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周兆呈 (2010-11-21)
中國清末维新派領袖人物康有為當年因為一杯橙汁猝死,死因成謎。
而極少人知道,康有為去世時的一縷鬚髮,一直都由他的關門弟子——我國前報人、60年代李光耀總理的新聞秘書李微塵收藏着,並交女兒保管至今。 這些鬚髮,能否解開康有為83年前猝死的離奇謎團? 很多新加坡人並不熟悉的李微塵,他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和這份文物一樣,充滿傳奇色彩…… |
中國清末维新派領袖人物康有為1927年去世之後,留存世間的是他多年维新保皇的歷史故事、清新獨特的詩文書法,以及與梁啟超等眾多弟子的軼事佳話。世人不知的是,康有為撒手人寰之時的身軀早已化為塵土,但是他的一縷鬚髮,却保存至今。將這份文物一直珍藏的是新加坡前報人李微塵,而李微塵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和這份文物一樣具有傳奇色彩。
出生與美國的李微塵後來輾轉中國大陸、香港和新加坡,在新加坡担任《南洋商報》總編輯、李光耀總理新聞秘書,1977年11月18日去世,享年74歲。之後由他的獨生女兒李艾蘭繼續保管這份珍貴的遺物。在李微塵去世33周年的忌日將至之際,李艾蘭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披露了這段鲜為人知的故事。
康有為晚年與諸多海内外學者名士交往甚密,如畫家徐悲鴻、劉海粟,女書法家劉缃、蕭嫺,還有李微塵,都是他的拜門弟子。李微塵也一直在青島陪侍師傅,康有為辭世時,就是死在當時年僅24歲的弟子李微塵的懷裡。
1924年,康有為花費1000銀元買下了位於青島福山路6號(今福山支路5號)、曾是德國總督副官住所的三層樓房。那時康有為非常相信占卜、風水,一心要尋找一塊死後安葬的“風水寶地”。康有為認為青島“風景極佳,盛暑不热”,這座樓房“屋雖卑小,而園甚大,望海碧波,僅距百步”,位置非常好。清朝廢帝溥儀為他在青島的新居題寫了“天游堂”,康有為將宅邸稱為天游園,自稱天游化人。1927年3月18日,康有為在上海過完七十大壽,搭船赴青島後,却因一杯致命的橙汁而猝死。那是3月29日,康有為到青岛粤菜館英記酒樓參加同鄉宴,喝了一杯橙汁後,突然腹痛難忍,急忙回家。當夜嘔吐不止,請了兩名醫生診斷,其中一名日本醫生診斷為食物中毒。31日凌晨5時許,康有為“七竅出血而死”,倒在門生李微塵的懷裡。
李艾蘭說,父親是廣東人,在康有為去世之後,一直精心保存着師傅的一縷鬚髮作為纪念。而她也繼承了父親的傳统,在父親去世之後,也一直保留着父親的鬚髮作為纪念。李艾蘭說,“父親曾經跟家人回憶當年情景,康有為在他懷中去世時,舉起兩只手指;他猜測師傅的意思是‘臨终之時只有他們兩人,妻妾子女都不在身邊’。康有為因此非常遺憾”。
|
李微塵生前和妻子王君健、女兒李艾蘭的温馨合照。(圖片由李艾蘭提供) |
康有為的女兒康同璧認為父親是“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導致死亡”,另外的說法包括慈禧太后生前派殺手所為、日本人因不满康有為反對溥儀投靠日本而投毒等等。由于康有為的去世之謎至今未解,保留下來的鬚髮,或許如今借助先進的检測分析設備,能為確定死亡原因提供有力的佐證。
李微塵曾是反蔣反共“第三勢力”要人
李微塵原 籍廣東中山,1903年出生於夏威夷,美國國籍,父親當時在夏威夷經營一門傳统行業——開照相館。孫中山的哥哥與李微塵的哥哥在夏威夷時是鄰居,李微塵4歲時跟随父母回國,8歲時又跟着大父和大哥從中山到美國,12歲時去舊金山讀書,14歲時就在《世界日報》打工、寫文章,李艾蘭說“他當時被稱為報業神童”。
李微塵在《世界日報》的打工生涯持續到他去哥倫比亞大學念書為止;哥大畢業之後就讀研究生院,歷史和政治科學碩士没念完,就在1924 年時放棄美國國籍,回返中國。他十分推崇康有為的理念,並獲康收為弟子。李艾蘭至今還收藏着當年康有為寫给父親的信,勉勵“微塵仁弟”,“弟方少年,宜積學以為用”。
或許是兄弟理念相同,李微塵的五弟李大明後來成為舊金山的中國民主憲政黨(主要活動於海外,成員多是旅美華僑)領導人。從淵源上說,民憲黨與康有為、梁啟超有很深的傳承關係,且政見大體相同。李大明後來和國家社會黨領導人张君勵確定兩黨合併時就宣布該黨“發起於康南海、梁任公兩先生,實為中國政黨史上第一兩黨,設置報導,開辦學校,使海外同胞熱心國政,其成績乃永可纪念者。”
康有為去世之後,李微塵先到美國歐洲,然後又回國跟随比他年長20多歲、民國史上另外一位重要人物陳友仁。
|
李微塵家族保留了80多年的康有為書法和遺體的鬚髮。 |
