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主管機關與各校採取SSCI與TSSCI作為評鑑與評審標準以來,國內人文社會科學界的發展益發畸形,導致以建立學者思想體系為主的專書寫作被忽視;以專門課題或新興課題為內涵,因而不屬於SSCI的英語期刊被忽視;以非英語為發表語言的如日語、德語著作被忽視。台灣大學最畸形,規定必須被引述次數的排名在前百分之四十的SSCI期刊,才列入成績計算,導致各國尖端期刊也被排除在外。
大陸學術界目前百花齊放,左右之爭繼續擴大,但是東西之辯日益重要,且大陸本土議題的探討新穎多元。但在前述的大背景之下,當然,以中文為主的大陸各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一定要被忽視,甚至圖書館在訂閱大陸期刊時還會被質疑,認為大陸社會科學落後台灣,為什麼要花錢在大陸期刊上。如果說,英國學術界公認拔尖的期刊因為被引述的排名不達前百分之四十,所以被台灣忽視,起碼不會對台灣學術界的遲滯或進步有所劇烈影響,但如果把大陸社會科學期刊排除在我們定義的學術著作之外,造成的影響恐怕難以估算。
台灣自然科學界愛好排名,與我們聯考制度靠分數來排名的文化,相互輝映,也與自然科學家喜歡從實驗室清楚明白的定義世界,息息相關。但是,人文社會科學是從世界看世界,並不是人人都贊成要在定義清晰的世界裡思考。簡單說,重視思想與重視實證是不同的研究道路,他們彼此相關,但各有所好。大陸學術界在以思想為導向的研究脈絡裡,佳作頻頻,值得台灣學術界重視,並參與對話,以提升自己思辯的深度與廣度。如果因為學術評鑑的誘因機制,造成台灣學術界將大陸學術界排除,會產生什麼損失呢?
首先,我們在台灣發表的文章,沒有充分的讀者,而沒有讀者刺激回饋的話,學術只可能退步。發表在大陸期刊上的文章,讀者非常多,得到迴響的可能性也高,挑戰性較大,因此藉由學術論辯提升自己思維的機會更豐富。其次,TSSCI期刊在台灣形成壟斷力量,編輯委員會手操生殺大權,因此開編輯委員會時,殺氣騰騰,不明究裡片面批評挑剔作品者有之;隨想隨訂新的編輯規則,且朝令夕改以致作者無所適從者有之;武斷要求作者更改題目,或試圖強迫引述不相關作品者有之。如果作者有選擇,在大陸高水準的刊物投稿可以被承認,台灣的編輯委員會就不會那麼囂張,而願意從作者的立場理解學術思辯。
再其次,只在台灣寫稿的結果,導致作者被迫大量引述美國權威著作,因為編委會或審稿人多數不會欣賞批判性作品,於是更加深台灣學術殖民地的桎梏。一旦台灣學者在大陸開始投稿者日多,即使只是記誦之學,仍可因其新穎而對大陸學術發展有貢獻,有助於台灣學者每日新、日日新追蹤美國的趨勢。另一方面,因為大陸學術界對歐美學術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思能力,如果台灣的批判性作品加入大陸學術圈,同時可以刺激大陸的反思作家看到不同的批判角度,也可以將台灣的批判作家從TSSCI的文化中解放出來。
最後,如果台灣的學術界敝帚自珍,採取保護主義,美其名曰大陸學術落後,不值參考,當然就看不到面對歐美學術的不同態度,便以為自己的研究是理所當然,井底觀天,夜郎自大。相反地,倘若因為台灣學者在大陸投稿獲得鼓勵,甚至形成風氣,大家發現自己的作品有人閱讀或批評,必定更加慎重,對學術更認真,終必有所成就。如此將進而引發大陸學者閱讀台灣的學術作品,並且到台灣投稿,提供足資比較的視野,或對台灣的作品提出挑戰,則台灣期刊的稿源增加,所能涵蓋的課題與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台灣的學術才能活絡。
【完整內容請見《知識通訊評論月刊》八十八期;訂閱知識通訊評論月刊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