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政治符號
市長:古士塔夫  副市長: lukacs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政治符號】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語文與政治符號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繁簡體字的爭霸戰
 瀏覽10,239|回應78推薦3

semaguang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醫楊曉萍
從容自若
lukacs

作為政治符號的一種,簡體字和繁體字應該是一種"形式"戰爭,換句話說應該主要是"視覺的"差異

聯合國文件廢繁體字? 2008改用簡體為唯一標準

【東森新聞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全球掀起華語熱,許多外國人士選擇到中國,或是香港、台灣學習語言,不過北京有消息指出,中國應用語言學會會長陳章太表示,根據聯合國決定,從2008年以後,聯合國將一改過去簡繁體字並存的情況,一律使用簡體字。

東方日報、北京晨報23日報導,中國國務院
(在發布《漢字簡化方案》和《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後,該教育部邀請著名語言專家共同討論,會上中國應用語言學會會長、原國家語委副主任陳章太透露,2008年後,聯合國已經決定使用的中文字一律為簡體字。

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現年100歲的周有光表示,目前聯合國正在準備對所有文件進行簡體字化作業,他表示「簡體字好不好,小學老師說了算,因為簡體字真的讓小學生容易認、容易寫」,並說如果聯合國用了簡體字,那麼表示簡化方向是對的,也得到全世界多數人的同意。

他認為,目前國際上學中文的人越來越多,未來簡體字將會變成中文的唯一標準。

同時,對於港澳台的簡體字運用,他認為目前香港推行普通話的學校很多,民間正廣泛推行,不需急於一時,應採用水到渠成的方式。

不過他也表明,推行漢字簡化的主要阻力在於台灣,目前有部分香港市民對簡體字不接受,也有一定程度上受到台灣影響,批評台灣反對簡體字,是把文字改革和政治問題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1613462
 回應文章 頁/共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存參(二):「方」言、「族」語、國家語言發展法
推薦0


kej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行政院: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 沒有政治目的
中央社╱中央社 2007-03-20 20:01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二十日電)負責審查「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今天表示,在台灣每個地方、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都是國家語言,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是為讓瀕臨消失的語言有發展機會,沒有政治目的,也不是要去國語化;國家語言與官方語言不同,國家語言發展法沒有處理官方語言問題

林萬億晚間表示,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各國各地區語言報告,將台灣列為母語瀕臨消失的地區,因為聯合國報告,原住民族委員會積極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外界也思考客語、閩南語是否也要立法。

他說,為回應聯合國調查報告,避免族群各自訂定語言發展法,才決議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法案已完成審查,將與民進黨立院黨團溝通後,送行政院會討論。

林萬億表示,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是為促進多元文化發展,讓瀕臨消失的語言有發展機會,沒有政治目的,也沒有處理到官方語言問題,國家語言與官方語言不同,制定國家語言不是去國語化或去中國化。

他指出,每個地方、每個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都是國家語言,在草案中沒有正面列舉國家語言;雖然正面列舉比較明確,但也面臨要常常修法的問題,語言是自然發展,不應該有太多人為的介入。

林萬億強調,國家語言發展法處理的是國家語言,非官方語言,外界不應混淆,若要訂官方語言,可能屬憲法層次或要另訂定法律。

他說,現在大家習慣的官方語言是「國語」,新加坡稱為「華語」、中國稱為「普通話」,不管是「國語」或官方語言,都沒有以法律規定

有關「國家語言」定義,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明定「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本國族群或地方使用的自然語言」;國民有權使用各種國家語言,不應遭受不公平的排斥或限制;政府規劃及推動語言發展,應包容及尊重語言的多樣性。

國家語言復振計畫方面,草案規定,政府應辦理國家語言的保存、傳習及研究;對於面臨傳承危機的語言,應訂定復振計畫,積極鼓勵進行語言復育、傳承、記錄,並定期追蹤考核成效。

草案規定,國民有權使用各種國家語言進行出版、影音傳播、網路傳輸或其他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為增進各種國家語言的傳播,政府應獎勵廣播電視事業製播各種國家語言相關節目。政府應獎勵各級學校提供學習課程,傳承國家語言,並提供相關歷史文化,以促進族群間語言溝通及文化交流。

「多語提供」部分,草案明定,國民享有使用國家語言接受政府服務及利用公共資源的權利,為確保前項國民權利,政府機關應提供播音、諮詢、通譯、會議口譯及手語其他必要的服務。

誰說國民黨禁方言?

