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台灣乞丐聯盟
市長:方正平  副市長: Happybeggar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社會團體【台灣乞丐聯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人口/退休問題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孤老台灣 中時專輯
 瀏覽718|回應3推薦4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邵爺
筆記阿本
Rebec
方正平

導讀:
一、現在的青壯年,將是老齡社會的見證者。要嘛,現在想辦法解決,要嘛,見證者也就同時成為受害者。
二、將來台灣的財政不足以支應社福安養(其實我很懷疑現在已經不足了,只是把問題推給家庭)


《孤老台灣,你的未來進行式?》

中時電子報黃哲斌/台北報導

想像一下,當你走在街頭,身邊人來人往,其中將近一半超過六十五歲,當然,也包括你和我;每年剛上小學的新生,從現在的三十萬人,驟減為五萬人,平均每一個青壯年的納稅人,必須養活超過一個老年人;而獨居老人,已變成社會的主流現象。

這不是科幻小說,也不是憑空想像,根據行政院經建會的推估,這很可能是民國一百四十年的台灣景象,十年後,台灣就會進入「人口零成長」,半世紀後,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將高達四成。我們正朝著一個「結婚及生育年齡提高、生育率下降、平均壽命提高、人口結構老化、青壯階層縮減」的社會,快速飛奔而去。

兩年前,英國《經濟學人》曾以「驚人萎縮中的國家」為題,報導分析日本人口急遽減少並老化的現象,但是,台灣正急起直追。2000年,台灣的總生育率為1.68,仍遠高於日本的1.36;但2005年,台灣總生育率只剩1.12,已經低於日本的1.25,較五年前大幅衰減三成三!

根據經建會的推估,民國一百四十年,台灣可能只剩下一千七百萬人,足足比現在少了六百萬人;人口老化的程度,在主要國家中僅次於義大利與日本,名列另一個「驚人萎縮中的國家」。

其他面臨人口老化問題的歐美先進國家,大多歷經半世紀到一世紀,才從高齡化社會(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7%)進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占14%),但台灣只花了二十六年!主因包括二次大戰後的移民都已年近花甲、戰後嬰兒潮也將在十五年內邁入老年、晚婚及不婚趨勢、少子化或無子化風潮,再加上醫療及衛生環境進步,導致出生率劇降、平均壽命延長,讓人口老化的速度就像遇上「完美風暴」,成為無可逆抗脫身的巨浪。

影響所及,未來的台灣社會將呈現兩種面貌:一是「老」,一是「孤」

「老」,自然是指整體人口年齡老化。台灣目前的老人比例還不到一成,但預計四十五年後,就會暴增為四成。屆時,全台灣將由八百萬的青壯族,養活六百八十萬個老年人,以及兩百萬名青少年及兒童,與聯合國統計當前全球「兒童是老人的四倍」相較,等於是人口金字塔的一百八十度大倒轉。

現在四十幾歲正當壯年?短短二十年後,加上你,台灣老年人口就將倍增,超過人口比例的兩成,同時追上兒童的比例。就個體而言,老人醫療安養、退休財務規畫、銀髮休閒安置,將是「下一個社會」的顯學;就整體而言,社會將面臨就業勞力、產業變遷、政府稅收、社福支出、健保財務…等重大衝擊。

立委黃偉哲以老人年金為例:「人口年齡老化除了是數學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但在政治人物眼中,就會變成一個政治問題。」

民進黨曾把敬老年金作為縣市長選舉的共同政見,但當選後大多腰斬,即因政策必須在「討好選民」與「老人照護」間作一明確分野,否則只是製造一個更大的問題。未來,隨著人口急速老化,「政府財政」「社福安養」的衝突性將更為明顯。

在民間,企業同樣必須處理人口結構老化、勞動力不足的嚴苛問題,引進移民或外勞是一短暫解方,但將使國內的家庭經濟支撐結構嚴重傾斜。當社會上有四成是老人,兩成是青少年或孩童,亦即六成人口不具生產力,只能靠其他人供養。

如果你現在三、四十歲,當你老去,你的下一代可能必須挑起整個社會的重擔,繳納更高的稅金、更高的健保費,扛起讓經濟體系運轉的消費供需。

「當一個社會有四成人口是老人,更必須保障老人的經濟,因為這些老人如果沒有獲得經濟保障,就不能正常消費,四成人口不能正常消費,就會影響內需市場,破壞整個經濟體制。」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的社會學者傅立葉表示。

老人社會的第二個趨勢是「孤」。

1951年,每位台灣婦女平均生育七個子女;去年,只剩1.12個。反應在社會整體結構上,家庭支撐的力量勢必變弱,萬一發生傷病變故,青壯勞力及經濟力的互補功能將所剩無幾。

