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來解讀「民國史」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並試圖從重新詮釋中,找到兩岸共同的歷史基礎,擴大對話。圖為一九四五年國共重慶談判時,蔣介石(左)與毛澤東的合影。 ( 取自網路) |
社科院昨天在北京宣布,全套共卅六冊「中華民國史」出版發行。套書主編金以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大陸重新看待民國史,具有重要意義,「中華民國史已成為兩岸共同歷史記憶」,大陸跨出這一小步,代表兩岸跨出重大一步。
金以林指出,遠自一九七一年,時任中共國家總理的周恩來就親自指示,將民國史研究列入國家出版規畫;迄今歷時四十年,民國史研究從最初的「險(危險)學」到如今的「顯學」,這套書完整總結中共對民國的立場。
金以林表示,任何轉變都是有趣且有意義的,大陸對民國研究的新理解也不例外;大陸對抗戰史已越來越客觀,也不再避諱談論「國軍」的貢獻,甚至認同蔣介石是抗戰領袖,是讓中國成為「戰後四強」的關鍵人物。
金以林指出,過去大陸稱這段歷史為「革命史」,但研究到最後總是選擇「歷史選擇中共承擔中國使命」等論述;新理解確立國共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不再強調「國敗共勝」,而以平實口吻敘述,國共矛盾是不同社會精英做出的不同選擇。
金以林認為,新理解不再糾纏於誰勝誰敗,並強調國共歷史選擇都是出於「讓中華民族更好」等共同期待;相信新理解將帶給兩岸前所未有的啟發,解開糾結的歷史,鋪下兩岸未來走向政治談判的基礎。
新華社報導,由社科院主持編纂的「中華民國史」共有卅六冊,其中分為「中華民國史」共十六冊、「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共十二冊,以及「中華民國史人物傳」共八冊等三部分,全套約兩千萬字。這套書是大陸國家出版基金支持的項目,由中華書局出版。
「中華民國史」以重大歷史事件為核心,按照中華民國創立、南京臨時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時期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等歷史分段;「大事記」採編年體方式寫成,編排從一九○五年到一九四九年間歷史大事;「人物傳」以簡傳方式記錄民國年間各領域的上千名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