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沙隱村
市長:我愛羅119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閱讀出版【沙隱村】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廣告行銷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收視率
 瀏覽1,034|回應0推薦0

我愛羅11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指在一定時段內收看某一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占觀眾總人數(或總家戶數)的百分比,即收視率=收看某一節目的人數(或家戶數)/ 觀眾總人數(或總家戶數)。收視率分為家庭收視率和個人收視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視率大於個人收視率。

與之相關的還有一個收視百分比。收視百分比考慮的是在打開電視機的觀眾總體中,收看某台節目的觀眾所占的比例;收視率則並不考慮當時人們是否打開電視機,而是指觀看某台(或節目)的人數占電視觀眾總人口的百分比。顯而易見,收視百分比更能表明一檔節目(或頻道)在視聽市場上的競爭力,因為收視百分比是針對實際打開電視機觀眾而言,更能夠了解其中某一節目觀眾所占的比率。

收視率調查最早起源於美國。1923年,AC尼爾森公司的創始人亞圖C尼爾森(Arthur C. Nielsen)在美國建立了第一家市場調查公司,此後一直是美國最具權威性的市場調查機構。現已發展到好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資訊和分析服務的提供者,有一套國際認可的獨創研究產品和方法論,用來提供廣泛的比較和標準化資料,服務對象包括消費產品和服務行業,以及政府和社會機構。香港和台灣地區的收視率調查也是由AC尼爾森負責的。

1978-1983年,收視調查主要採用「日記法」收集資料資料;1983-1991年,則採用「日記法」和「個人收視記錄儀」相結合的方法收集資料;直至199110月才普遍採用至今仍在用的個人收視紀錄儀調查觀眾的收視行為。而香港無線和亞視從1978年便開始使用AC尼爾森的收視率服務,一直到現在。AC尼爾森對收視資料持有擁有權,業界所有感興趣的機構都可以訂購,它是廣告商投資做廣告的主要依據,也是分析判斷電視節目播出效果、改進節目的重要依據。

日記法
指透過由樣本戶中所有4歲及以上家庭成員填寫日記卡來收集收視資訊的方法。樣本戶中每一家庭成員都有各自的日記卡,要求他們把每天收看電視的情況(包括收看的頻道和時間段)隨時記錄在自己的日記卡上。日記卡上所列的時間間隔為15分鐘。每一張日記卡可記錄一週的收視情況。訪問員每週定期入戶收集已完成的日記卡,並留置下一週的日記卡。為了幫助被調查者更直接地識別其正在觀看的頻道,訪問員會給樣本戶留下一張包括所有頻道台標的提示卡。該方法成本較低,但精確度稍嫌不夠,往往出現收視率較高的台的資料偏高,而收視率較低的台的數據偏低的誤差,因為在事後記錄時,因記憶及怕麻煩,受訪者往往把收看時間較短的頻道忽略,而把其收視轉移到了收視時間較長的頻道。

個人收視記錄儀法
透過在樣本戶安裝個人收視記錄儀,它會記錄所有的收視情況,包括開機、關機、轉台、收看頻道,以及看錄影機時的快轉、倒帶、錄影等等,都會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然後自動將所記錄的資料透過電話線路,傳回調查公司的資料處理中心,以進行各種統計分析。從理論上,這種儀器可以精確的監測到受訪者每1秒的收視情況,但因為資料量太大,現均只提供每1分鐘的收視率。該方法的精確度很高,但是成本較高,並且因為要求受訪家庭有電話以傳輸資料。具體到香港,就是在樣本家庭安裝個人收視記錄儀,每天自動傳輸資料至AC尼爾森的資料處理中心,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就可以統計出收視率。

日記法和個人收視記錄儀相比的收視率資料的差異?
簡單的說個人收視記錄儀所獲得的資料比日記法更加精確、客觀、及時,具體點說就是具有下面4個不同點:

1.個人收視記錄儀比日記法記錄更精確,更能滿足廣告主及電視人的需要。個人收視記錄儀能以每分鐘(甚至每秒)為一記錄時間單位,而日記法往往只能以15分鐘為一記錄時間單位。

2.人員測量儀(即個人收視記錄儀)比日記法更能保證資料的客觀性。由於日記法需要較多的人工勞動,有時甚至靠回憶來記錄收視資訊,因此記錄不準確的可能性遠比人員測量儀大。

3.人員測量儀比日記法獲得的收視率資料更為及時。人員測量儀一般第二天就能獲得收視率資料,而日記法則需要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

