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這些事件跟我們無關,
這就是臺灣社會要正視的民粹及自私心態問題 :
話說從上次臺鐵列車脫軌到這次華航機師罷工,始作俑者之一是我們偉大的消費者啊!
花錢就是老大,坐不到車,搭不到飛機就想盡辦法無論是找民代或是投書媒體硬去凹到有車可搭有飛機可坐,這些有官方色彩的企業本來就一直被迫配合的情況下,自然就被要求多開班次,多加人力,又常配合法令政策下,
自然營運上會墊高成本與增加管理難度,
又在要求經營獲盈餘之下,自然壓力只好往勞方施壓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演變許多惡性循環等意想不到的問題
,最後當然就發生勞資雙方增加對立局面
,勞方的確有要求自己權益的自由,
消費者當然也有要求服務品質的一定標準
資方也背負永續經營的責任,
三方都有其立場與該有被尊重之處,
唯三方真的該為對方設想,各退一步才是智者,才有解決之道
,畢竟爭吵到最後,
資方不可能做虧錢生意,最後倒楣的是三方皆輸的局面。
因為資方不是笨蛋,
縱使被機師凹到爭取到福利,更倒楣的是消費者自己和本國籍員工,畢竟資源是有限的,業者走的路不外是改聘其他不會抗議的外國籍機組人員,甚至以派遣人力或者機器人所取代,
但工會抬頭反過頭來施壓時,雖然業者乖乖就範,但為成本考量,事必從其他不會說話的飛行機具及相關設備支出中以降低標準減低費用開銷支出下手,減低成本甚至延緩更新的時間,
甚至讓安全標準遊走在灰色地帶,
最後有安全疑慮的風險問題再轉嫁給消費者,
所以說這些政客名嘴酸民在開駡前,真的自己要想清楚,如果沒有你們在媒體等公開場合下蝦攪和幫助倒忙,這些糾紛絕對不至於如此越演越烈
。
一例一休 限訂加班時數 反核引發停電空汙等等事件的種種前車之鑑,似乎都沒記取教訓,只會短視的一味自私性的抗爭,
讓每次事件一再上演。
當每個人都以爭取自己眼前利益而無限上綱時,最後因受脅迫下得到的結果,絕對不可能是對大家最有利的,
而且一定會演變成反效果的,
最後我們會發現自己當初所選擇的答案都是錯的,因為我們當初沒有幫別人設想,最後都因此害到自己。
就看自己要選擇眼前短暫對的小利,
還是盡可能選擇一生永遠對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