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政治符號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政治符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台灣"與政治符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副市長誓死推薦台灣政治符號討論好站
 瀏覽4,312|回應6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精彩的「華客網」:http://www.whucker.net/index.php

我與流行文化也脫節太久,要好好補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51722
 回應文章
存查:某人漏餡?
    回應給: 沙包(solpa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李俊達  於 2002/12/20 14:21   台灣茶黨

姚人多不小心漏餡了!

清大教授姚人多在1220日《中國時報》發表一篇乍看之下是代表「中間選民」心聲的文章<連宋配,然後呢?>。教授語重心長地說:「在泛藍人馬洋溢著一片喜氣的時候,在此我要潑一盆冷水。這一盆冷水只有簡單的三個字:然後呢?泛藍整合成功,在下次總統大選時拉下民進黨,然後呢?」

教授引用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曾說過的一句話:「在野黨沒有給台灣人民願景」,強調:「米酒的問題,醫療品質的問題,金融改革的問題,教育改革的問題,拚經濟的問題,所有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今日的在野黨都沒有告訴我們如果它是執政黨,它要怎麼做。」並且批評:「幾個立法委員在立法院煮煮薑母鴨、燒酒雞來鼓吹民眾鼓勵消費。如果這就是在野黨為拚經濟所提出的方案,那這樣子的在野黨也實在太過廉價。」 

接著還令人感動地說道:「說實話,我個人對泛藍整合是有點又愛又恨。愛的是,這樣一來,那個口口聲聲說要改革的執政黨便別無選擇地一定要以改革的成績來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至於恨呢?教授說,泛藍整合是「一種分贓,一種陰謀,一種不公平的比賽」,在姚人多教授眼裡,「泛藍整合」的存在是「違背了取信為民、責任政治等等所有政黨政治的基本原則」。 

話說得還真重,而且擲地有聲,照理應該立刻收錄在「鯨魚網站」上,讓所有的台灣子弟一睹為快,但是,且慢!接下來教授卻不小心漏餡了! 

教授說:「前幾天,我看到執政黨為了圍堵連馬配準備修改選罷法」,接著馬上補上一句,「這群人為了要維持權力,一些政黨政治的基本原則都可以捨棄」怪了?內政部長余政憲在親民黨立委的逼問下,說出準備修改選罷法讓跨黨合作競選(也就是「連宋配」亦即「泛藍整合」)合法化,不正是為教授這篇大作<連宋配,然後呢?>量身製衣嗎?同屬泛綠陣營的台聯立委陳建銘還為此大發雷霆,評論家甚至還認為余政憲是擔心「新瑞都案」纏身,以此向泛藍陣營輸誠呢!怎麼教授見解如此獨特?把這筆帳也算到執政黨頭上,甚至還情緒化地說出:「也許執政黨會為了不讓馬英九選總統而把台灣的憲法修改成雙總統制」這樣幼稚的話。(「雙總統制」是統派媒體諷刺、挑撥扁李關係所創造出的名詞,況且立委席次不過半的執政黨有本事修憲嗎?) 

教授熱愛馬英九,恨不得他立刻當總統的心情,我可以深深體會到;然而一時筆快真情流露,讓苦心營造的「中間選民代言人」形象就此破功,實在太可惜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77325
Anti-Americanism 'feels like racism'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4881474.stm

Christian Cox, a US citizen living in London, wrote to the BBC news website to express her concern about the amount of abuse she receives because of her nationality.

She says the level of anti-Americanism she has experienced "feels like a kind of racism".

"I don't want anyone to feel sorry for Americans, or me, I just want people to realise that we are dealing with hatred too."

Typical British pub banter is one thing, says Christian Cox, but the "pure hatred" she says is directed at her for being American is really starting to wear her down.

The former model moved to London a year ago, where she is setting up her own business, and has been surprised at how some people have reacted to her nationality.

Ms Cox, 29, says she has been called, among other things, "terrorist", "scum", "low life", and feels that she is constantly being held to account for the actions of President Bush and for US foreign policy.

This is despite the fact that she doesn't agree with the war in Iraq and didn't vote for Bush.