4.日記法成本低廉,個人收視記錄儀則比較昂貴。

其實,除了以上兩種方法外,另外還有一種方法,不過這個方法不常用,就是電話調查法,即採用打電話的方式來收集觀眾收看電視資訊的方法,但一般只用於一次性調查。事實上,電話抽樣調查得出的結果只是「接觸率」,不同於現時電視台公佈的「收視率」。簡單來說,接觸率只計算被訪者昨日曾否收看過某些節目,至於收看時間就沒有包括在內。收視率的計算,是把接觸率及其收看的時間同時計算在內。高接觸率的電視節目,不一定有高收視率,原因可能是許多觀眾只流覽一至兩分鐘就轉台。因此,這種方法很少用。

收視率調查是一種商業行為,它可以是由電視台、附著於電視台的廣告公司發起的收視調查,顯然,由於很難擺脫發起調查者自身利益導向的影響,因而缺乏公正性,不能作為各方公認的決策依據;因此,收視率一般由獨立於電視台、廣告公司和廣告主的第三方機構,即媒介研究機構調查,由於是第三方機構獨立運作,就建立了公正的基礎,可為使用資料的各方所接受。這樣調查出的收視率資料就具有公信力,任何感興趣的客戶都可以購買,主要是電視台、廣告公司和廣告主等。

雖然收視率本身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但是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後卻是一系列科學的基礎調研、抽樣、測量、統計和資料處理的複雜過程。

首先是基礎調查研究,一般來說,收視率調查的公司在一個地區進行收視調查之前會在當地進行基礎研究,也就是在收視率調查地區進行詳細的抽樣調查,主要調查區域內樣本量的各項人口統計學特徵及可能對收視行為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根據調查地區的情況,收視率調查公司會定期對各地的基礎研究資料進行更新,以確保所抽取的樣本家庭具有代表性和收視率的準確性;接下來是抽樣,收視率調查一般採用多階段、PPS、整群抽樣等抽樣方法;接著是測量,也就是採集資料。在收視率調查中常用的資料採集方法有三種,即電話法、日記卡法和測量儀法。這在前面已經說過,毋需多說;資料獲取之後就是進行統計;最後一步就是資料處理,這是整個收視調查過程中最複雜的一步。資料處理一般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將收視調查原始資料登錄電腦(僅限日記卡法,記錄儀法不需要資料錄入)後,要進行資料的淨化,以確保原始資料的完整及合理;

第二,淨化後的收視資料與樣本背景資料庫及節目資料庫合併形成一個更全面的「收視率資料庫」;

第三,在這個「收視率資料庫」的基礎上,以性別、年齡等為加權變數,對原始資料進行各種加權計算,便產生各種收視率資料(所謂加權是指分配數學權重的過程。旨在修正未加權樣本對某些人群代表過度或代表不足的偏差)。

整個收視調查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抽樣了,這直接關係到收視率的準確性問題,所以,各媒介調查公司對此都很重視。一般來說,要抽選出一定量的有很好代表性的調查樣本,就要對這些樣本的基本屬性特徵以及收視行為特徵進行連續觀測記錄,取得原始資料,再按照收視率指標體系框架從原始收視資訊中計算和提煉出可直接供客戶使用的收視率、收視比率、收視時間等指標。由於觀測是連續的,就需要對調查樣本進行維護,以維持調查樣本持續的配合和代表性。這些操作的流程和方法都必須遵循科學性、規範性、嚴謹性原則,不能糊弄,也不能湊合,否則生產出來的收視率產品只能是假冒偽劣產品,不會被市場所接受。具體到香港,收視率調查公司會在每年第三季進行全港性大型的「電視人口總調查」,確定香港人口形態的比例分佈,作為下年度住戶抽樣的依據。若發現住戶的抽樣依據有偏差,則需於10週內糾正,還要密切監察形態變化,作出調整。調查公司需向由電視台、4A廣告商及政府影視處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定期開會討論,以確保調查的準確性。

當收視率調查出來後,由於那些未經處理的資料較複雜,所以要以簡潔直觀的方式表示出來。因此收視率一般是用點來表示,每一收視點都代表一定的人數,而人數則會隨著香港人口的成長而逐年變動。例如:1997年每一點約有5.85萬人,1998年每一點約有6萬人,1999年每一點約有6.2萬人,2000年每一點約有6.403萬人,2002年已增加至每一點6.518萬人,直到現在的6.550萬人。