■ 邱延譽

在學校講「方言」被逮到就要罰錢、掛狗牌,是許多四、五年級生很受傷的童年往事,也使我這出生就跟著長輩講標準北平話、一心想學說台語的小孩,永遠不得其門而入。

直到長大服兵役,家長到訓練中心會客,值星官還奉令禁止台灣子弟講方言,園區裏只見外省人昂首闊步、談山笑水的;本省役男及其父母則卑微地躲在一旁低聲敘舊。這是我年輕時的親身經歷。

但是,誰說國民黨禁止「方言」?其實國民黨禁的只是台語和客語而已。空軍子弟在校園講侉腔極重的四川話,沒問題!我中小學時期的國語文老師,有用江蘇無錫話,也有用湖南耒陽話公開上課的,沒問題!每年雙十元旦,「蔣公」告全國軍民同胞書用浙江話,當然更沒問題!據說蔣宋美齡在公開場合用的是上海話、寧波話。難道這些不是方言?你可曾聽說被禁過?罰錢過?

好不容易等到政黨輪替第七年,行政院最近審查完成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定本國族群使用的語言,不管是閩南語或是客家話等都是國家語言,去除了「國語」與「方言」的概念。法案的精神是尊重各種母語。僅止如此,一如預料的,又引起泛藍立委抓狂跳腳,痛批這是「去國語化」、連「撕裂族群」都來了。

在一個更迭進步的社會,總有墨守成規和創新求變兩種人。

以我的網路學習分享給大家||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信希教授,運用國科會計畫所開發出來的語言處理技術,設計一套「本土語言互譯及語音合成系統」,使用者以中文輸入,可以國語語音、台語語音及客語語音輸出。系統就會用該語言的翻譯結果呈現在網頁上。翻譯結果的網頁上,還有一個播放聲音的按鈕,按下去後就可以聽到這句話的發音,這是語音合成的結果。他認為,這對國內不同語言之學習及溝通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為公務員)

中國時報 2007.03.12 
族語認證 功能在哪?
陳啟濃/南投水里(博士生)

原住民族語認證考試於十日登場,大部份的考生,都反應題目太簡單。由於這次認證考試一百分滿分,只要六十分就及格。及格的原住民學生,升學考試,將可加分數的之三十五%,因而很多學校及原住民鄉鎮公所,紛紛編經費,開班授課,臨時抱起佛腳。

若能藉考試加分,鼓勵學生說母語,這是延續原住民文化最佳的方式。然而題目太簡單,考試恐聊備一格。況且族語的使用,應以家庭為主,強調在認同與文化傳承,而不是考試與升學。筆者認為,中央的原民會及關心原鄉文化傳承的文教人士,都應共同思考,如何讓族語代代相傳,而不僅是功利式的在升學上酬庸。

很多閩南人學生和客家人學生,都不會說母語,更沒有像原住民學生一樣,受到族語認證,升學可加分的優待。母語消失的危機不分族群,所以用族語認證升學加分的方式,其實無助於說母語。

語言要和生活結合,很多隔代教養的小孩,能說阿公阿嬤的母語,因為生活的需要。讓語言在生活中實踐,因尊嚴和需要,代代相傳,語言才能綿延不斷。當語言要透過考試,強迫學習,族語滅絕危機恐怕就在眼前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31229
四川話、上海話
    回應給: kejo(kejo)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空軍子弟在校園講侉腔極重的四川話,沒問題!我中小學時期的國語文老師,有用江蘇無錫話,也有用湖南耒陽話公開上課的,沒問題!每年雙十元旦,「蔣公」告全國軍民同胞書用浙江話,當然更沒問題!