However she adds: "Bush is our leader and I respect that. It's a bit like the way you feel about your father. You don't always agree with him, but you would defend him."

She has travelled widely in other parts of Europe, Mexico, Canada and Australia but say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her pride in her country has been challenged in such a vitriolic way.

"People would make jokes about Americans but I didn't experience the pure hatred I have had since I came to live here.

"I appreciate that British people often don't understand why I have so much pride, they think it's brainwashing.

"And I do think some people in the US need to be more educated about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But some people just fly off the handle without even talking to me - it's as if they had been waiting to run into an American all day to let their feelings out," she says.

To avoid confrontations she says she lowers her voice on the Underground and in pubs.

But in one incident an older man asked her directly if she was American.

"When I said yes he said: 'I just want you to know that I think you are the poorest people I have ever met in my life' - meaning we were low-life.

"I said I was sorry he felt that way, but that I disagreed."

The man started shouting obscenities at her group. The row developed into a brawl and Ms Cox suffered a black eye as she tried to pull two people apart.

"After that I cried for two days, then booked a flight back to the States. I felt so hated, I needed to be with people who loved me."

Some friends now advise her to tell people she is Canadian, to deflect potential abuse, an option she calls "sad".

蘇格蘭人聲援

I am Scottish and proud of it. I spent fourteen years living in the USA, I married a dual national. Whilst I lived there I met many individuals who became my friends but I also met many arrogant, ignorant individuals who knew nothing about the world outside of the USA. It is so sad to meet bigotry in any form, but it is on both sides of the "pond", being a Scot I have met the same when I lived and worked in England, sad but true.

蘇格蘭人不聲援

Anti-American sentiment clearly runs high in the UK, but there can be no defence of people abusing Ms Cox. But why would any intelligent person blindly defend the actions of another? Bush is no benevolent "father figure" worthy of unquestioning love, he is a politician, and the man who orchestrated the invasion of Iraq. The line between "national pride" and the tacit approval of Bush's actions are blurred in her comments. Until Ms Cox can reconcile this conflict perhaps it would be best if she continues to "keep her voice down".


Gavin Scott, Edinburgh, UK

BBC平衡報導

When I lived in London, I never met the same type of hostility that Ms Cox has experienced. Only once did I feel that someone made an inappropriate remark to me concerning the actions of the US government. For the most part, my experiences were positive and I found that I could easily discuss politics with my British colleagues - regardless of whether or not we agreed.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 have to say that living in London changed my perspective on the world and helped me to see a much larger picture that most Americans will never know by simply following the news in the US media.
Robert, Chicago, IL, USA
Lynda Blackwod, Shetland Isles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76095
一百萬人次的網站,是一股伏流?
推薦2


沙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ukacs
古士塔夫

最新討論 1,440主題/6,515篇文章
討論主題發起人更新時間回應瀏覽
外省人能做什麼?YST2007/04/17 07:11111,096
成立【北台灣 新中華民國】的理由 給獨派、中華民國派與中共當局大刀豁豁2007/04/16 02:170113
【天下縱橫談】熱烈慶祝跨過百萬訪客的門檻YST2007/04/15 11:38101,254
為後代子子孫孫長遠計 外省族群沒有低頭悲觀的權利!大刀豁豁2007/04/14 22:026486
燦爛的中國文明xyiz2007/04/14 21:430190
陸客來台觀光日 台獨價值崩塌時zgr2007/04/14 19:390247
請介紹臺灣最近的重大科技計劃宰水扁2007/04/14 15:237832
孫子兵法與男女交往: (二) 作戰篇天豬2007/04/14 14:40084
孫子兵法與男女交往: (一) 始計篇天豬2007/04/14 08:290143
這是最近在網路流傳的小故事『小心被斷手斷腳還搞不清楚為什麼』,將其貼上,並加上我的回應國民革命軍2007/04/13 22:240197

