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夏瑩
圖編談圖說 1
對於圖片說明的寫作要點,圖片編輯們都有各自的心得,下面是我們在採訪過程中整理出來的「圖編語錄」:
一個「貼」字是關鍵──
照片報導,是由畫面與說明共同構成的,在內容上相互補充,有什麼內容是畫面沒有或無法表現的,這些內容就應該在說明中說出。兩者之間需要貼切,一個「貼」字是關鍵。
畫面和說明共同構成攝影報導,缺一不可。以〈馬路「陷阱」太坑人〉為例,畫面給我們的資訊僅僅是一個騎車人奇異地跌倒水中,我們無法看到任何別的資訊。而說明告訴了我們時間是5月9日,地點是廈門,這是說明的作用之一,即提供畫面無法提供的基本事實;說明還告訴我們跌倒的原因是因為路面有坑,很多人因此跌倒,這是說明的作用之二──告訴畫面無法告訴的原因或者說背景,這就有了深度、有了意義;只有說明能表明是「坑人」,畫面不能,這是說明的作用之三──表明我們的態度和觀點。有了這三點作用,說明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了。
如果只是簡單地說一個人跌倒了,沒有時間地點,沒有原因,沒有態度,資訊就不完整,幸災樂禍、不講道德等指責也許會更加利害。這裡確實有一個職業素養的問題。我覺得職業素養可以歸納為一個立場三個了解。一個立場是站在人本主義立場,從人文精神角度出發看待分析問題。在這件事情上就是對跌倒者充滿同情,對產生的原因提出批評。三個了解一是了解新聞事件的基本事實和內涵,二是了解畫面傳遞的主要資訊、次要資訊,在這件事上主要資訊就是奇異地跌倒,次要資訊是大水,換成大晴天,跌倒的奇異性也不會改變,三是了解你是一家什麼樣的媒體或者說你的讀者對象是誰。至於表述方式,可以按公式來,也可以自由創作,有故事有情節,只要「貼」就好。
圖片說明的三段式──
外國媒體在新聞照片說明寫作上大多使用三段式。第一個句子用現在時,背景句子用過去時;他們不大會重複畫面中已經很清楚的資訊,而新聞的五個W則十分完整。我提倡在新聞照片說明中,注意是新聞圖片說明中,使用這種模式,因為它是最經濟實用的。但同時這種寫法源自英語,所以在運用時要十分注意中文的特點,做到中文文氣的順暢,圖文貼切,盡可能生動自然美麗。
寫作應該沒有定式,這也是世所公認的。所以,在說明寫作時加入我們的情感,融入我們的觀點,甚至採用描寫、引入對話等等,也是值得提倡的。這叫散文化和個性化。標準化與個性化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應該是準確揭示新聞事件的內涵,圖片與說明之間很「貼」。如果不是這樣,還是標準化好些。
對於「圖為……」式的說明──
據我的了解,攝影報導應該包括起碼三個類型。第一是新聞性圖片,以事件性為主。這種類型以前常用「圖為」模式,現在很少使用,大多採用我上面提到的三段式,並且在三段式的框架下盡可能更加活潑有個性有色彩。第二是公務性圖片,以公司、單位的接見、簽約、研發等實證性活動為主。這類圖片多為「圖為」模式與三段式同時使用。第三是特稿圖片,以圖片故事、深度報導和配圖為主。這種類型使用「圖為」模式還是相當普遍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對「圖為」模式進行否定,關鍵是要看類型。(新華社攝影部/張鳳國)
圖編談圖說 2
客觀、準確是對圖說的最基礎要求。這裡我要先提一下就是攝影記者的素質,我跟全國很多報社的攝影記者都打過交道,編輯過他們的照片,可以說,90%以上的圖說都不符合基本的圖說寫作要求,有些甚至就沒有圖說,更談不上圖說好壞了。完整的圖說需要記者對新聞事件有深入的了解,這是最基本的,即攝影記者首先應該是記者。講到圖片編輯,我覺得是這個環節的把關人,作用如同責任編輯對文字負責。
多數情況下,中國內地報紙的攝影記者,大多數是和文字一起採訪的,攝影記者首先就把自己定位成了一名配圖記者,拍一張圖,然後寫一個簡單的圖說就交差了。
我們的觀點是,配合文字稿件,只是報導攝影的一部分功能。與文字稿件形成互補,甚至可以捨棄文字,獨立完成資訊傳播,也是報導攝影的重要的功能。
「圖為……」的格式在本報是被禁止使用的。我認為圖說的第一句應該簡明扼要把畫面中最關鍵的資訊加以解釋說明,但是使用「圖為……」是最低級的表述格式。
我們的要求是,每張圖說都必須有具備5要素。如果圖片精彩,且說明完整,即使文字記者不寫稿件,圖片都可以獨立攝影報導見報。同樣,即使某一張照片很精彩,版面也很需要,但缺乏的關鍵資訊(如,人物身分無法確定)無法補充的話,我們寧願捨棄。(《新京報》圖片編輯/糜紅恩)
圖編談圖說 3
如何讓自己的圖片說明更加專業──
「文字說明是指向圖片的標誌」,文字說明寫法多種多樣,但任何文字說明的開頭幾個字都必須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就像是一則新聞或特寫的導語一樣引人注目。撰寫圖片說明,要把最有趣、最不尋常、最有新聞價值的事實寫在前面。例如,「昨天,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爾良,撤離車輛在出城的公路上排成長龍。據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美國東部時間28日上午消息,颶風「卡崔娜」預計於美國東部時間29日清晨在路易斯安那州東南沿海登陸,地勢低平的紐奧爾良將面臨當地歷史上最大一場風災。紐奧爾良市政府28日正式下達了強制撤離命令。」
五要素的寫作。
What,讀者總是希望了解圖片中發生的新聞事件是什麼,因此編輯在圖片說明中首先應該告訴讀者正在發生什麼事情、除非圖片中發生的事情一目了然。例如上面例子中「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爾良,撤離車輛在出城的公路上排成長龍」。
