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野渡
市長:yaduo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音樂【野渡】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中國近代音樂發展相關資料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音樂史》自序 (摘自王光祈著)
 瀏覽956|回應0推薦1

yad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bec

  本書十之七八系餘個人心得。其餘材料則取之於國內時賢著作者,十分之一;取之於國外西儒著作者,亦十分之一。在國內時賢著作中,尤以童斐君《中樂尋源》一書使余得益不少。鄭覲文君之《中國音樂史》,材料亦甚宏富,可惜多未註明出處,是以不敢儘量不用。在國外西儒中,則以法人若朗(Courant)程所著《中國雅樂研究》(Essai historique sur la musique classiqueses Chinois)一種最為精博,本書之中多採其說。此皆餘個人對於國內外作者應致其感謝之意者出。


  時人關於中樂之著作,實以西儒所撰者,還較國人自著者為多,為精。此無他,西人科學常識豐富,遇事觀察銳利故也。在西洋所謂「漢學家」中,現在尚無以音樂一學為專業者。在西洋一般「音樂學者」中,又無曾經習過漢文者。上面所述西儒關于中樂之著作,類皆出自彼邦教堂牧師、使館譯官、商人、旅客之手,往往嫌其美中不足。然持與國人自著者相較,固已高出數倍。蓋彼輩一方面曾受普通音樂教育,在我國詫為艱深樂理者,在彼邦已成為家常便飯。他方面西洋各種學術發達,易收相得益彰之效。讀者諸君如曾閱過拙作《西洋音樂史綱要》一書者,當知音樂史一門需要其他各科學術之助為如何密切者(見該書卷首)。現在一般國內人士既無享受相當音樂教育之機會(此刻國內所謂學校音樂,尚無資格與西洋音樂教育相提並論),同時,其他各種學術又均不發達;而音樂一物,更為國人所視為末技小道,不能修洋房。造汽車者。國內音樂同志處此環境之下,安能著出一部可與西德比美之中國樂史?故現在國內音樂著作界之可悲現象,非國內音樂同志之咎,乃一般社會之罪也。


  至於吾人之所以毅然從事樂史研究者,至少當有下列兩種理由:(一)吾國音樂進化,除律呂一事外,殆難與西洋音樂進化同日而語。但吾人既相信「音樂作品」,與其他文學一樣,須建築於「民族性」之上,不能強以西樂代庖,則吾人對於「國樂」產生之道,勢不能不特別努力。而最能促成「國樂」產生者,殆莫過於整理中國樂史。蓋國內雖有富于音樂大才之人,雖有曾受西樂教育之士;但是若無本國音樂材料(樂理及作品等等)以作彼輩觀摩探討之用,則至多只能造成一位“西洋音樂家”而已。於「國樂」前途,仍無何等幫助。而現在西洋之大音樂家,固已成千累萬,又何須添此一位黃面黑髮之「西洋音樂家」?倘吾國音樂史料有相當整理,則國內音樂同志便可運其天才,用其技術(製譜技術),以創造偉大「國樂」,濟於國際樂界而無愧。蓋能創製作品者,不必具有整理史料之學力;能整理史料者,又不必具有創造天才也。而餘個人終身學業,則只能以整理史料一事自勵。至於實際創造「國樂」,則有待來者。(二)國人飽受物質主義影響,多以自然科學為現在中國唯一需要之品。而不知自然科學,只能於吾人理智方面有所裨益,只能於吾國生產方面有所促進,而不能使吾民族精神為之團結。因民族精神一事,非片面的理智發達或片面的物質美滿所能相助者,必須基於民族感情之文學藝術,或基於情智各半之哲學思想為之先導方可。尤其是先民文化遺產,最足引起「民族自覺」之心。音樂史,亦先民文化遺產之一也。其於陶鑄「民族獨立思想」之功,固勝於一般痛哭流涕、狂呼救國之「快郵代電」也。


  又吾國歷史一學,向來比較其他各學發達。但在事實上,亦只有「史匠」,而少「史學家”(如司馬遷之流乃系鳳毛減角,不可多得)。只有「掛賬式」的史書,而無「談進化」的著述。從前「紀事本末」一類書籍近於言「進化」矣,但亦只限於該「事”之本末,而於當時社會環境情形卻多不作深刻探討。此與近代西洋治「歷史學」者大異。譬如吾輩治西洋樂史,凡研究某人作品,必須先研究當時政治、宗教、風俗情形、哲學美術思潮、社會經濟組織,等等,然後始能看出該氏此項作品所以發生之原因也。至於吾國歷代史書樂志,類多大談律呂空論樂章文辭,不載音樂調子、樂器圖畫,誠有如明末朱載哨所謂:「前賢多不留心於此,其以為深者,偷薄自畫,而討論不來;其以為淺者,鄙俚斯嫌,而潤色不出。故於論數目尺寸,聲調腔譜處,率刪去;此則史家之通弊也。」直至今日,其弊猶未一改。譬如近人張爾田君所編《清史稿‧樂志》八卷,其中便有五卷專載似通非通之「台閣體」樂章義辭,而于有清一代盛行之崑曲京戲,則閉口不提。至於音樂調子及樂器圖畫,則更不屑附載矣。故此種《樂志》只能代表有清一代宮中廟中之樂,不足以代表最近三百年來之中華民族音樂也。


  餘在國外,深得良帥益友之助,頗較國內音樂同志受益機會為多;但在他方面,國外所藏中國音樂書譜,又遠不如國內所藏之富。柏林國立圖書館雖藏中國音樂書籍不少,該館當局對餘雖亦十分優待[譬如該館未有凌廷堪《燕樂考原》一書,特由該館東方部長侯乃教授(Prof.H l’e)向南德意志閡興(M nchen )圖書館函藉來此,其情至為可感],但餘對於吾國古代音樂書譜所見終屬不多。餘甚望國內音樂同志能補餘此種缺陷,多讀國內舊藏,仿餘治學方法,再作成一部精而且詳之《中國音樂史》。而且余留德十餘年,皆系賣文為活,自食其力;即本書一點成績,亦係十年來孤苦奮鬥之結果。國內同志生活情形,既不如餘在此間之緊張,或者多有時間探討,亦未可知。因讀中國舊籍,往往糾紛錯亂情形,數月不能得一解決故也。此外,西洋「漢學家」對於吾國近時學人,類多輕視,謂其缺乏普通常識,不解治學方法,現在中國人已無自行整理國故之能力,須西洋學者出而代為整理,云云。餘甚望國內同志能一洗此種奇恥大辱!


中國民國二十年二月二十六日王光祈序於柏林國立圖書館


野渡 / 原鄉人客棧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38&aid=154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