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參加大武山文學營是樁做對的事,因為我同時具備了「講師」與「學員」的身份,所以覺得可能看得比任何一位學員或講師多一點不周角度的心得。
這次主講「網路文學」,我學到的比任何一位學員多,以前只是隨機選讀,看的多半是網路「大家」,雖然不錯看,但比起傳統文學的大家,畢竟還是小巫見大巫,不了解為什麼紅成這樣;這次,看了其他網路小家、無名作家的作品,才知道,喔,原來這些人紅的有道理──但是令人省思的是,無論網路大家和這些小家比多麼優秀,他們和傳統大家相比還是遠遠不如呀!為什麼傳統大家的作品賣不出去,這些人的作品反而大紅大紫、賣得嚇嚇叫?
原因只能從作品傳佈、讀者特性去分析了。畢竟,這已經不是文學內部的問題,而是外部文學社會學的問題了。
另外,郭兄的課從實務出發,讓我可以跳出文本的思考,看到另一層次的面向,而且就一個業餘作家而言,專業作家的思考模式也和我有很大的差異。不過你一直坐著講,簡報又全是黑白,實在讓人討厭……
傅兄的課大概是最風趣的,而且傅兄在分析詩時的用心、觀察力,也是我遠遠比不上的,例如〈錯誤〉儘管課本有,我也講授過,但聽完傅兄的課,我還是有所得。
還有,我覺得我也不錯,至少我的簡報做得最漂亮──實力不及人,只好花俏取勝了。
最後,因為也參與了文化局一些內部意見,所以覺得辦一次活動真的會累死很多人──畢竟原本就有一些日常業務,又要多搞這些,不容易。雖然如此,還是希望文化局可以多參考其他文學營以及2次大武山文學營的學員意見,在下次能有更好、更棒的成果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