點:美國密西根州荷蘭(Holland
教育背
景:1997年,在希望大學(Hope College)獲電腦科學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和拉基督中學。
職業背
景:20002月,Andover.NetVA Linux系統公司收購;19996月,Slashdot.orgAndover.Net收購,並成為正式員工;大學畢業後在The Image Group工作;1997年大學期間創辦Slashdot.org,業餘時間維護。
名言(著作):《傻人的新聞,有用的東西》(
News for Nerds. Stuff that matters
電子郵件
網址):malda@slashdot.org
個人部落格網站www.Slashdot.org
聯繫地址:Andover.net 116. E 18th St,Holland,MI 49423
電話616-994-0441
個人簡介 http://cmdrtaco.net/rob.shtml

傻人的新聞有用的東西
美國密西根州一個名叫荷蘭
Holland的小城。過去,這座小城的出名主要因為這裡是美國第三大活動節──鬱金香節(Tulip
Festival
)的故鄉。而今,這個地方因為出現了一個名為Slashdot的網站,而成為全世界技術愛好者的「聖地」。這個網站就是一個21歲的大學電腦愛好者在自己臥室中開設起來,最初的目的就是與朋友們交流感興趣的話題。那一年是1997年。這個小夥子就是Linux愛好者羅勃馬爾達(Rob Malda)。

不經意的Slashdot就這樣成為網路的有一個奇蹟。原是有關Linux的一個資訊倉庫,逐漸演變成為網路技術人員的「快樂大本營」,其中集結了大量的技術內容和技術討論。它的口號就是「傻人的新聞,有用的東西」(News for Nerds. Stuff that matters)。

1998112,「司令官」Taco(羅勃馬爾達的線民)發表一篇文章,呼籲網景公司加入自由軟體運動中來。11天之後,網景公司真的開始行動了。圈內人士一下子對羅勃·馬爾達開始刮目相看。

雖然,網站是19979月才正式發佈,但是半年以後,網站每天的流覽頁面(pageview)就達到10萬,成為技術人員最熱門的網站之一,也開始廣告主的關注了。但是,這僅僅是一個開端而已。Slashdot不僅僅成為大家獲取新聞和資訊的地方,而且成為大家積極參與的地方。一個全世界最活躍的技術部落格網站就這樣誕生了。

到今天,Slashdot已經成為數百萬技術人員必讀的「出版物」,尤其是在開發人員社區和開放源代碼愛好者,這是一個令人狂熱和迷戀的線上出版物。他們習慣了到這裡獲取新聞、發表文章,長篇大論、沒完沒了地爭論和討論,新信徒還在不斷加入。到2002年,5年時間,這個部落格社區總共發佈了30,000多篇文章,流覽頁面超過5億頁,估計累計讀者有200萬之眾。更無與倫比的是,其中還有50,000多名每月至少發貼一次、參與線上討論的「積極分子」。小夥子當然從來沒有想像到Slashdot會成為網路上的一個主幹。現在,《紐約時報》甚至認為Slashdot可能就是21世紀的網路出版的典型。

在網路泡沫破滅之際,無數名噪一時、腰纏萬貫的網路公司紛紛被雨打風吹去。但是,Slashdot卻逆勢而上,年年保持旺盛的成長勢頭,預計今年訪問量的成長依然在40%以上。

一個普通讀者登上Slashdot網站,肯定會驚訝不已,而且一下子無所適從。因此,它的模式和版式不同於我們曾經見過的所有的網站,既不同專業入口網站,也不同於一般社區和BBS,甚至也不同於正宗的部落格網站。整個網站幾乎見不到任何一篇完整的文章,從來不完整轉貼全文。而是只有一篇篇只有長短200個字的帖子,是觀點的概要總結和論點的引導,裡面都有幾個鏈結鏈向原始文章和背景材料。核心的內容就是每個短文下面的評論,一般文章下的留言和評論少則幾百條,多則上千條,有時候幾千條也有可能。實在是壯觀之際,而且精彩留言下面還可以有留言的留言,彷彿編輯的工作就是撒一顆種籽,一下子就成了枝葉茂盛的大樹,文章後面的留言信息量和觀點精彩程度遠遠超過文章本身,令你目不暇接。

編輯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為這些技術「Nerds」們(指哪些比較偏執,內向而又十分聰明的那種人),每天準備有趣的新聞和話題摘要,同時從網友們每天遞交的數百條消息中選擇最好的發佈。天天如同選擇一塊塊好肉,扔進狼群一樣,就看無數署名和匿名的讀者紛紛搶食、評點。

