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大廈的文明圖騰
.李展鵬
《亞洲週刊》二十卷二十一期,2006年5月28日
紐約帝國大廈五月一日剛過了七十五歲生日之後,傳媒近日來又報道現在全球的十大高樓大多被亞洲城市囊括,兩則新聞可說相映成趣。從帝國大廈的誕生到亞洲高樓拔地而起,轉眼已是四分三個世紀﹔在這七十五年,可從摩天大樓看出資本主義與科技文明的發展與困境。
帝國大廈的建立,既是美國向世人宣示紐約是現代城市的典範,也是二十世紀初人類對其經濟成就與科技文明的洋洋得意的炫耀。「帝國」兩字,帶著一種氣焰與狂妄。當時,有人曾誇耀從紐約出海航行了一整天依然看到帝國大廈。那種對科技的自豪、對資本主義的驕傲表露無遺。事實上,紐約在經濟大蕭條的三十年代建帝國大廈,本就有著不畏困難的雄心,那是一種美國精神的表徵。而帝國大廈也不負所望地鼓舞人心,陪伴美國人走出經濟不景的歲月。
帝國大廈的意義還不只於此。從空間的角度去看,這種高樓為身處於擁擠城市的現代人提供一種空間的征服感,唯有站於高樓頂樓,我們才得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感知這個城市。從性別的角度去看,早已有不少論著指出高樓的建立與比高的競賽其實是陽具崇拜的表現。另外,高樓大廈也牽涉如何為一個城市樹立品牌的問題,自帝國大廈之後,各國各城似乎必須要樹立一座高樓或一座高塔,才能得到一張進入「現代化社會」的入場券。
集資本主義、科技文明、城市空間及父權政治的隱喻於一身,帝國大廈成了現代社會的圖騰。侵略者要擾亂人類社會,最終挑戰的就是帝國大廈(電影《金剛》及《天煞﹕地球反擊戰》),甚至是現代愛情也得靠帝國大廈才得以成就(電影《金玉盟》及《緣份的天空》)。英國的《獨立報》報道帝國大廈的七十五歲生日時,更把帝國大廈對現代文明的重要性比作代表古文明的埃及金字塔。
現代資本主義的標誌
於是,當拉登要衝擊美國文化,他選的就是自帝國大廈之後的象徵性高樓——世貿中心。世貿的倒塌除了為一個「恐怖主義」的時代拉開序幕,它也把資本主義及科技文明的危機推上高峰——左派思想與後現代理論的浪潮,只算是紙上談兵,當一座舉世聞名的摩天大樓灰飛煙滅,那才是真正把這個文明的危機烙於人心。在這個高科技的時代,我們的高樓是可防風暴防地震的科技結晶,它總是那麼驕傲地被膜拜著,拉登卻以最原始的自殺式撞擊擊潰它。世貿倒塌的畫面之所以經典,那是因為資本主義及科技文明的象徵活生生被摧毀了。
當帝國大廈要慶祝七十五生日,新聞報道卻於近日指出在九一一的餘波之下,該大廈的空置率現在近乎兩成。一個被剷平的世貿、一個空置的帝國大廈,成了二十一世紀初人類社會一道意味深長的風景。
有趣的是,當西方高樓的神聖地位已有所動搖,現在卻輪到亞洲爭建世界第一高樓。最近傳媒報道,現今的世界十大高樓十居其八在亞洲,台北、香港、吉隆坡、上海都榜上有名。這張晉升現代城市的入場券,仍有人夢寐以求。
爭建高樓值得反思
其實,現在的西方已不流行以高樓去為城市樹立品牌。倫敦寧願起一座名為「千禧眼」的摩天輪吸引世界目光,巴黎寧願找貝聿銘翻新羅浮宮的形象,西班牙聰明地以一座風格獨特的古根漢博物館令世人認識畢爾包這城市。這些歐美城市,寧可爭取建築大師如Frank Gehry大駕光臨建一座地標,而不再爭建高樓。另外,在建築風格上,西方在過去一世紀走過了新古典、裝飾藝術、現代到後現代主義,他們現在追求的是趣味性、互動感、風格化,而不是高度。他們寧可選一座富藝術氣息的博物館或富遊樂氣息的摩天輪作地標,都不會選一座富商業氣息的商業大廈。這個轉變,暗暗地折射了西方社會對資本主義、科技文明及建築藝術的一種反思。
可是,亞洲城市為揚名立萬,卻仍一窩蜂爭「世界第一高樓」之名。而其中,華人城市對此更是比別人興致勃勃。從世貿的倒塌到帝國大廈的空置,從摩天大樓這神話的建立與破滅,西方走過的是四分三個世紀的文化轉型、文明反思。當亞洲城市紛紛因「第一高樓」而自以為進步,這恰恰諷刺地反映了我們的文明進程比別人落後了大半個世紀。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