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41500411,00.html
我見我思-小胖的快樂出帆
2010-04-15 中國時報 【莊佩璋】
英國有「蘇珊大嬸」,台灣則有「小胖」林育群。鋼琴、小提琴不可能有「素人」演奏家,只有歌唱才會出現「素人」歌唱家。人聲,是最沒階級性的樂器,人人能唱,雅俗共賞。
身兼鋼琴大師與指揮名家的巴倫波英,想以音樂化解以、巴衝突,他挑選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青年演奏者,組成交響樂團。他說,在交響樂團裡,樂手不只演奏,還要聆聽;不能只有自我表現,更需互相溝通。多元而和諧,交響樂就是民主的呈現。
不過,交響樂團的樂器貴得嚇人,樂手的養成教育耗費更高,這「多元而和諧」的民主,總帶了點「貴族風格」。
最近爆紅的委內瑞拉玻利瓦爾青年管弦樂團,成員是「街童」。不過,這算「麻雀變鳳凰」;街童因為有音樂天份而被指揮杜達美相中,經由教育,從此爬上菁英階級。這是現代版的「窈窕淑女」。
樂器,從兒童時即勤奮練習,未必能成為演奏名家;不從小就學習,更絕不可能成為名家。學,還要講究師承,不拜名師,難成名家。歌唱,則完全由上帝決定,家庭再有錢,老師再有名,都沒有用。
英國《留聲機》雜誌選為廿世紀一百大錄音的馬勒〈大地之歌〉,是費利亞(Kathleen Ferrier)所唱。費利亞十四歲即輟學當電話接線生,卅一歲才開始職業歌唱生涯,迅速發光發熱十年,於一九五三年罹癌過世。
德國男高音溫德利希(Fritz Wunderlich)出身貧窮,由於肺活量大,他一直想靠吹法國號,找個小樂團混生活,誰想得到後來卻成為不世出的「塔米諾」(莫札特歌劇魔笛的主角)!
歌唱界,這種傳奇就像家常便飯,至今仍不斷發生。唱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嗓音滑如絲綢、甜如蜂蜜的男高音博斯崔吉(Ian Bostidge),是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擅長研究十八世紀巫術;即將來台演出的盲歌手薄伽利畢業於義大利比薩大學法律系…。
西方人因自幼參加教堂唱詩班,耳濡目染,可以自然而然地由聖歌跨到詠嘆調;台灣人本無歌唱環境,但這些年來,拜卡拉OK之賜,也能歌善詠;「星光」與「超偶」提供競賽磨技的機會,網路更串連四海如一家,「小胖」就這麼因緣際會地爆紅了。
歌唱,是「素人」的天堂;小胖既有「被上帝祝福過的嗓子」,就「乘著歌聲的翅膀」向國際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