因此,Slashdot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媒體,但是他們卻完美地將技術「奇克」(Geek)的信條和一個好編輯對新奇、有趣並且吸引人的要求結合了起來。「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平衡」 Hirschorn認為,Slashdot以投其所好和直接了當得方式吸引其核心觀眾,同時又從新聞本身衍生出更加寬泛的命題,比如知識產權,從而吸引更多層次的觀眾。如今,每天讀者的帖子就有近萬條之多。這個數量往往是一般技術網站一年的文章數量。


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因為Slashdot的創始者們並沒有想到他們的純粹愛好會成為無數人支持的巨大事業。儘管他們也曾經在Linux Internet一起狂熱時有上千萬的紙上身價,他們還是沒有把Slashdot當作商業來運行。現在Slashdot有著足夠的訪問量和用戶數,也有著極低的運行成本。那麼,Slashdot真正贏利嗎?它的主人說是贏利的。現在,它隸屬於OSDNOpen
Source Development Network
開放源代碼開放網路公司),這是上市公司VA軟體公司的子公司。除了Slashdot,還運行著一系列與技術相關的網站和網上商場。


新閱讀體驗催生出「共用媒體」
早在
1999年,當《詹氏防衛週刊》(Jane's Defence Weekly,詹氏防務週刊)的編輯們正在對一篇關於電腦安全以及網路恐怖主義的文章猶豫不決之時,他們最終決定把文章帖到Slashdot,以尋求更好的解釋。不久,一直活動在Slashdot論壇的電腦安全高手們紛紛對文章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剖析,同時他們使用的語言鮮活明快,對文章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隨後,《詹氏防衛週刊》的編輯們迅速根據線民的討論修改了文章,並根據論壇討論的形式創新了報導文體,使文章呈現出鮮活的討論。《詹氏防衛週刊》的文章發表後,收到了很好的迴響。

上述事例為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一個資訊來源日益多樣化、數位通訊高度發達的時代,讀者正在逐步形成不同的閱讀和學習經驗。他們在網路上查看新聞,在論壇裡發表自己的看法,利用電子郵件、新聞組以及論壇和聊天室與別人進行爭論。這種不同於傳統的閱讀體驗最終催生出了「我們媒體」或稱「共用媒體」(WE MIDIA)的誕生,所謂「共用媒體」,根據《聖何塞水星報》丹吉爾默(Dan Gillmor)的觀點,首先是隨著網路等新技術產生的一種交互性媒體報導方式,它是在不斷的討論中形成的,同時這種新形式報導的供給者也突破了原來獨立一個作者,或幾個作者供稿的形式,而是綜合了眾多來自不同層次、不同經歷的共同思想成果。「共用媒體」的誕生也標誌著傳統新聞媒體的報導形式正在從一種學術式的模式轉變為一種互動式共用的討論模式。

互動式技術和閱讀體驗為媒體帶來的是變革,而且這種變革的波及者不只是網路,也包括報紙、雜誌以及電視等傳統媒體。丹吉爾默在《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上發表的文章「『我們媒體』時代的到來」一文中寫到:「當今年輕讀者在獲取資訊方式上的多樣性正是新型報導方式的催化劑。他們能夠熟練運用網路的搜索引擎從各個角度不同深度了解他們想知道的問題,他們也可以透過網路的論壇就某些問題和別人進行交流,他們也可以透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和他們需要了解的當事人進行一對一的接觸,而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就使我們的傳統媒體面臨著一個嚴峻的挑戰。我們的讀者已經不必等著報紙和雜誌為他們作好的半生不熟的新聞產品,他們完全可以自己下廚房。」但挑戰往往也是一種機遇,「我們媒體」的誕生正是這種挑戰下可喜的成果。Slashdot成為其中成功的典範。

如今,Slashdot絕對是Linux狂熱者或Geek不可不到的網站。每日都有最新的Hacker/Geek/Nerd的消息,又可以方便讓大家回應討論,作為網上最重要的Geek/Nerd聚腳地,有不少著名的HackerAlanCox都是其常客。Slashdot與開放源代碼運動(或者說自由軟體運動)的崛起是密不可分的。每一個深入了解Slashdot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開放源代碼的如火如荼的勢頭,在這裡你會明白這場革命不可阻擋。