就個體而言,獨居老人甚至失智老人不再是邊緣現象,甚至可能是社會主流,家庭既不可恃,年長者必須轉而尋求社區或社會的奧援。

殘忍的是,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若將「家庭可支配所得」按戶數作五等分,所謂「高齡戶(六十五歲以上經濟戶家庭)」主要集中在最低所得組,以民國九十二年為例,全體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為88.2萬元,高齡戶只有47.9萬元,約莫只有平均水準的一半。

但當高齡家庭面臨醫療安養問題,即使以目前的物價水平,老人福利機構每月收費三萬五千元、收容慢性醫療或重症患者的長期照護機構每月收費約三萬元,就算雇用外籍看護,每月也要大約兩萬元,對於經濟弱勢的老年族群或其親屬,都將是沉重的負擔。

無論是老、是孤,台灣正面臨一場劇烈的人口地層變動,你我都將親身參與、親眼目睹,甚至,我們都可能成為「社會問題」的一部分。

曾任台北市副市長的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白秀雄強調,「未來將有四百萬人的退休潮,如何讓他們過得有價值、有尊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問題是,誰來作?怎麼作?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2002526
 回應文章
退而不休,資深是寶
推薦1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方正平

新思維:
一、重新定義問題。老不是問題,需要照顧才是問題
二、回歸社區,互助合作

《退而不休,資深是寶》

中時電子報郭至楨/特稿

如果你要問未來的產業中,有哪一項是較具市場成長性並極具開發潛力的,那麼可能會有多數的市場分析師或是社會觀察家會告訴你,鎖定銀髮族的相關週邊市場準沒錯。但是對於這個精準答案,相對的卻也意謂著,台灣已經開始進入高齡化的社會結構與危機中。

由於在二次大戰後1945~1965)這一批戰後嬰兒潮即將陸續接近六十歲的退休門檻,因此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數據顯示,從今年起的未來連續十到二十年間,台灣將出現大量的退休人潮。 而且自2004 ~ 2009年止,累計退休人口將達到69萬人,平均每天有400人退休,若以此推估,在二十年後的2026年,全台累計退休人口將高達四百萬人。同時若再往後估算,在到達到2050年的時候,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數的41%。

因此,當今天我們正在憂心並大肆討論,台灣如如提升競爭力與面對世界平坦的競爭壓力時,是否更應當回過頭來看看,在並隨著「高齡化」之外更衍生出「少子化」的雙重問題所帶來,將對國家、社會、家庭、個人都將產生各種面向的影響。面對台灣已經快速老化這個相形更為嚴重與嚴肅的問題,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該怎麼面對與因應?又如何能夠從中求取反轉的生機?

資深是寶,再創社會價值

當快速的老齡化與少子化現象,已經成為衝擊台灣的產業經濟、社會福利、國家人口結構最為嚴重的海嘯狂潮時,由於中生代銜接面出現嚴重的人才斷層,同時也因此而間接的引發了產業更加快速西進的趨勢。因此,對於企業而言,不僅是為了前進中國大陸市場卡位,更是因為國內的產業市場中,已經出現人力中空的嚴重問題。

如今,當人力斷層且呈現大量外流的情況時,對於目前還在台灣經營的企業不啻是一個雪上加霜的危機,該如何保持企業正常的產值營運,又要能夠持續往下培養另一批新生代,以保持競爭力,的確是一門相當頭痛的課題。

然而對於此一現象,何不試著從那一群曾經陪著台灣經濟起飛,共同努力打造出台灣經濟奇蹟的資深職人身上找尋解套方案呢?雖說這一群已經是屆齡退休的老人,或許在體力上比不過中壯或是年輕人,但是憑藉著他們闖蕩職場三、四十年的經驗與技術,不僅對於一個企業維持正常營運有穩定與續航的作用,就算是要協助企業進行轉型與改造,經由他們的經驗傳承,相對的更能夠以穩健與創新兼具的步調平行作業進行企業改造,以迎接日益競爭的國際市場,不也是一種絕佳的人力運用與新舊的創新組合嗎?

因此,誰說老人無用論?又誰說退了就一定得要休?在如今醫學科技越來越成熟與精進的時代,一個人從60~65歲間退休之後,平均還有將近10~20年的壽命,因此在這長達一、二十年的時光中,如果能夠加以妥善的運用,更是對於個人以及企業雙方都是相當具有建設性的雙贏組合。

更何況,據統計若從2004年算起,到未來的二十年間,屆齡退休的人口將高達四百萬人,對於這一群深具價值的「寶」。我們又怎能棄之不理,不知加以尊重,再創他們的社會價值呢?