Who,如果圖片中的人物是主角,那麼說明中應該重點介紹人物。如果人物是讀者熟悉的,那麼就可以以這個國人物的名字來引領整段文字說明。如果人物名氣不大就不需要這樣寫了,雖然不是公眾人物,只要他的臉清晰可辨,還是應該在文字說明中提及他的名字。如果圖片上有孩子,最好寫上他們的名字還有年齡,這些訊息可以增加人情味,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最後就是要用「從左至右」來表明人物的順序,以便讀者能清楚地了解圖片中的人物。
When & Where,文字說明中加上時間地點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圖片主題。在表明時間裡面,上版的照片一般不寫年份,不用西曆,而只要寫上「那天」就可以了,例如上面例子中的「昨天」,但是在記者傳圖的時候最好表明具體時間地點。如果時間和地點非常重要,就可以把它安排在句首。
Why,在文字說明加上「為什麼」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否則讀者很難理解照片被刊登的「真正目的」。例如上面例子中「據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美國東部時間28日上午消息,颶風「卡崔娜」預計於美國東部時間29日清晨在路易斯安那州東南沿海登陸,地勢低平的紐奧爾良將面臨當地歷史上最大一場風災。紐奧爾良市政府28日正式下達了強制撤離命令。」如果沒有這個補充說明,讀者對排成長龍的車隊就無法給出正確的理解。
另外圖片說明要對照片中的細節加以交代,細節的強調會引起讀者的重視,缺乏必要的了解,讀者可能會不知所云。有時候文字說明中也可以引用圖中人物的話,但一定要簡潔清晰。另外如果照片使用在黑白版面上的話,顏色的資訊就會被遺漏掉,如果畫面上的顏色對突顯主題有很大的作用,那麼文字說明中就應該有很大的補充。
最後要注意的是,如果被攝體是擺拍的,文字說明應作必要的交代。如果圖片是用特殊鏡頭拍攝的或者是用電腦製作的畫面都要在文字說明中告訴讀者。事實上,只要照片上所展現的場景於現實中的不一致,或歪曲了事實,或圖像失真,都應該在文字中加以說明。例如,墜機現場從電視上截圖,合成照片,插圖,資料圖片等等都要在圖片說明中表現出來。
撰寫文字說明,無論是新手還是老手,都必須記住一點:一定要從圖片的內容出發,做到這一點,至少可以避免基本的事實錯誤。
文字說明的風格建立是寫作的最高要求,撰寫文字說明也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文字說明的寫作和其他新聞寫作一樣,或緊湊或舒緩,或回味無窮,或令人信服,必須認真對待,一絲不苟。
關於「圖為……」式的圖片說明──
文字說明儘量採用簡潔明快的斷句,避免複雜冗長。不要把不相關的事實寫進同一個句子。最好用句號,少用逗號或其他的標點符號。刪去文字說明中的形容詞和副詞,儘量讓畫面本身說話。讀者能夠看明白的資訊,文字說明就不要重複,例如「圖為一個人從廣告牌前走過」等等。這樣的寫法畫蛇添足。另外要避免推測性的語言,因為這樣很容易誤導讀者,給人以錯誤的印象。同樣的是不要去揣測人物的內心世界,不要根據對方的神情給出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應該留給讀者自己去判斷。
圖片說明在採訪寫作、編輯、上版階段均缺少實際的把關人。
首先,在採寫階段,攝影記者重視不夠,圖片說明的寫作沒有跟工作業績掛鈎,攝影部本身把關不嚴格。另外攝影記者如果不具備記者採訪能力和新聞判斷力的話,圖片說明的準確寫作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從目前看,這個最最重要,也最最初級的一個階段都存在重大問題。
其次,在圖片編輯階段,圖片編輯新聞核實的意識要加強,及時與攝影記者的溝通必不可少,攝影記者漏寫的或者沒有寫清楚的地方要提醒記者補充,並對以後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從目前看,圖片編輯的意識急需加強,攝影記者對圖片編輯的配合要更加積極主動。
最後,在上版階段,現在圖片說明沒有具體的負責人,事實上文字編輯對圖片說明的刪改十分隨意,對圖片說明的寫作也不屑一顧。常常很好的一個說明到最後會變得面目全非。從目前看,加強圖片編輯對上版後文字說明的追蹤,及時與文字編輯溝通,在上版前充分向文字編輯解釋圖片說明的重要性是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辦法,完全指望文字編輯簡直就是奢望,在這個環節中圖片編輯的溝通能力和主動性至關重要。
關於《東方早報》的圖說──
以上談論的是圖片說明寫作的一個理想的規範,和實際工作中碰到的具體問題。在圖文報導方面,雖然東方早報的理念比較先進,但我們在操作中也會碰到大量的矛盾和問題,我們也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我們理想中的情況。《東方早報》很早就把圖片說明的寫作提到議事日程中來,從對「沙蘭手印」圖片說明的謹慎寫作中也可以看的出來。但是就像上面提到哪些誤區一樣,《東方早報》也在面臨同樣的問題,當然這也為圖片編輯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事實上,換句話說這樣的圖片編輯才更像一個圖片編輯。(《東方早報》圖片編輯/鄭福利)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