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沙隱村
市長:我愛羅119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閱讀出版【沙隱村】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web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豆瓣:長在暢銷榜邊上
 瀏覽438|回應0推薦0

我愛羅11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douban.com/豆瓣:Alexa全球排名1,295

flypig 發表於 20060410


不管是在上海還是北京,楊勃(上圖)都經常去咖啡店裡辦公。擺在他面前的,除了咖啡,還有一台白色的蘋果筆記本電腦。我喜歡一些不太主流的東西。他說。

從去年3月創辦至今,楊勃的豆瓣網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聚集了超過12萬名註冊用戶和將近5,000個用戶小組。而在這些令人驚歎的數字背後,是一支只擁有3名全職成員的微型團隊。現在豆瓣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在外面的事情也比較多。楊勃說,最初的網站程式都是由他獨立編寫。但隨著規模逐步擴大,日常事務也變得頻繁,需要進行更多的團隊協作。

楊勃把自己定位於技術人員。在剩下的2名全職員工中,一位負責技術,一位負責公關和市場推廣。還有2名兼職員工,楊勃未曾謀面。他們都是豆瓣網的註冊用戶,分別身處南昌和武漢,幫忙處理一些社區和網站內容方面的工作。

是什麼因素讓不起眼的豆瓣吸引到數量可觀的用戶群?和入口網站強大的推力不同,我們靠的是各個用戶自身的拉動。楊勃認為,以讀書、電影、音樂為核心內容的豆瓣網將用戶評論、社會網路和產品比價等幾方面的功能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在這個平台上,志趣相投的網友被聚集到一起,產生互動。這些小圈子所關心的,並非那些大紅大紫的暢銷文化產品。但也正是這樣不太主流的口味,讓豆瓣在入口網站的強勢聲音之外,佔據了自己的生存空間,並得以不斷拓展。

定位選擇
楊勃在剛開始下定決心做網站的時候,焦點並不在文化產品。當時,楊勃的一些朋友時常開車去青海、寧夏等地旅遊,他們提出了要沿途開客棧的計畫。
你們趕快開吧,我做個網站幫你們宣傳。楊勃的隨口一提,促成了他自己的首個網站計畫。

20049月,楊勃為這個名叫驢宗的旅行網站製作了商業計畫書,打算讓網友在網上互相推薦喜歡的小旅店資訊,或者在分享資訊的過程中約定旅行夥伴。但頁面做了一半,卻發現這個計畫太過小眾。自助旅遊的人群實在太小,網站太邊緣化,很難聚集人氣。但是驢宗本身的模式很好,如果能夠找一個合適的領域,就會有更大的發展。根據朋友們的建議,楊勃調整了手中網站的定位。 

書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切入點。楊勃說,做豆瓣網的初衷,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想解決個人問題。他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常看英文書,但前前後後待了10 年,卻很少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進行討論。看書的人遠比自駕出遊的驢友多,而且,由於很多書都有圈子閱讀的現象,他們迫切需要在虛擬空間中找到口味相同的網友展開討論。

在楊勃的記憶中,豆瓣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次大規模書評是圍繞著《查令十字街84號》展開的。楊勃開玩笑說:這本書講的是紐約女作家和倫敦舊書店之間的書緣,被稱作愛書人的聖經,就像是為豆瓣網量身訂做的一樣。在《查令十字街84號》在國內上市前後,該書的中文版譯者在豆瓣網上和讀者們頻繁互動,還把自己其他譯作的讀後感拿出來和網友們分享。而在此之後,還有很多中文譯者慕名加入了豆瓣的用戶群。

有很多好書,都是先由可以直接閱讀外文的讀者知道,然後圖書資訊再經由港台地區傳入中國大陸。楊勃認為,豆瓣網在這方面的專業化平台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讓書籍資訊更快流通起來。意見領袖型的網友由於資訊管道多,最先了解到新書資訊,可以帶動豆瓣網各個主題社區中的相關討論,讓很多用戶發現過去沒聽說過的東西。