走向開放的這場革命不可阻擋
類似的網站也在迅速發展之中,
Freshmeathttp://freshmeat.net/)是Slashdot以外,另一個Linux愛好者不可不到的網站。和Slashdot相似,它每日24小時提供不少有Linux的最新消息,但主要集中在各Linux軟體版本的推出。更重要的是,Freshmeat在報導各軟體推出或更新過程中,架構了一中型的Linux軟體資料庫,方便大家尋找需要的軟體,亦可以在資料庫中加入自己對該軟體的評鑑。另一個《Linux每週新聞》(LWN)為定期報導Linux新聞的網站,每逢週四都會更新資料。其報導內容包括各有關Linux的文章、安全問題、Kernel新聞、各DistributionsPort動態,軟體發展、Free/Open-Source軟體等。雖因每週才更新一次,很多消息往往給SlashdotFreshmeat等捷足先登,得報導亦相對更詳盡。但是,這些網站與Slashdot相比,都望塵莫及。

既然是自由軟體的大本營,微軟和蓋茨自然是這裡共同的「靶子」。在羅勃馬爾達眼中,Windows就是地球上最差勁的作業系統。1999年時,他就說道:我設計網站的全套傢伙,都是Unix工具。我有一台Linux機器,目前正承擔著Slashdot所有的服務。它一天之內要承受65,000個頁面的訪問量──都是透過最耗資源的CGI來訪問的。我們上次重新啟動機器是30天以前的事情了。我們的廣告伺服器已經有60天沒有重啟了。在過去,我必須管理一台NT伺服器,它過不幾天就得重啟一下。天啊,真高興我不必再做那樣的工作了。我對NT的經驗基本上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微軟SQL Server速度最慢,這是我見過的最臃腫的SQL伺服器,並且極不穩定。誰也承受不起用這個軟體構建大規模網站所需要的昂貴硬體。運行NT的人們不見得同意這個觀點。他們指出,NT系統的規模調整方法與Unix系統不同。另外,擴展到大規模的網站時,不僅需要正確的構件,還需要一些專用技術。

隨著,網站越來越有影響,Slashdot也成為微軟的眼中釘,除了一批微軟擁戴者將Slashdot當作捍衛微軟的戰場外。微軟也動用各種力量,想殺殺Slashdot的鋒芒,雙方的鬥爭趨於白熱化。最熱鬧的就是20005月,微軟動用起法律大棒,針對Slashdot網站討論區的言論,認為網站侵權而寄出存證信函。雙方爭鬥的起因是Slashdot網站上對Windows 2000中一項安全措施的討論。

5月初,微軟的律師要求Slashdot網站刪除這些討論資訊,因為這些資訊中包含了來自微軟網站的資料,而這些資料是受版權法保護的;Slashdot網站拒絕了微軟方面的要求,並指責微軟試圖阻礙言論自由。Slashdot不但刊登這封信函內容,來引起玩家們的不平之鳴,而且刊登內容為「微軟憑什麼對支援開放原始碼內容提出智知識產權保護法?」的強硬回應。此後不久,Slashdot網站就遭到了類似20002月份使雅虎和eBay等網站癱瘓的「拒絕服務」攻擊。

Slashdot網站上有關Windows2000中一項安全措施的討論,涉及一個名為「Kerberos」的技術。該技術由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科學家開發,旨在透過對密碼進行加密處理,以使網路更為安全。這位科學家公佈了Kerberos技術的源代碼,允許所有感興趣的人免費使用。但是,微軟卻決定把這種技術集成到Windows 2000作業系統中,並增加了自己的功能。Slashdot網站上的討論認為,微軟沒有公佈有關技術細節,違反了通用的源代碼開放許可協議,並要求微軟公佈自己對Kerberos技術進行修改後的源代碼。經過數週的公開討論之後,微軟在自己的網站上公佈了Windows 2000 Kerberos技術的源代碼,但是,微軟同時表示,該技術屬於「微軟的機密信息和商業秘密」。

別無選擇的宿命:推向商業化之路
19998月,第一大Linux廠商Red Hat終於公開上市,而且上市當天股價就翻了兩番。消息讓全世界喜愛Linux的人們為之歡呼,其他的從事Linux業務的公司也躍躍欲試,比如銷售預裝Linux伺服器的VA公司也準備很快投入華爾街的懷抱。Red Hat上市到底是Linux自由的終結者還是大發展的新契機?這個問題引發了Linux社區的巨大爭論。羅勃馬爾達也忍不住站出來,「這是一個大恐慌!」他說道:「對持股人負責的公司跟原來那個對相互信任、資源分享的Linux團體負責的公司有著太大的不同。」