城市小檔案
建城:2003/11/06
市民:316
訪客:1,035,397
文章:6,515
推薦:62
活力:5.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70473
motto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3


kej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lukacs
Guoding
古士塔夫

龍局長的文章還是有提到和符號有關的事。
校訓常常刻在校徽上,校徽是「符號」。
大學多是特許事業,特許就和「政治」有關。

政大和陸官的校訓都是親愛精誠。
台北帝大的校訓還找不到。不然還可以對照一下。
天津大學的校訓是實事求是,但是北洋大學應該不是。
按維基中文,北京大學沒有校訓,京師大學堂不知道有沒有。
(到底北大、北師大、天大哪一個是中國第一所大學?按田政委的說法是還沒定案)
湖南大學的前身可是岳麓書院哪,可也有宋真宗的特許。

相關討論請參閱本市市委書記之前領導的調研學習文件




Stanford University (不是拉丁文,是德文)

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German for "The wind of freedom blows")


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

Veritas - Iustitia - Libertas (Truth - Justice - Freedom)


Fujen University (羅馬公教創辦的,原汁原味)

Veritas bonitas sanctitas pulchritudo
真善美聖
(Truth, Goodness, Beauty, and Holiness)


Tsinghua (北京清華)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新竹清華 (開兩朵ICQ)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70384
不需放屁,但看天翻地覆!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一棵標準華客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毒草,正所謂華犬吠日。

在「仰德大道」上
【龍應台】
  頭髮沒吹乾,我就離開溫泉上路了。車窗打開,陽明山的風帶著樹的清香。陽明山,原名草山,蔣介石以王陽明的名字取代,同時把這條主要的山道命名為「仰德大道」。我,原來一直在「仰德大道」上成長。

  懶懶的星期天下午,摯友YP來電話,說「沒什麼事情只是問候一下」,但是三句話以後她那頭就開始嘆氣,沉重地說,「台灣這樣下去怎麼辦?」
  身為一個極有影響力的媒體龍頭,她知道太多社會的問題;YP的電話,多半是沉重的,所以我語氣平常地說,「又怎麼了?」

  YP開始舉例說明最新的台灣「沉淪」的種種實證:媒體依附政府、政府收買媒體、政治人物囂張、知識份子無力、年輕人膚淺而狹隘、高等教育短視而功利、金融制度向富人傾斜、鎖國政策使台灣經濟邊緣化……

  「你看大陸的進步多快,」她憂心忡忡地說,「十年前我們完全瞧不起他們的任何報紙或雜誌,你看看他們現在的平面媒體,比台灣的有深度,更有視野;文化版的文章動輒上萬字。他們的大學生,比我們的大學生有國際知識,比我們的大學生拼命。他們的政策,比我們的更有魄力和延續性──我們的政客不知道在幹什麼。」

  談完最新憂慮,她接著嚴肅地問,「你覺得,我們可以做什麼?」
  他口中的「我們」,指的真的是她YP和我龍應台。跟認真的YP比起來,我簡直就像個不負責任的無賴。

  我說,「來陽明山泡溫泉。現在就去好不好?」
  YP楞了一下,說,「我不要。」然後繼續:「你知道過去七年內多少外商離開了台灣嗎?」

  我說,「帶你去洗溫泉好不好?」
  她知道我在胡鬧了,有點哭笑不得地說,「你幹嘛啊?我跟你說正經的……」
  「親愛的YP,」我於是一個字一個字認真地說,「一個社會的上升還是沉淪,是有它的『共業』的。你和我,都一直在做我們能做的,而且已經持續做了很長、很長的時間,不是嗎?」

  YP不響了好一會兒,然後重重地嘆了口氣。我說,「我們也只能盡心、盡力而已,大的歷史命運不在我們的掌握之內,不是嗎?」
  YP很不甘心地說:「是啊,是有『共業』,只是,這麼好的台灣─ ─我還是覺得我們該做點更有效、更積極的事……否則台灣要完蛋了。」
  是個懶懶的星期天,但這真是一通「救亡圖存」的電話。

  YP和我,都是在台灣被稱為「外省第二代」的人。我們的父母,在自己都還是將滿或剛滿二十歲的「大孩子」的時候,顛沛流離,死去活來,被戰爭的颶風刮到一個萬里外的海島上,人生從零開始。外省人,因為沒有田產遺產可以依靠,沒有家族網絡可以救難,沒有祖蔭和社會地位可以壯膽,沒有在地的語言和知識可以運轉,他們一無所有。一無所有的人,就會把所有的能量孤注一擲,一擲在單一的投資項目:下一代的教育。他們知道,只有教育,能讓人突圍,突圍階級的、經濟的、社會的甚至政治的種種封鎖和綑綁。