這裡有點誤解。應該說是四川口音、上海口音等的北京話,可能夾雜四川、上海、山東等「方言」中的個別字詞,但基本(文法、句型等)是北京話。孫文、蔣介石、毛澤東在廣州黃埔、廬山、天安門的講話帶有粵語、浙江、湖南口音,但公開講話應該仍是北京話(當然是「廣東國語」、「湖南國語」、「浙江國語」)。如果全文真是用粵語講,才是「廣東話」。

作者「國語」老師上課用「無錫話」,他還能聽懂?據我瞭解,滯台中國人只要是兩個不同省的人一起(甚至不同縣),就只能講北京話。李宗仁一定是跟蔣介石講北京話。周恩來一定是跟鄧小平講北京話。不是因為罰錢,而是因為否則難以溝通。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31900
溝通之外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1


kej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在學校,
如果是原住民族、客家、新住民、新移民或福佬學生之間的溝通以母語為之,是要罰錢的話;這處罰就100%不是以方便溝通為目的。如果是同母語老師之間的溝通以母語為之,是不要罰錢的話,這不處罰就可能(而不是絕對,say 90 %) 是以方便溝通為目的。但是因為身分別而有差別待遇的話(老師之間可以講母語、學生之間不能講母語),這90%的「方便溝通」正當性就完全沒有「人人生而平等」的正當性。

在家裡,
如果不以母語溝通,而是以普通話溝通,也有可能(而不是絕對,say 90%)是為了方便溝通,也有可能是為了另外10%的裡由導致家長或小孩一方或雙方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抗拒或避免使用母語。

以上的90%都可以有下調的空間。而在家裡的10%可能導因於國語v方言(文化v次文化、高雅v低俗、好國民v壞國民)的對立關係。問題來了,除了國語v方言的差異性指涉外、方言v方言之間恐怕也存有差異性指涉,和國民身份的積極成分、次文化之間的高雅低俗有關。

公民性(citizenship)、文明(civilisation)都和教養(civility)有關係。而方便誰?(ISA?)對誰溝通,變成國民教養和統治的重大課題。而「溝通」和「共識」,在「身份別」(或是位置別、陣地別)的變數加入考量後,就變成十台坦克對一百騎兵的槓桿關係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32347
10%
    回應給: kejo(kejo) 推薦1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人微延卿

>公民性(citizenship)、文明(civilisation)都和教養(civility)有關係。而方便誰?(ISA?)對誰溝通,變成國民教養和統治的重大課題。而「溝通」和「共識」,在「身份別」(或是位置別、陣地別)的變數加入考量後,就變成十台坦克對一百騎兵的槓桿關係了。

完全同意克司令上述總結。

我的「母語」是金廈腔鶴佬(福建)方言,有時刻意為了閃避父權,家中用「母語」溝通。這確實有公/私、公民/私人的差異性存在,因而暗示著歧視。而「父語」也不是其土話方言,而是帶有某種腔調的北京話。這大概是刻意被扭轉造成的。早年中國軍校中,講方言或許不會被罰錢,但可能會聽不懂「國家口令」,因為「國家口令」不管用浙江腔還是四川腔發出,仍是北京話。這自然又是公/私差異造成的歧視問題。如果國家語言法能泯除此一弊端,自是令人樂見。