社區企業總體營造,建立安養計畫

事實上在要面對老齡化的問題,絕不單單僅只是一個人口結構老化的問題而已,將隨之衍生的更是有,社會福利、醫療安養、家庭結構質變所產生社會結構被迫轉型的問題等等,除此之外就更不用說還有產業競爭力、國家競爭力與存續力等如此更為嚴重的問題了。

因此,既然現象已經發生且現階段尚無可阻擋的情況下,不論是政府或是從企業到民間,都應該要趁早一起來面對並設法為之因應。

單從最為基本面的老齡人口的醫療與安養的問題來說,便已是一項讓中央與地方政府均感頭痛與束手無策的問題。

每次到了選舉的時候,老人年金的福利政策,便一定會被政治人物拿出來當成競選政見的牛肉,大肆耍弄一番,但是若要真正加以實施的時候,不是支票跳票就是設法撐個各把個月之後,變突然無疾而終了。

其實,老年福利年金的發放並不是解決老人福利與安養照顧唯一的方法,同時對此區區小數的老年年金,說實在的也不足以有效解決廣泛的老齡人口社會化的長期問題。

因此,在經過國內外許多不同的學者與專家的評估之後,提出了部分的可行建議。試想當政府之前還在提倡「社區總體營造」概念的當下,是否有可能,可以依此觀念與執行的步調往下延伸,試著將中央、地方、企業、醫療、鄉鎮公所等不同機構的功能與資源加以統合組織。

以地方企業與鄉鎮公所做軸心,再以各地方政府做槓桿,有效的對外組織各級醫療體系或是宗教等其他有用的強大資源,建立起一道可供運作的「社區安養營造體系」,最後才是由中央政府在透過行政體系的方式,給予各地方必要的經費資源與行政協助。

以日本來說,對此計劃現在進入第二期黃金十年計畫,他們的計畫每一項都訂得非常明確,且認真執行,相對於台灣,也正面臨著同樣老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危機的情況,我們是否也可以加以觀摩、學習呢?

畢竟從政府到企業民間,我們若不提早面對與因應,只怕當台灣老化的潮水高漲之時,屆時恐將無以為應,束手無策。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2002553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 老有所養是大挑戰
推薦1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方正平

不是導讀,是結論
靠政府沒用啦,都告訴你會倒了
解決老齡社會問題,一定要有新思維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 老有所養是大挑戰》

中時電子報龔招健/專題報導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的速度比歐美日還要快,根據行政院經建會預估,民國一一五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達二○%,老有所養已成為全民關注的重要課題,我國宜及早建構完善的國民年金制度、調整退休制度,而老人居家及健康照護制度也亟待完善,並讓大部分老人都負擔得起,因此政府的社會福利及財稅制度都必須有前瞻性的因應調整。

我國現行的勞工保險老年退休給付尚未年金化,而且給付水準偏低,不足以因應勞工退休之後的生活,加上目前一次性的老年退休給付再過幾年就會面臨財源不足的窘境,因此政府正積極推動以國民年金制來取代。根據勞委會最近公布的勞保年金財務規畫方案,未來將以每兩年提高勞保保費○.五%的方式,把現行五.五%的保費費率調高到一一%左右,即廿年內調高費率一倍,而老年年金請領年齡是六十歲,達一定年資條件(例如投保滿廿年),依年資每滿一年,按平均月投保薪資一%發給,以平均月投保薪資二萬七千元為例,預計投保人到六十歲退休後,每月將可以領到八千元左右的老年給付,並且會隨當年物價指數調整,一直領到終老。

勞委會表示,如果按照目前一次給付的方式發放勞保給付,勞保基金可能在三年後就會開始出現赤字,因此年金制是必須走的改革方向。根據勞委會對勞保年金的財務規畫分析,若以勞工平均月投保薪資二萬七千二百元估算,目前勞保費率五‧五%,勞保年金平均每月只能領二千元,這樣的所得替代率實在偏低,因此未來調漲勞保費率勢在必行。相對於美國年金制度費率十二‧四%、日本十三‧五八%、法國十六‧四%、德國十九‧二%、英國廿三‧八%,勞委會認為台灣應至少把勞保費率調為十一%才合宜,並採逐年調高方式進行,本案預計年底呈行政院審議。