  於是YP和我都考上了不錯的大學,都申請到美國留學,雖然她和我都來自艱困的難民家庭,雖然她和我都是女孩。

  本省的女孩──我們的小學同學們,在傳統的文化網絡裡,很容易就出嫁了,可能嫁給鄰村的有遠親關係的「表哥」;中學的同學們,很容易就被送到工廠去作女工了,賺到的錢,可以補貼家用,也可以買來黃金鐲子一圈一圈套在手臂上,累積將來的體面嫁妝;大學的同學們,很容易一畢業就去作村子裡的中學老師了,然後很快地結婚、生育兒女,被納入大家族成為那任勞任怨的媳婦。

  而一無所有的我們,因為被拋離了土地,拋離了附著於土地的傳統網絡,我們遂和男孩子們一樣讀書,一樣考試,一樣留學,甚至和男孩子一樣被期待去贏得美國的碩士或博士學位──是的,美國,在那個冷戰的時代裡,我們心目中,外國就是美國,美國就是全球。然後和男孩子一樣被期待,得到學位之後,回到自己的土地去報效國家

  放下YP的電話,我單獨驅車前往溫泉,一路上回想她的電話,不禁莞爾:這是民國幾年了,怎麼我們還在「救亡圖存」?YP比我「嚴重」得多──我在努力投入社會改造的同時,還常常自我懷疑:烈士的鮮血一定比甲蟲殼上的花彩有價值嗎?這種懷疑,使得我對自己的儒家式的努力常發出道家式的嘲諷。YP在社會改革的路上卻是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在她的人生辭典裡,「嘲諷」或者「獨善其身」的詞彙,根本不列項。
  
  我在鄉下讀初中一年級,高高瘦瘦的國文老師教到論語泰伯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這是我們要熟記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但是十三歲的我們嘰嘰咕咕笑成一團,彷彿要用一種誇大的瘋癲來表達自己和同夥之間的聯盟情感。國文老師的名字就叫「林弘毅」。林弘毅說,「士不可以不弘毅,」然後他解釋,「弘,就是宏大,毅,就是堅毅。」我們又笑開了。大學剛畢業的老師故做鎮定,繼續用閩南音很重的國語講解,「就是說,知識份子要志氣宏大,品格堅毅,以國家的前途為重任,雖然路途遙遠,負擔沉重,還是要一路走下去……」

  國文老師叫林弘毅,還有一個生物老師叫陳弘毅;什麼時代啊,怎麼那麼多人的名字叫「弘毅」呢?老師,「那你弘毅不弘毅呢?」

  十三歲的我們只是在幼稚地笑鬧,然而顯然在那幼稚笑鬧之際,「士不可以不弘毅」已經悄悄開始了我們價值的建構工程。

  在霧氣薰薰的溫泉裡,我閉眼思索那一路的價值建構過程。
  小學的任何一個教室和禮堂裡,一定有那四個大字:禮義廉恥。七歲的我們,開始這樣理解:
  「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

  淺白的文字可以朗朗上口,容易背誦。我們當然不知道這是蔣介石在1934年為了「救國」而推出「新生活運動」的核心概念,不知道這是統治者「糅合了中國傳統禮教、服從唯一領袖的法西斯觀念、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國家利益為重、以至基督教價值觀的元素」,用來「愚民」的哲學。我們更不知道「禮義廉恥」這小學生的知識其實來自深邃的遠古經典:管仲在牧民篇中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五代史‧馮道傳》進一步作評:「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顧炎武對「廉恥」二字,感觸更深:「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小學校門外,人生的道路如何崎嶇,時代的翻滾又如何的詭譎,小學牆上的四個大字,誰會記得?能當真嗎?所以,在二○○六年當一百萬人上了台北街頭要求領導下台的時候,打出「禮義廉恥」四個大字,是把很多人給看傻了:這是開全體人民的小學同學會嗎?多久沒見過、沒想過的字眼了,竟然活生生具體地站在你面前。彷彿千山萬水之後,竟然又回到了起點。原來,再怎麼「後殖民」再怎麼「後現代」,人們倒過頭來還是要求你實踐小學老師教過你的公民倫理

