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台灣乞丐聯盟
市長:方正平  副市長: Happybeggar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社會團體【台灣乞丐聯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社區互相扶助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共生家庭》我的家庭真可愛 5個爸爸7個媽
 瀏覽6,499|回應6推薦2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方正平
Happybeggar

引用文章共生家庭 解救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良方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共生家庭 解救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良方】

共生家庭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救贖之道。

資本主義社會強調的市場經濟,鼓勵大家盡其一切可能賺取生活所需,而生活所需則由市場來供應。因應市場、資金、人才的流動,農業社會的大家族聚落自然地走向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我們習慣的核心家庭。

因為缺乏血緣的聯繫和聚落裡的社群壓力,核心家庭之間的互動減少了,更鮮少有互助,所有的需求都必需向市場取得,舉例來說,過去大人要出門辦事,從來不必擔心要找個褓姆看顧小孩,因為家族裡其他的大人會幫忙照顧。

在市場沒有失靈之前,資本主義社會大致上都運作良好,少部份“輸家”,則透過社會福利加以救助。

但是市場經濟裡的自由主義和社會福利基本上是互斥的,過去由佘契爾夫人所掀起的自由化浪潮襲捲全球,透過減稅、解禁法規開放特許市場、減少社福支出等種種手段,終致導出M型化社會,製造出大量“輸家”,流行用語就是“中產階級消失”

“錢”大量集中到少數富人手中時,市場經濟裡突然發現“消費者”不見了。歐美主要經濟體用一波波的降稅、降息,想要繼續維持經濟繁榮,最終導致這波的全球金融海嘯,有人甚至用了“景氣的冰河期”來形容當前的危機。

我們可以客觀地分析當前的現象,提出各種解釋,但無法改變許多人已經變成“輸家”的事實,大家都在受苦,市場失靈了,我們應該提出一套對策出來。

乞丐聯盟一直以來提倡互助和食物銀行的概念,互助的具體落實,就在“共生家庭”中出現,因此特別為文介紹。

“共生家庭”並沒有固定的形式,本則新聞中介紹的就有很鬆散的共同造屋到較緊密的共同生活,甚至有經濟由“共生家庭”控制的棚屋生活。

不管哪一種形式的“共生家庭”,這些案例都值得我們玩味再三。


我的家庭真可愛 5個爸爸7個媽
經由「自力造屋」由陌生到熟識,葉大成這四戶人家不但是好鄰居,也是好朋友。記者廖雅欣/攝影
 
「我有五個爸爸、七個媽媽」,來自台東七彩家園十四歲的田信恩,向同學介紹自己家庭時,總是得意地自稱他有好多位爸媽,同學投以狐疑眼光,不敢置信。


田信恩口中的七彩家園,是由七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共組的「大」家庭;兩年前,他們來到台東縣卑南鄉太平村,十四個大人、十六個小孩一起住在不到百坪的公寓裡,追求相同的家庭幸福。


李國玉家規嚴格,孩子們要做家事才能換取零用錢,一名孩子在記事本中寫下「幫姑姑殺螞蟻、搬東西」。
記者修瑞瑩/攝影
「為什麼單親家庭孩子就被認定得不到愛?被認定會學壞?」七彩家園發起人邱麗卿是單親媽媽,聽人批評單親家庭很不服氣,因而興起集合大家共組家庭的念頭,她說:「大家合起來就完美了。」


學者調查,類似七彩家園這種「共生家庭」,早期多是基於理念形成,如高雄縣錫安山「伊甸家園」、台南縣玉井鄉一百卅多人的「真理家族」、桃園楊梅鎮的「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等,這些家族的特色是「自己自足」。


近年「共生家庭」的組成宗教因素漸淡,愈來愈多共生家庭是基於「互助」,七彩家園是其一。


邱麗卿最早在花蓮試辦七彩,當時有十五個家庭、七十多個人參與,只是每晚一起吃飯,討論親子教育,假日集體出遊;兩年前,剩七戶搬到台東,才真正共組大家庭。
蒙古包(住棚屋)就是人子社區成員,實踐共生生活的所在。
記者林宜慈/攝影



這個大家庭,成員各司其職,感情緊密卻不互相牽絆,「每戶每個月繳一萬元作為共同生活基金,沒有人計較誰家人多,東西吃得多、用得多。」每天清晨五點,七彩家園就很熱鬧;大人合力做手工饅頭當早餐,孩子都到頂樓運動,吃完早餐,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


七彩家園分行政部、家園部、文化團,文化團長張美英負責指導小朋友原住民傳統歌舞及現代舞,常帶孩子外出表演,所得作為文化團經費。擔任醫院放射師的「園長」王金龍說:「這裡每名爸爸都要顧這十六名孩子,從一歲到十六歲,任務很重。」


七彩每位成員都說:「在這裡,我找到自己。」

七彩家園有七個家庭組成,十四個大人、十六名小孩。
記者李蕙君/攝影

【2008/11/20 聯合報】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3127499
引用者清單(1)
2008/12/02 15:13 【台灣乞丐聯盟 的網誌】 共生家庭 解救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良方
 回應文章
什麼是共生家庭?
推薦3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馬家為甚麼都是美國人?
方正平
Happybeggar

什麼是共生家庭?