但是,理想永遠需要面對現實,羅勃馬爾達的Slashdot也不例外。19996月,SlashdotAndover.Net收購,馬爾達本人也成為正式員工。一年之後,Andover.netVA Linux系統公司(後改名VA軟體公司)收購,那是一個泡沫橫飛的時刻,當時收購價格為9.75億美元。VA的股價將近250美元一股,而到2002年,股價跌倒了75美分。不過,不管風雨變換,羅勃‧馬爾達的工作倒是從來沒有變化,就是一心一意維護網站。他雖然無法大發其財,但是也已經豐衣足食。

市場是殘酷的。20011028Slashdot發佈公告,宣稱要在2002年年初實行收費的無廣告網站訪問計畫來增加收入。Slashdot的母公司VA也在掙扎著求生存,在20016月份停止了硬體業務,現在專注於專有軟體的開發。收費是一個巨大的舉措,用戶反應極為激烈。羅勃馬爾達在致讀者的信件中說,「簡單的靠出售那些Banner廣告來賺錢,並不能讓我們生存下去,我也不希望有這樣的改變,但是,Slashdot已經有四歲了,我希望四年以後他還能在這裡」。最後,同情者還是占了上風。


2002年,盈利的壓力迫使網站紛紛舉起收費的大旗,包括英國《金融時報》的網路版FT.com、雅虎的個人主頁服務網站──虛擬城市網站GeoCities等都加入收費陣營,Slashdot也不能免俗了。200112月,《紐約時報》推出每週6.7美元的收費版,但只吸引2,600人註冊閱讀。Slashdot的收費標準是每1,0005美元。根據這一標準,82%的用戶每年支付的費用將不超過20美元。網頁流覽量相對較高的線民每月大約要支付5美元,只有大約3%的用戶每月支付的費用可能會超過5美元。此外,Slashdot特別推出了一款不在網頁中添加廣告的收費流覽服務,只要用戶按照規定繳納費用,就可以免受那些煩人的廣告侵擾。

馬爾達與他的愛情結晶 / 技術領域最浪漫的愛情故事
雖然馬爾達今年才
26歲,但他已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電腦天才和駭客聚集的社區的主編和創始人。這個網站1997年開始,就已經成為以技術為核心的人們的資訊集散地。由於訪問量的巨大,在Slashdot首頁上出現的鏈結都會導致被鏈結的那個網站的訪問量爆炸性上升,造成對方伺服器的癱瘓。這個有趣的現象足以說明Slashdot對網路的交通指揮般的影響力。

而就在這樣一個每秒鐘都有上萬雙眼睛注視著的地方,馬爾達居然別出心裁,把它用作自己求婚的地方。

2002年情人節那天,馬爾達破天荒地發佈了自己的求婚信,當時正是「愛蟲」病毒在網上肆虐的時候。當上千萬的線民正為自己郵箱中揮之不去的「愛」煩惱時,馬爾達卻給自己的戀人凱薩琳一個超級驚喜。

這封公開信中寫道:「凱薩琳,我決定,此時此地,在25萬陌生人的面前,以這種最讓人尷尬的方式來表達我對你的愛,儘管這已經遠遠超過這裡的寥寥數語能夠傳達的。我們已經在一起有好多年了,在這期間我始終清楚地知道,我願意和你共度餘生。我已經說了足夠多的廢話了,你願意嫁給我嗎?」

Slashdot上馬爾達擁有太多的朋友了。「新聞」發出去之後幾分鐘就已經有近千封回帖了。有人調侃地問,「結婚後,馬爾達會不會成為凱薩琳的專利產品?凱薩琳會不會成為馬爾達的『開放源代碼』?」

不過大部分人都在表示支持和祝福,並拚命為馬爾達說好話:「凱薩琳,你要知道他肯定是真心愛你的,因為他甚至檢查了這篇帖子有沒有拼寫錯誤和語法錯誤!」

在接下來的15分鐘裡,馬爾達非常緊張,每隔20秒鐘就檢查一次郵箱,這個技術高手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郵箱是否出了問題。

15分鐘後,馬爾達終於收到了答復,標題是「YES」,正文是「傻瓜,你讓我哭了。」

在求婚的5個小時後,該帖子留言衝破1,200條,馬爾達表示,留言數量沒有打破記錄,但是也算比較高的,可以進入一段時期的排行榜。有人說,這大概是技術迷中最浪費的求婚了,馬爾達說,「我真的不知道別的還有什麼可替代的辦法,我就知道這個方式。」



http://fxd.bokee.com/index.html
一個探討部落格 ( 博客 )‧相當全面與深入的部落客,喜歡的網友值得花時間了解! 鄭重推薦!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0&aid=193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