這種圈子化的互動方式,是大的入口網站所無法取代的。楊勃曾用過一個叫做朗太樂的網名,取的是英文中長尾」(Longtail理論的諧音。長尾理論強調對利基市場的重視,認為無數小生意的價值總和足以超過個別大市場。Google廣告業務是這方面的典型,它撿起了數以百萬計從未打過廣告的小企業和個人。但是在過去,這些用戶小得讓廣告商不屑一顧。

楊勃當時的昵稱在豆瓣網身上得到了應驗。朋友都說,我就像個地主,占了一些大公司看不上的小山頭。楊勃認為,豆瓣網上廣受關注的內容,多半都不是暢銷排行榜上的大熱門。而正因為這種不太主流的特性,豆瓣網由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構成,以個人為核心,跟每個用戶自己的興趣有關。它不像入口網站那樣去大規模地推動資訊,而是靠每個人自發的拉動。用戶不需要人多勢眾,但是需要志趣相投。這種社區化的服務形式,大公司既不屑於提供,也提供不了。

融入產業鏈
在同類網站中,豆瓣是少數自給自足的個例之一。楊勃覺得,豆瓣現在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目前,豆瓣網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和購物網站的合作。在豆瓣網提供的服務中,產品比價是相當重要的部分。每次有用戶透過豆瓣網上的鏈結進入當當、卓越這樣的大型網上商城購物,雙方就會按照事先約定的比例進行利潤分成。這些收入,足夠支撐豆瓣網的日常運轉。所以他們沒有生存的壓力,也不著急找風險投資。

但是,楊勃的商業計畫並不僅於此:我們現在還只是和一些網上零售商分成,以後肯定會跟上游有合作。話中所指的上游是書籍的出版商和批發商,豆瓣網目前離暢銷榜不太遠的定位對他們有著獨特的吸引力。

有很多不是為了暢銷而出版的圖書,用入口網站鋪天蓋地的推廣方式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吸引到的眼球通常會迅速轉移,注意力隨即蒸發,難以形成購買行為。而在豆瓣網的主題小組中,導入的新書目通常都會受到成員們的關注,並產生自發的口口相傳。同時,書商們也開始留意這種新的推廣方式,在北京文化圈中備受推崇的《讀庫》文叢就嘗試過與豆瓣網進行這方面的行銷合作。

楊勃很喜歡一句商業格言,叫做規模決定影響力。在他看來,有些比較偏門的書,憑藉豆瓣網的力量,現在只能多發展幾百個讀者。在這個數量級上,書商基本感覺不到豆瓣網的作用。想要讓豆瓣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力,恐怕還得往現在的數字後面加個0在提到這個目標時,楊勃自信十足。

豆瓣網上出現的第一本英文書是《引爆點》Tipping Point,書中的觀點常被楊勃提起。要讓用戶產生指數型上升,不光要東西好,還要有兩種人:一種是識貨的人,他們扮演著意見領袖,周圍的人對他們高度信任;還有一種是天生的傳播者,他們雖然可能只略知一二,卻玩命地對跟人談論新鮮事物,成為人際網路的樞紐。在豆瓣網的用戶群裡,兩種人都不缺。

如果說入口網站可以依靠大規模、高成本的市場行銷推廣自己,那麼小網站則更多地依賴於這種一傳十、十傳百的口碑傳播。在楊勃看來,豆瓣網的成長歷程中有三個關鍵的時間點。第一個,是網友topku在自己的blog上提到了豆瓣網,那代表著用口碑傳播開始自發進行;第二個,是IT評論人洪波在blog上提到了豆瓣網,從那以後,豆瓣網開始成為網上的主流話題之一;第三個,是他聽用戶說,有朋友在日常談話裡提到了豆瓣,口碑傳播終於蔓延到線下。

在楊勃眼裡,影響力的重要性遠大過豆瓣網的商業價值。他的理想,就是有一天,很多人都透過豆瓣網發現新鮮有趣的東西。到商店裡買東西的時候,人人手上都拿著一張從豆瓣網上列印下來的清單。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0&aid=192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