現在問題應該回放到台灣歷史脈絡。關鍵是,不公的情況是一個「公」「父」的國家語言霸權一體歧視所有方言,還是北京話聯合其他各省方言歧視鶴佬語。在學校的案例中,來台中國人學生們不容易被發現用各省方言溝通。因為一來他們早已是中國國家機器的順民,二來各省中沒有優勢人口與語言,三來沒有誘因使他們想學原屬省分土話。我所知的滯台中國學生,除了福建廣東的,可能會通粵語和閩南語,其他各省籍沒有人有能力講其原屬省分土話了,最多是幾個單詞。

所以要轉向看老師、管理階層的部分。兩個客家老師講客語,或者兩個鶴佬老師講鶴佬語,或者兩個中國潮洲老師講潮洲語,公開場合或私下場合,這需要一些案例說明。

但中國籍老師或管理者或許已經內化並自我歧視其方言,甚至在同鄉會也只講北京話。而這一心態轉移到面對本土人士,就造成「整體歧視」的現象了。所以歧視的現象存在,應該是無問題的。只是脈絡、案例還是多豐富化才好。

克司令萬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32429
瀕臨消失的語言
    回應給: kejo(kejo) 推薦1


古士塔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lukacs

引文:

  • 林萬億表示,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是為促進多元文化發展,讓瀕臨消失的語言有發展機會,
  • 每個地方、每個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都是國家語言
  • 為增進各種國家語言的傳播,政府應獎勵廣播電視事業製播各種國家語言相關節目

在這個《發展法》中,一如既往地,唯一沒有考慮到的「族群」是「外省族群」;而且其思惟是,「外省族群」的母語一律是「國語」。

我的父母均來自福建莆田,他們講的是莆田話,或叫興化話。福建只有莆田和仙遊兩縣講興化話,因為過去隸屬興化府。小時候年年都會隨父母去參加一年一度的同鄉會,在那個場合,興化話是唯一的「國語」。

我小學在鄉下讀,我的同學幾乎都是台灣人,所以上課我學到了國/華語,下課時為了要和同學玩,我又很自然地學會了台語。

至今我能夠「輪轉」講的只有國/華語和台語,對於父母親講的話我只會聽不會講,而我的兩個小孩既不會聽也不會講。我的母語,到了第三代就消失了。

父親在世時,母親仍有機會說聽母語,父親去世後,我既不會講,母親也只能將母語收藏起來,跟我的溝通也是國/華語和台語。

母親回家鄉探親兩次,自然又聽到了家鄉話,但她會為了生活在母語的環境中而到家鄉定居嗎?不會。

以上我說出了從來不曾說出的「秘密」,由此可以知道,每當這個執政黨正義澟然地談論「語言平等」時,我感受到卻是比歧視還要深重的不被想到的悲哀。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33286
自然語言
    回應給: 古士塔夫(gustavq)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裡又點出一個問題,滯台中國人的自然語言就想當然的是北京話?在中國,人數甚少、本族學習興趣甚低的某些族群語言如滿語、哈尼語等仍設有「民族學校」實施教學並給就學者高考(即聯考)加分,申報少數語族可以享受公務員上崗優待和政治協商位置的保障。我國若要保障各族群語言,不給加分大概除了北京話與鶴佬語因有實用性外,其他語言就很少人學了,更不要說滯台中國人各族各省的語言(與漢字不同系統)或方言(仍用漢字)了…

最立即的例子,馬祖講福州話,也多次鼓吹中央撥款研究、保障福州話興旺,誰鳥你呢?!你的立委席次都是鐵藍...金門要編自己的金廈腔標準的「閩語」辭典,還只能跟廈大合作。但金馬還是台灣(雖然目前稱為『中華民國』)有效管轄範圍的呢!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33610
「國語」高於「北京方言」
    回應給: 古士塔夫(gustavq)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華社下文有些看點:

第一、首次不稱「台灣中國文化大學」而直稱「中國文化大學」。第二、堅持「國」高於任何「地方」的原則。黨國最大,「北京」是老幾?「北京話」是土話。並搬出西洋權威論證。第三、引用周陽山老師發話。

<<<<<<<<<<<<<<<<<<

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7-03/27/content_5902472.htm

 

針對臺灣當局“去國語化”作業,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所長周陽山在27日的臺灣《聯合報》上發文批評說,若要去簡就繁,透過政治力硬將一種通用已久的大眾語言,改為四五十種“小眾國語”,豈不是治絲益棼?