  YP和我都是台南成功大學的畢業生。成功大學的校訓是「窮理致知」。畢業後我的第一個工作,是到新竹交通大學擔任助教。交通大學的校訓是「知新致遠,崇實篤行」。從美國回到台灣之後在台灣中央大學任教,中央大學的校訓是「誠樸」。這兩年成為台灣清華大學的教授,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弟弟是台大的博士,台大的校訓是「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哥哥是東吳大學的畢業生,東吳大學的校訓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弟弟的中學是台南一中,台南一中的校訓是「止於至善」。

  窮理致知,知新致遠,重實篤行,誠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敦品勵學,愛國愛人,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止於至善……
  是的,我也仍然記得校門口、禮堂裡、樑柱上的各種標語:
  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倫理、民主、科學,以倫理實現民族主義,以民主實現民權主義,以科學實現民生主義。

  是的,我也仍然背得出李密的「陳情表」和諸葛亮的「出師表」的片段,也仍然記得少年時如何背誦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跟著老師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還有柳宗元,還有韓愈,還有蘇軾,還有歐陽修,還有賈誼。
  YP和我,以及我們的同代人,是在這樣的價值架構裡長大的。

  走了多少人生歧路之後回頭,才明白這個孕育了我們的價值結構是多麼深的被儒家思想所滲透。顛覆道統的莊子「盜跖篇」不會被我們讀到,天馬行空的「山海經」、唯物辯證的韓非、「不尚賢,使民不爭」的老子,都不在我們的主要價值結構中。要認識?你自己去找。

  和西方的主要價值對比時,儒家的「道德」特質就更顯鮮明。我是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畢業生,堪大的校訓是:「謹守大自然的法則。」每受邀到一個大學演講或訪問,我就好玩地先去找出那個學校的校訓,發現哈佛的校訓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耶魯的校訓是:「光明。真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校訓是:「真理使你自由」。斯坦佛大學:「自由之風飄盪」。西北大學:「凡事求真。」柏林自由大學:「真理,正義,自由。」
  在這些著名的歐美大學裡,最突出的兩個字,一是「真理」,一是「自由」。強調「真理」與「自由」,和強調「厚德載物」、「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是存在著極根本的差異的。

  我不認為儒家可以被簡單地解釋為只有道德而沒有真理追求的哲學。「窮理致知」難道不是一種對於終極真理的探索?「慎思明辨」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於獨立思想的宣示?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士不可以不弘毅」的薰陶給了我們這一代人一種深刻的責任感,責任感推動著社會進步。

  頭髮沒吹乾,我就離開溫泉上路了。車窗打開,陽明山的風帶著樹的清香。陽明山,原名草山,蔣介石以王陽明的名字取代,同時把這條主要的山道命名為「仰德大道」。我,原來一直在「仰德大道」上成長。

  轉入山坡小道時,我想的是,如果YP和我是在「自由」和「真理」的校訓而不是「禮義廉恥」的校訓下培養出來的人,我們星期天那通電話的內容和基調,會是什麼樣的呢?

<<<<<<<<<<<<<<<<<<<<<

市工人聯絡辦造反派(布)興無滅資革命司令部廢棄物清理縱隊公示:

1. 錯誤到極點,無可救藥。
2. 一無所有,去美國?吃「誰的」米,喝「誰的」水?
3. 那些校訓全部要廢除,全部要廢除!廢除!!縱隊先提一個替代方案:成大:「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政大:「清廉、勤政、愛鄉土」。
4. 縱隊第一政委批語:

毛澤東  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1963.01.09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虫,全無敵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70061
總要輝映一下。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164437&raid=2167644&no=3011&cate_no=54717#rep2167644

是屋頂那篇。

如此發展,到伊拉克或巴勒斯坦之路不遠。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67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