 

圖/聯合報提供

【2008/11/20 聯合報】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3127735
共生家庭增多 彭懷真:血緣不再是唯一的緣
推薦2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方正平
Happybeggar

新聞導讀:
加入/成立這樣的另類家庭組織與婚姻及血緣成立的家庭無異,都會面臨成員關係的考驗。共生家庭確實較社團組織多了一些壓力,無法說不玩就走人,不過面對此波景氣嚴冬,任何因應的方式都應該開放心胸來看待。

共生家庭增多 彭懷真:血緣不再是唯一的緣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楊德宜、羅紹平/連線報導】
2008.11.20 03:00 am

愈來愈多「共生家庭」在社會出現,他們可能是一群志同道合好友同住,也可能因理念、宗教關係共食共耕,彼此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說:「我們都是一家人。」

曾研究這類家庭的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說,隨著社會型態改變,另類共生家庭增多是可預期的,「血緣可能不再是唯一的緣」。

他分析,雙薪家庭夫妻沒有多餘時間照顧孩子,性別變遷、不婚族增加,加上高離婚率、高家庭解組,未來人們會建立各種「緣」,出現更多另類家庭。像美國、歐洲都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非血緣家庭,有的因為宗教信仰,有的是共同價值觀或共同利益組合。

他說,每個另類家庭的經驗都是特別的,很難被複製,無法形成通則,這些家庭是成員自己的選擇,外界不必給予異樣眼光,不管是哪一種家庭,「都可以找到幸福」。

元智大學社會系教授陳燕禎認為,另類家庭所以能成功,除滿足食衣住行等基本需求,並有安全感(保護你)、愛與歸屬感(這就是你家)、自尊(給工作),還有自我實現

陳燕禎說,另類家庭的組成靠的是「信仰」,信仰不一定是宗教,而是一種核心價值,包括相互依賴、相互取暖,找到共同價值。

不過,彭懷真也指出,人與人的相處是動態而複雜的,這些家庭成員原可能為了某些好處等原因在一起,但處久了,好處也可能變成壓力,使彼此關係產生變化。

【2008/11/20 聯合報】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3127710
四家「甜蜜」建屋 預約芳鄰
推薦2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方正平
Happybeggar

四家「甜蜜」建屋 預約芳鄰
經由「自力造屋」由陌生到熟識,葉大成這四戶人家不但是好鄰居,也是好朋友。
記者廖雅欣/攝影

「房子是我們自己蓋的,鄰居是我們先找好的!」宜蘭縣三星鄉有個「甜蜜蜜」家庭,原本是建商推案時的名字,現在卻成為四戶共生的生活寫照;每當說起「結鄰為家」的故事,總讓人睜大眼。

自己蓋房子,已讓人好奇,不可思議的是,還可以「預約」鄰居?國小老師羅欣怡猛點頭,以往搬進蓋好的大樓,對面住了什麼樣的鄰居,沒得挑,「要住我們喜歡的房子,挑我們喜歡的人當鄰居。」

兩年前,建築師劉志鵬準備在縣政中心空地上蓋十二戶住宅,拋出「自力造屋」想法,立即吸引羅欣怡、李守仁、李明峰等人參與,他們彼此不認識,卻有相同想法:「要蓋間住得舒服的房子。」

攤開設計圖,大家討論建物的石材、顏色,前庭、後院要有什麼設施,夜間照明、汙水處理用什麼材料,連門牌式樣都討論。周末假日,劉志鵬教彩繪門牌,還教大家簡單的木工、水電,「以後自己可以修理燈泡、電器」。

「房子還沒有蓋好,大家已變成好朋友」,在公司當主管的李明峰說,十二戶中,他們四戶特別投緣,羅欣怡的老公葉大成是工程師,李守仁是國小老師、林靖斌是國中老師,四戶相約住在南側同一排。

【2008/11/20 聯合報】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3127697
同學死黨同居透天厝 大小分工
推薦2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方正平
Happybeggar

同學死黨同居透天厝 大小分工
李國玉家規嚴格,孩子們要做家事才能換取零用錢,一名孩子在記事本中寫下「幫姑姑殺螞蟻、搬東西」。
記者修瑞瑩/攝影

台南市仁和路一棟四層樓的透天厝,住了十四口人,是個「大」家庭,但他們之間沒有血緣關係。

「開飯啦!」晚餐是這家人最熱鬧的時候,九個大人一桌,五個小孩另一桌,吃完飯,「管家」李國玉幫第二天上班的人準備便當,孩子洗碗,大人泡茶聊天。

兩年多前,未婚的李國玉哥哥過世,大陸娶來的嫂嫂離家不歸,她就帶著姪子一起生活。許鳳玲從小與李國玉是死黨,老公也是李國玉介紹,知道李國玉愛孩子,一家四口搬來跟她住,夫妻倆上班時就把孩子交給老友。

