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野渡
市長:yaduo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音樂【野渡】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中國近代音樂家介紹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近代音樂教育之父 ─ 蕭友梅 (續完)
 瀏覽1,656|回應0推薦7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7)

新新小二
筆記阿本
十里
bell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Rebec

蕭友梅先生字雪鵬,1884年生於廣東香山縣,童年時代在澳門長大,15歲(1899)離開澳門到廣州,考進時敏學堂。

1900年義和團之亂爆發,引發八國聯軍之禍,蕭友梅深感憤慨,並有感於日本因明治維新而國富民強,便於1901年東渡日本,時年17歲。

到日本後考進「東京高等師範附中」,並在「東京音樂學校」修聲樂及鋼琴。1906年考取廣東省公費留學,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1909年畢業。在此期間,仍在「東京音樂學校」兼修鋼琴。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蕭友梅重返闊別十年的祖國。回國後曾在總統府擔任秘書,後改任廣東省教育司科長,是年11月經北京教育部遴選赴德留學。

在德國,蕭友梅一方面在「萊比錫國立音樂院」轉攻理論作曲,一方面在「萊比錫國立大學」修哲學與教育學。1916年,以《中國古代樂器考》獲哲學博士學位,時年32歲。後移居首都柏林,再進入「柏林國立大學」,並在私立「星氏音樂院」兼讀音樂,直至1922年(民國七年)重返故國,去國又十年,時年36歲。

回國後,由於蔡元培先生的支持,開啟了中國現代的音樂教育。蔡元培先生於民國五年出任北大校長,民國六年在北大組「音樂研究會」,蕭友梅回國,蔡先生聘蕭友梅為研究會導師,負責音樂與和聲學的課程,成為在國內有系統介紹西洋作曲理論的第一人。

民國九年(1920),與楊仲子等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創音樂體育專科,並親自擔任主任之職。次年,音樂與體育分科,其仍任音樂科主任,為我國大專設音樂科之始。

民國11年(1922)年該校改為北京國立女子大學,同年秋,北大音樂研究會改名為北大附設音樂傳習所,此時音樂界聞人群集北大,如楊仲子、劉天華、趙麗蓮、張友鶴、何靜海、羅烱之、陳德義等均在此任教職。同年年底,蕭友梅將前海關管絃樂隊重組,成立「國立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的管絃小樂隊,並負責指揮練習,及經常公開演奏,成為我國第一個西洋管弦樂團。是年,在小學課程中的隨意科目「樂歌」,經蕭友梅等的努力,正式改名為「音樂」,並成為必修科。

民國12年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成立音樂系,簫友梅又兼任主任,當時北京各高等學府的音樂系皆由其主持。他工作認真而忙碌,卻因教育人員待遇菲薄而生活清苦。同年他與楊仲子及劉天華等組織了國樂改進社,致力於國樂的研究與改進,蕭友梅主張改良國樂樂器,使原本大多不能奏半音的樂器皆能奏半音。是年在蕭友梅等努力奔走下,全國教育聯合會擬定了「音樂課程標準綱要」

民國16年,北洋軍閥的政客出任教育總長,刻意摧折藝術教育,嚴令京中各校取消音樂系,蕭友梅只好黯然離開北京。由於蔡元培的安排,蕭到了上海,經多方奔走,終於在同年10月成立了「國立音樂院」,為我國第一所國立音樂院,初由蔡元培兼任院長,蕭任教務長,翌年蔡辭去兼職,由蕭任院長並兼教務長。

民國18年(1929) 「國立音樂院」改為「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時黃自剛歸國,任教於滬江大學音樂系,蕭聘黃自為音專兼任教授。次年蕭因校務繁忙,辭教務長一職,改聘黃自為教務長兼理論作曲科主任。當時音專在蕭友梅及黃自的努下,網羅了時下中國著名的音樂人才,培養了很多後來傑出的作曲家及演奏家,並使上海取代北京成為中國的音樂中心。

民國20年,九一八事變爆發,蕭友梅與音專師生組成了「國立音專抗敵後援會」,鼓勵學生創作抗日歌曲,及舉辦抗日音樂活動。

民國26年,七七事變爆發,音專校舍不幸毀於日軍砲火,部份師生隨政府後撤,但蕭不忍就此棄音專於不顧,逐與黃自毅然留下主持校務,使留滬學生能繼續學業。11月上海淪陷,蕭將音專遷入舊法租界租樓上課,黃自不幸因染傷寒逝世(一說為日人害死),蕭獨力支撐,為淪陷區學子的樂教盡最後心力。

民國29年(1940),蕭友梅因原患之肺病在環境艱困及勞心勞力下而加劇,終於12月31日病逝上海。

一生為中國的樂教鞠躬盡瘁,然而今日在海峽的兩岸,要尋找蕭友梅的資料,卻非常貧乏!

(續完)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38&aid=155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