不過,勞工、勞團與企業界反對調漲勞保費率的聲浪相當高,而且立法院各黨派對勞保老年給付改制為年金方案也還沒有共識,主要爭議點包括對象未含括全民、是否造成龐大財政負擔世代轉移、是否為對窮人課人頭稅、無法達成全民強制納保、已領勞保老年給付者可再自願參加國民年金並不公平,以及如何讓現行的老年相關福利津貼如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敬老津貼、老農津貼等做整合等,因此國民年金制何時可以完成立法正式上路,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此外,我國向來實施以職業別的身分辦理各種社會保險,所以至今尚有三百八十多萬國民未納入任何社會保險的老年給付範圍,其中又以女性(未上班的家庭主婦)占絕大多數。如果勞保年金制度未來確定要單獨上路(即限定以勞工為納保對象),要解決這三百八十多萬人的老年給付問題,最直接的作法就是盡量引導這些婦女進入職場,因此勞委會將修訂「兩性工作平等法」,以提升婦女就業率,並將推動婦女創業貸款及輔導,以改善女性工作所得偏低的現象,但未來實際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目前國人平均壽命已達七十六歲,配合勞保老年給付將改為年金制,現行退休制度也勢必要調整,比照先進國家不強制規定退休年齡,依個人生產力及健康狀況來決定何時退休。為提升國人整體勞動力參與率,提高中高齡人口就業,及改善勞動者過早退出職場現象,行政院今年八月提出「人力資源套案計畫」,擬修訂「就業服務法」將「年齡」納入禁止就業歧視項目,亦即除特定工作,否則不得有年齡上限的限制;並修訂「勞保條例」,將強制加保年齡上限提高至六十五歲,研擬勞工請領老年年金年齡及逐步提高機制;另外還要修訂「公務人員退休法」、「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以提高公務員、教職員退休年齡。

隨著國內人口結構的改變,加上勞動市場的變化,國內部分行業反映缺工問題嚴重,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已明確要求勞委會、經濟部等相關單位重新檢討外勞政策,包括現行引進外勞人數上限、總量管制政策的合理性,並研擬在特定條件之下,讓特定行業別因需求不同享有更彈性的外勞配額。此外,政府也將提升青年就業率列為明年度的重點施政項目,著重於提升青年勞動力素質,以充實產業所需人才,並發揮學研人力運用效能,預計明年度將編列一百五十四億元投入執行。

社會統計學者出身的台北市社會局長薛承泰預測,從民國一百年左右開始,台灣人口老化將真正進入起飛的階段,因為民國一百年是戰後嬰兒潮這一代開始步入老年的關鍵年代,估計民國一○○年到民國一三○年是台灣人口老化最快的時期。民國一○○年距今只有不到五年光景,政府相關部會及民間對老人的健康照護、社會照顧、經濟安全、高齡就業、老人住宅、交通、休閒產業等課題必須未雨綢繆,而政府、產業、家庭、個人因此而增加的財務負擔,也必須及早以前瞻性的宏觀角度審慎周全規劃,否則問題將越拖越嚴重。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2002545
生育率持續下降 和晚婚、遲育有關
推薦1


Happybegga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方正平

少說了一項:對社會未來不安全感,也是不願生育的重要因素

《生育率持續下降 和晚婚、遲育有關》

中時電子報賴正翔/專題報導

 我國即將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但出生率卻愈來愈低;根據內政部統計,最近十年內,我國出生率由民國八十六年的千分之十五點零七,一路下滑,到目前為止,變成千分之八、九左右,下滑幅度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內政部分析,出生率降低,主要和社會風氣改變有關,包括,就學時間延長,年輕人愈來愈強調「自由」等,這些因素也導致晚婚、遲育,甚至不婚、不育,都導致出生率降低。

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民國七十三年新郎平均結婚年齡為二十八點八歲,到民國九十三年提高為三十三歲;同期間,新娘平均結婚年齡則由二十五歲提高為二十八歲,呈現國人日趨晚婚的現象。晚婚也導致遲育與婦女生育期的縮短,並可能間接影響生育數量與生育品質。另由離婚率觀察,民國七十三年離婚率為千分之一點零,民國九十三年增為二點七七,離婚率的增加,也是造成生育率的降低因素。

遲婚、離婚己經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根據內政部的分析,近年來由於社會型態急遽變遷,國人的婚姻、生育及家庭觀也面臨了空前的考驗,以往傳統社會對婚姻、生育、家庭所寄予的期望、價值與責任,有著嚴謹的道德倫理規範,然而隨著時代的脈動,社會倫理架構的重建,讓社會面臨了新的問題。

內政部戶政司長謝愛齡進一步分析,國人晚婚、遲育主要有二大因素,一是平均就學年限的延伸,現在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還在讀大學、碩士班或博士班者,比比皆是,還在就學者,自然比較不會考慮婚姻;另外,就是社會觀念的改變,現在社會普遍存在,「單身比結婚自由」、「小孩會造成婚姻負擔」的觀念,導致晚婚、遲育,甚至不生小孩等現象,也造成生育率降低。


讓我們一起織網,使我們可以盡情揮灑、自由奔放
不再害怕落下,因為我知道會被大夥兒接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3013&aid=2002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