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05.30
小額貸款 沛豐中國助人自立脫貧 亓樂義/北京專題報導
中國的經濟發展快速,造就一批批的富人,但在偏遠地方,很多人一窮二白,除了土地上的莊稼,甚至連一隻雞也沒有。沛豐中國的首席代表夏黛柏說,西部地區的民眾亟需小額貸款,這是他們擺脫貧困的希望。
獲官方信任 提供培訓融資
沛豐協會,是法國的一家非營利組織(NPO),二○○二年在北京成立分支機構,命名「沛豐中國」(http://www.pfchina.org)。由於大陸法令的限制,沛豐中國僅能以「辦事處」的名義註冊,在西部地區從事扶貧工作,但短短幾年,受惠的民眾就多達萬人。
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夏黛柏毫不掩飾對「西部扶貧」的使命感。她說,不做捐贈,而以「小額貸款」的方式,協助窮人走出貧困,如中國的一句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教人釣魚。」
作為一個境外的NGO,深入大陸西部基層,難度超乎想像。即便在中國闖蕩二十七年,擺在夏黛柏眼前的,仍是一條荊棘之路。首先,沛豐中國很難單獨行動,需和當地具有官方背景的NGO合作,取得信任,否則每天忙著和行政部門聯繫,什麼事也幹不了。
沛豐中國致力於西部的扶貧工作,並非直接面對窮人,而是透過支持小額信貸機構(MFIs),包括大陸NGO、地方政府援助項目、非銀行金融機構、小企業乃至「鄉村銀行家」(即發放貸款的官員、會計和為窮人提供資金服務的人),由這些機構直接向窮人放貸,沛豐中國則提供培訓、資訊(技術)支持、融資和評級,使小額貸款的運作趨於透明。
不親眼目睹,很難想像西部窮人生活的 艱難程度。夏黛柏說,有些地方一貧如洗,因此貸款額度小到六百元人民幣(約二千多元新台幣),大到六千元不等。對一個極度貧窮的人來說,六百元相當可觀, 可以買一隻羊、幾隻雞或一頭豬。母雞可以生小雞,雞蛋可以賣錢,每頭牲畜都有延伸價值,依此類推,從零做起,終能擺脫赤貧。
窮人信用好 相互擔保還款
沛豐中國的扶貧項目,主要集中在甘肅、雲南、四川、貴州、寧夏、陝西等地的窮困農村。既然是借貸,就有壞帳的可能,沛豐中國參照中國民情,以借方「相互擔保」(朋友而非親戚)的方式,共同承擔風險。實施後顯示,窮人很講信用,因為是他唯一自救的機會,基本都能按約還貸。
按孟加拉和印度的做法,小額貸款實施時,借方需同時買保險,以防壞帳出現。在中國則不行,貸款和保險分開,因為大陸目前的金融法規尚不健全,金融機構不敢把貸款和保險同時由窮人承擔,怕兩頭落空。
有意思的是,不是每個窮人都樂見小額貸款,有人擔心萬一病倒或死去,把負擔留給家人而感不安。面對這樣的疑慮,夏黛柏說,貸方會向他們解釋自力救濟的真義,並以減息或延長還貸時間的變通做法,減輕對方壓力,大多能被接受。
對於政府的角色,沛豐中國一路走來小心翼翼,既要政府的支持,又不能讓對方干預。比如,借方取得小額貸款,從事蔬菜種植,收成之後賣到哪裡?運輸問題如何解決?往往涉及一條龍的配套措施,非靠政府不行。
而所謂不讓政府介入,係指小額貸款絕對不和政府沾上邊,因為窮人看到政府,會把貸款聯想到「捐贈」,是一種「德政」,受之理所當然,馬上打消還款意念,如此一來,小額貸款的扶貧工作就很難推動。基於這個緣故,沛豐中國在西部的扶貧區域,都避開有捐贈的區域。
萬事起頭難,沛豐中國在西部的扶貧工作迄今四年,收到相當的成效,逐步取得信任。夏黛柏相信,未來十年,中國的金融市場將會更加開放,並認真研究小額信貸行業;同時中國NGO的小額信貸機構,將建立一個強大網絡,形成若干專門針對貧困人口提供信貸服務的機構,屆時將出現多樣而成熟的貸款與儲蓄模式。
小額信貸 人行也在推試點
夏黛柏說,最近她發現中國人民銀行實施小額信貸的試點業務,雖然不是針對貧農,誰敢保證將來不會?而且,銀監會對小額信貸政策似有放寬傾向。總之,大陸每天在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從一九八○年起,夏黛柏從一名關注大陸出口貿易的專業記者,一頭栽進這個令人好奇的東方古國,她對「在中國愈久,愈不明白中國」的這句話尤有體會。在大陸沒有絕對的事,「老有例外」,就看你怎麼做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