每年香港TVB黃金時間播出的劇集都會有個收視排行榜,這個榜不同於一般的榜,不是僅僅就收視率好的進行排名,而是無論收視好壞,都會加入收視排行,排在最末的就是當年年度收視最差的劇集。此處的黃金時間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黃金時間,而是指媒介研究方面的黃金時間,也就是19:00-23:00 的電視節目時段。
-------------------------------------------
尼爾森公司(ACNielsen)於20001219正式宣布,荷蘭商VNU N.V.以現金每股36.75美元買下尼爾森所有股份,交易總金額高達23億美元。這項已經確定的併購案是由荷商VNU以每股36.75美元現金買下尼爾森公司所有流通在外普通股,轉讓過程預計在2001年第一季完成。

目前台灣尼爾森內部的人事暫時不會有異動,公司名稱與客戶服務一切照舊。此次大手筆併購尼爾森,具有進軍亞洲市場的策略性考量。由於尼爾森在亞洲市場已具一定規模,藉由併購尼爾森跨足亞洲市場可為其省力不少。

VNU199911月已先行購併尼爾森媒體研究(Nielsen Media Research)。在這項併購案宣布之後,同樣是由亞圖尼爾森所創辦的尼爾森公司與尼爾森媒體研究兩家公司,在1996年的改組分家之後,再次回到同一個屋簷下。

尼爾森全球員工共有21,000人,1999年營業額達15億美元,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提供市場動態、消費者行為、傳統和新興媒體監測及分析,客戶包括消費品製造商、零售商以及媒體、娛樂和網際網路業者。

200485,下屬於Kantar媒介研究(Kantar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研究、分析和諮詢網路之一,下屬於WPP集團)的AGB集團和尼爾森媒介研究宣佈了合併的計畫,這一計畫將整合AGB集團所有的公司與尼爾森媒介研究全部自有的電視收視率服務,VNUKantar各占50%的股份。透過此次合資,尼爾森得到了有力的技術支援。新的合資公司被命名為AGB尼爾森媒介研究,其收視率服務涵蓋的主要市場包括澳洲、中國、香港、義大利、南非和英國。20051月,AGB尼爾森對外宣佈成立大中華區,將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包括在內。

 關於VNU
VNU成立於1964年,總公司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最大市場資訊服務及出版商之一,業務橫跨消費者雜誌、商業指南、商業資訊服務及教育出版品,主要業務在提供市場行銷與媒體資訊。VNU在美國、加拿大、波多黎各、印度、南非及歐洲18個國家都設有分公司。全球員工約有16,000人,1999年營業額 28億美元。VNU股票上市於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及盧森堡,目前每股約44美元(50歐元)。

【尼爾森行銷研究顧問公司營運現況】
主要股東:VNU N.V.
員工數:全球21,000人,台灣尼爾森280人。
1999年營業額:全球約15億美元,台灣尼爾森約新台幣5億元。
台灣區負責人:董事總經理王德林
台灣區媒體研究負責人:張小玲
主要業務:媒體研究、消費品研究、零售資訊研究、消費者行為研究等。

VNU N.V營運現況】
成立於1964年,總部設於荷蘭。
員工數:全球員工約16,000人(200438,000人)
1999年營運額:28億美元(2004年達47億美元)
主要業務:提供市場行銷與媒體資訊
VNU 集團可分為五個主要的事業範圍:
行銷資訊服務(Marketing Information):提供消費者行為、媒體及網路研究資訊。旗下事業單位為Nielsen Media Research, SRDS, VNU Marketing Information
商業資訊服務(Business Information):出版刊物、商品展覽活動及網際網路。旗下事業單位為VNU Business Publishing Europe, VNU Business Media
消費者資訊服務(Consumer Information):VNU在歐洲8個國家,分別針對男性、女性、青少年等多種不同消費族群出版消費性雜誌,甚至包括填字遊戲類(crosswords puzzles),如Libelle,
Margriet, Donald Duck
等。
教育出版品(Educational Information):VNU在荷蘭、比利時針對小學、中學及成人教學出版教育用書。VNU目前為荷蘭最大的小學教育用書出版商。
商業指南服務(Directories):VNU發行各類電話簿,並透過光碟、網際網路、及電話語音提供指南導引服務。VNU商業指南服務在荷蘭、比利時、南非、愛爾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90%。(摘自廣告電子雜誌)

克里奧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世界性廣告大獎,隸屬於全球最大的商業傳媒跨國集團VNUVNU每年營收超過40億美元,其旗下擁有140種各類商業期刊及大眾傳媒。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170&aid=17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