 

    台“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答詢時表示,島內現在官方的語言應該就是所謂的“國語”,也就是“北京話”。至於以後若因為原住民語,客家話與閩南話都成為“國家語言”後,原來的“國語”應如何稱呼,則可改稱為“北京話”。 

    對此,周陽山指出,上述的稱謂中存在著嚴重的謬誤:

    第一,“北京話”和“上海話”一樣,都是一種地區性方言,其中包含大量的俚俗用語,一般外地人是聽不懂的,因此,並不是什麼“普通話”或“國語”。 

    第二,當前臺灣使用的“國語”,系“漢語官話”,英文則稱之mandarin。最新出版2007年的《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辭典》的解釋是(1228):“(漢語)官話,(中國)國語(其標準書面正式形式有7.3億以上的人使用)。”因此,“語”系“漢語話”,而非通行于老北京市區的“北京話”。 

    “北京話”對於七八億講“普通漢語”的人而言,是一種不太容易懂的“地區方言”。許多人可以講一口標準的“國語”,但卻不一定會講地道的“北京話”,也常聽不懂北京居民使用的“北京話”。 

    第三,如果現在通用的“國語”(即“漢語官話”)和其他各種語言,包括台當局教育部門認定的原住民43種語言,5種客家話,閩南語中的泉州腔、漳州腔、海口腔、宜蘭腔、台南腔、福州話及手語,都變成“國家語言”的話,今後政府公務員,到底要學多少種“國語”才夠用呢?如果2300萬人口的臺灣,竟然同時存在四五十種“國語”,這究竟是尊重各語族,便於溝通?還是製造一座新的巴別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41459
帽子工廠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古士塔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然後周老師又要被台獨基本教義派看做「中共同路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41481
巴別塔
    回應給: lukacs(lukacs) 推薦0


kejo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周老師文末講的巴別塔,疑似典故誤用?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42304
中國觀眾憂慮「赤壁」港台演員口音搞笑
    回應給: James H.(semaguang) 推薦0


lukac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各省觀眾似乎無論自己口音、方言怎樣,卻都習慣看到「正劇」中的大人物說標準普通話(不是北京方言)雖然三國、漢唐的國語實際上不是今天的普通話,但中國青年觀眾早已習慣以「普通話」(官話)為尊。

請看新華社報導觀眾對吳宇森「赤壁」演員「口音雜混」的「憂慮」: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07-03/04/content_5797869_1.htm


“混搭口音”
僅僅是周潤發和梁朝偉兩位香港的大牌演員就足以讓我們對《赤壁》的臺詞風貌感到憂心忡忡。君不見,“黃金甲”中的周潤發因為濃重的香港口音讓全場觀眾哄堂大笑?君不見,梁朝偉在《英雄》中瀟灑一揮劍,香港味兒的普通話頓時讓古裝片變成了《花樣年華》。此外,趙薇說臺詞向來仿佛是含著核桃張豐毅、尤勇兩位實力大腕的臺詞卻一向是字正腔圓,底氣十足。可是,在這樣的強烈對比之下,片中的“混搭”口音又有可能成為一大笑點。
 劇本臺詞 古裝電影中令人啼笑皆非的臺詞比比皆是。去年最著名的一句臺詞便是葛優在《夜宴》的一句:“你身為一國之母,睡覺還亂踢被子。”《赤壁》根據史書《三國志》改編,編劇們可一定要在臺詞編寫上多下工夫,別往語言洗練精彩的《三國志》裏也添上幾句“亂踢被子”的矯情臺詞。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727&aid=2151513
頁/共8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