許鳳玲的姊姊許秋香看到妹妹有貼心「家人」照顧,因丈夫常出差,也帶著兩名孩子過來「同居」。李國玉的同學吳淑珍、吳素玲兩姊妹是不婚族,羨慕李國玉一大家子熱鬧,跟著「進駐」。

李國玉獲悉腳不方便的大學學妹陳慈敏父母雙亡,弟弟入伍,無人照顧,把兩姊弟接過來。免費提供房子給學生李國玉住的洪姓女老師尚未結婚,乾脆也一起生活。

「我們家裡每人都有工作,孩子也不例外」,念國小及幼稚園的孩子每天輪流倒垃圾、洗碗,才能領到零用錢。

「我們不是一開始就像一家人。」李國玉說,大家經過兩年多相處,認同彼此付出,培養出比真正家人更親的感情。

一家人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夫妻兩人對管教孩子看法不同、哪個大人做了孩子壞榜樣,都以開會討論,無法達成共識就表決,大家心服口服。

【2008/11/20 聯合報】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3127580
「人子」餵豬種菜 共生20年
推薦2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方正平
Happybeggar

「人子」餵豬種菜 共生20年
蒙古包(住棚屋)就是人子社區成員,實賤共生生活的所在。
記者林宜慈/攝影

彰化縣社頭鄉仁和村山上有六個蒙古包,它不是旅遊景點,是卅多人的家。

在這裡,人人得會養雞、餵豬、種菜,五十多歲的「劉叔」照顧小孩有一套,「你煮三餐給我吃,我幫你照顧小孩,分工合作嘛!」在「人子協會全人關懷共生社區」,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

四十二歲的「富春」,曾兩次管訓,四度出入監獄,現在當大家庭的奶爸,砍柴、種菜,「以前叱吒風雲,現在做牛做馬」。

創辦人「劉哥」笑說:「富春曾三次整理包包,扭頭走人。」離家出走後,心情沉澱下來,才體會到共生社區每人對他的關懷,「我厚著臉皮回家,大家一次又一次接納我。」

這個大家庭的成員,有想改變現況生活的人、有想體驗共生的人,也有需要義工陪伴成長的更生人、卡奴,一家人相互陪伴、成長,重新生活。

「劉哥」說:「『人子』是讓成員回歸赤子之心,找回純真。」「不知不覺,我們已共同生活廿年。」他們之前在台北縣、新竹縣租屋,九十三年搬到彰化社頭山上,胼手胝足搭建六個蒙古包式的「住棚屋」。

「共生社區的愛,幫助我重新站起來」,蕭姓男子一年前是卡債族,一家四口走投無路來到這裡,大家陪著他們、提供吃住。半年前,人子協助他找到工作,一家得以溫飽,「現在一有空,我們全家就回到這裡,重享共生生活的溫暖。」

【2008/11/20 聯合報】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3127556
「七彩」的夜晚 孩子忙逐夢
推薦1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Happybeggar

「七彩」的夜晚 孩子忙逐夢
七彩家園的十六個小朋友,飯後必定洗碗、打掃,即使是三歲的王傳恩(後)也不例外。
記者李蕙君/攝影

七彩家園十六個孩子,每人都好忙!

晚上六點十五分吃完晚餐,不用家長「下令」,從三歲兒童到十五歲國三生,都得自己洗碗盤,分工合作擦桌、掃地、拖地,所有打掃工作,十五個孩子合作一手包。

「另一個呢?」一歲的王承恩享有不用洗碗、打掃的福利;但他也有任務,吃完飯要把自己的兒童座椅推到角落放好。

七點半前是小朋友的自由時間,他們會主動寫功課,年紀較小的孩子沒有課業壓力,就到各個家庭房裡「串門子」,一起畫圖或玩遊戲,熱鬧滾滾。

「你這樣有時間準備考試嗎?不吵嗎?」現行教育體制下的孩子,怎麼可能只花一點點時間念書;「我們都在學校把該念的、該寫的先完成,不浪費時間;吵鬧,習慣就好啦!」

讀國一的田信恩看起來像個乖乖牌男孩,但七點半一到,田信恩開始變裝,在大鏡子前搔首弄姿,「他在練習夢想。」園長王金龍說:「他的夢想是當男模特兒,剛好要參加國稅局比賽可以上台表演,忙著練習。」

讀小六的胡孝哲在房裡閉眼拉琴,十分投入,他夢想當小提琴家;他讀國一的姊姊胡孝蓴拿著一篇稿子在旁「碎碎念」,胡孝蓴解釋,「我以後要當主持人,在練口才!」

廚房裡,園長夫人金美玲指導讀國一的白鵑華做蛋糕,「我很想當西點麵包師傅。」白鵑華指著一旁做烤肉串的小四生田雪梅說:「她想當中餐師傅。」讀國一的陳恩婷身段極佳,秀一段舞,她說:「我以後要當明星!」

八點五十分,七彩卅名成員聚在一起唱歌,分享生活點滴,他們最晚九點半就寢。

白鵑華的蛋糕在睡前分享會時出爐。七彩家園的孩子好忙,忙著實現夢想,忙得快樂!

【2008/11/20 聯合報】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3127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