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的馬來西亞國歌條目有討論,並將國歌以馬來爪夷華文三種文字並列出來。
惡搞與沉重
網絡惡搞到處都有,不必認真,重點還是,國家威權不能隨便打壓網絡異議,因為這是馬來西亞民主化過程中,突破言論封殺和新聞干預的一個小小空間。[文/研究員 潘永強]
近兩周馬來西亞最熱門的新聞,要算是黃明志事件。這名現年24歲尚在臺灣留學的馬來西亞公民,以大馬國歌為副歌,創作了一首饒舌歌曲,放在YouTube網站上分享。由於內容對政府貪腐和族群關係有所批評,引起當局非議。他在政治壓力下被迫道歉,但內閣仍決定要以煽動罪起訴,導致社會譁然和聲援。
黃明志創作的《Negarakuku我愛我的國家》(www.youtube.com/watch?v=OsyJemOf0xg&mode=related&search=)原只是一則年輕人的網絡惡搞事件,以歌詞和影像熱諷員警貪污、公務員低效率、華人地位不平等的現象。作者沒有預料到這些社會生活中大家普遍不滿的心聲,一旦改編成音像在網絡上分享,會被有心人炒作,而掀起風波。
事情鬧大以後,華人社會反彈很大,一部份開明派馬來人也不認同政府做法。事件其實還反映當前大馬政局的嚴峻,以及族群關係的敏感脆弱。簡單地說,此事有兩個背景,一是政府近期正大肆對付網絡上的異議言論,包括在城市和青年群體中影響力日增的博客和論壇。剛好黃明志的創作有不合政治正確之處,馬上被逮到痛腳。
其次,則是近期臨近全國大選,當局要先向互聯網上的言論發出警告,而執政黨內有些馬來族政客,也想操作一點族群意識,用愛不愛國和反馬來人、反回教的大帽子,穩固本族群內一些支持。這首網絡饒舌音樂原本沒引起多大注意,但自從執政黨控制的報章最早挑起話題後,才轉化為政治社會事件。
黃明志的創作,當然有很多問題,包括對馬來族群的偏見,但他對族群權利不平等的不滿,在華人社會中則有很多共鳴,特別是表達了受華文教育者當中的基層群眾感受。
馬來西亞族群政治複雜,黃明志的創作內容,部份反映了長期以來族群互動和政治威權中存在的困境。本來這只是他個人的網絡惡搞,但政府動作過度激進強硬,反而觸動起社會諸多不滿,連馬來人社會的開明者和反對黨人,也批判國家打壓網絡言論。不過,現在不同群體的意見正在發酵,其中受英文教育的群體,開始出現批評“華人民族主義”的聲音。
網絡惡搞到處都有,不必認真,重點還是,國家威權不能隨便打壓網絡異議,因為這是馬來西亞民主化過程中,突破言論封殺和新聞干預的一個小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