陳友仁生於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精通英文,但不諳話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陳友仁在倫敦與老友伍連德見面,激情澎湃,期許回國報效。陳友仁回國後,先後任交通部法律顧問、英文《京報》主筆。1922年起任孫中山外事顧問、英文秘書,後任廣州國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的妻子國是新加坡先驅畫家中唯一的女性张荔英;陳友仁去世後,张荔英在1954年到新加坡定居,執教於南洋美專直至1981年退休,1993年去世。新加坡美術館收藏她的畫作100多幅。
出任《中國之聲》主编 李微塵的政治理念比較傾向自由主義,抗戰之後他來到香港,加入國民黨元老顧孟余、名將张发奎等人组成的反蒋介石的国民党、也反共产党的 “第三势力”。该组织“張發民主戰鬥同盟”於1952年10月10日在香港拉開帷幕,七名中央委員包括顧孟余、張發奎、童冠賢、張國焘、彭昭賢、宣鐵吾及李微塵,由李微塵出任同盟刊物《中國之聲》主编。
1950年代的香港,除各種政治派系和路線的人物匯聚外,也是文人墨客的集中地。著名記者曹聚仁和徐訏、朱省齋和李微塵,借助新加坡南洋商報社在香港中環舊東亞銀行九樓設立的駐港辦事處,辦了创垦創墾出版社,出叢書之外,還出版小型文學刊物《熱風》。最初數期由徐訏主编,後由李微塵接手,撰稿者除了幾名志同道合的創辦者,還包括劉以鬯、高伯雨、李輝英、周作人、龍榆生等皆為一時之選的優秀文人,觀點左中右兼容並蓄。這時期的李微塵還在香港嶺南大學兼職教課。
1956年春季,李微塵應《南洋商報》老板李玉榮的邀請來到新加坡,原本是要發揮他精通英文的優勢,創辦一份與《海峡時報》分庭抗禮的英文報纸,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李玉榮改而聘請李微塵担任《南洋商報》總編輯。當年林有福政府突然禁了《红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經典作品,李微塵一連數天寫了長篇的批駁文章,引起廣泛關注。1960年時,李微塵與李玉荣因意見不合鬧翻,打算返回香港,李艾蘭說,“當時李(光耀)總理派李炯才到家裡,勸爸爸留下來”,“我記得當時媽媽不在家,我煮了一些家常菜,留李炯才一起吃飯”。不久,李微塵担任文化部新聞组主任,負责電視廣播新聞。1965 年起,李微塵担任總理李光耀的新聞秘書。1969年獲頒公共服務獎章,1975年退休,1977年11月18日去世。當時李光耀總理在唁文中說,“他對華人社會與講英語的社會了如指掌,這點非常難能可貴”。
|
康有為寫於1927年元旦的文字,被視為絕筆。 |
為曹聚仁取筆名“郭宗羲”
1958年8月國共兩軍爆發震動世界的金門炮戰,在炮戰的六個期後,毛澤東决定從10月6日起暫停炮轟金門7天。10月5日,新加坡的《南洋商報》搶先一步,提早一天報導了“明日起一周内停止炮轟”的大新聞。這則轟動全世界的獨家新聞發表時的署名是“本報駐香港記者郭宗羲”。郭宗羲其實就是著名報人曹聚仁。毛澤東向曹透露消息,曹在北京將新聞傳到《南洋商報》香港辦事處,再傳到新加坡。
“郭宗羲”這個名字就是當時任《南洋商报》總編輯的李微塵所取。他考慮到置身北京的曹聚仁的處境,認為不宜用真名發表,於是拟了“郭宗羲”的假名,也在新聞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記錄。
曹聚仁與李微塵惺惺相惜,都具有自由主義的情懷,除了共同創辦《熱風》雜誌外,曹聚仁在1950年代到中國採訪的過程中,專門寫信给李微塵,談自己的觀感。其中一封收錄在《北行小語》中,名為“與李微塵先生書——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看法”,介绍了老舍、馬寅初、儲安平、梁漱溟等不少當時的著名知識分子在中國的命運,曹聚仁很高興“當時的中國並没有禁止胡適、林語堂、陶希聖的作品,甚至連陳公博、周作人的書都買得到”,曹聚仁還與李微塵分享說,“在北京,學術思想自己研究的空氣是存在的”,甚至不掩飾自己也開始“羡慕大陸學人的生活了”。這些文字已經成為研究當年中國知識分子境遇的重要參考之一。
|
李微塵担任總理的新聞秘書時,陪同外國記者採訪李光耀總理(左)。 |
書香之家
李微塵的夫人王君健,中央大學畢業後執教一兩年即獲獎學金到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法律專業,抗戰時回到中國,1940年12月8日與李微塵在香港结婚。王君健2002年在新加坡去世。
李微塵的獨女李艾蘭1945年出生於上海,1950年到香港,1957年到新加坡。先後在南洋女中、聖尼各拉女中及聖公會中學就讀,1967年畢業於南洋大學生物系,過後在海格女校等學校執教15年。
《聯合早報》
(編輯:黄秀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