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女男大不同
市長:**J I M**  副市長: o.m浮雲sheela和亭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男女話題【女男大不同】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女男大不同電影院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透視《阿凡達》導演內心
 瀏覽1,874|回應4推薦4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micha
宏哥菩薩
水星
taiwanmickey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9133
透視《阿凡達》導演內心
撰文者:林俊劭

十五年來只拍兩部電影,兩次都創下影史紀錄,柯麥隆說,我不是完美主義者,我是正確主義者,「只要盡全力,即使失敗,還是會比停留原地走得更遠!」
為了追求夢想,達到完美,你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

一八八八年十二月,因過分投入創作,加上生活窮困潦倒,精神早在崩潰邊緣的畫家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受到弟弟將結婚的消息刺激,惟恐失去最重要的親人與金錢援助,在平安夜前夕終於發狂,拿起一把剃刀割下左耳。兩年後,一生追求藝術極致境界的他,在孤獨、封閉的世界中舉槍自盡。

一百零九年後,一樣是十二月的冬夜,電影《鐵達尼號》(Titanic)在一片嘲笑與噓聲中上映。當晚,導演詹姆士‧柯麥隆(James Cameron)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工作室裡,等待著票房結果。

他,為雕琢最理想作品
不惜跟所有人翻臉、背債逾二十億

這是他人生最大的一場豪賭。當時的他,面臨與梵谷一樣的處境。為了雕琢出心中最理想的作品,柯麥隆幾乎跟所有人翻臉:預算超過兩倍、演員怨聲載道、上映時間一拖再拖。他身上背負著六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億元)的債務,他的婚姻面臨第四度危機,所有的壓力在那一刻緊繃到極點。他在那台擁有當時最先進剪輯技術的電腦旁邊也放著一把剃刀,下面壓著一張便條紙,寫著:「如果電影爛透的話,就用它!」

事實上,他並不需要把自己逼到這種地步。從小特效助理開始做起,曾以六百五十萬美元拍出全球八千萬美元票房的《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一千八百萬美元拍出全球一億八千萬美元的《異形2》(Aliens),兩次收益都比成本高出十倍左右,柯麥隆其實非常清楚如何管控成本、以小搏大。

「但他就是竭盡所能的想做到最好,」柯麥隆的前任製片總裁桑契尼(Rae Sanchini)說。

他,為等一個完美落日
就算資金捉襟見肘,仍要停工一週

他不僅在墨西哥的羅莎里托海灘,搭建了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水景攝影棚,用來拍攝臨場感十足的船難場面;到了拍攝後期,資金已捉襟見肘,他還是堅持要讓整個劇組停工一週,只為了等待一個完美的落日;摔碎好幾套價值上千美元的餐具,只為了符合細節的真實度。

比梵谷幸運的是,柯麥隆始終沒有拿起那把剃刀,這一夜,不是他的最後一夜,反成為他創造歷史的開始。《鐵達尼號》史無前例的在全球上映了半年,創下十八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六十億元)的票房。

但他的夢想並非「拍一部歷史上最賺錢的電影」,而是用3D技術拍攝出一部童年心中的科幻電影。

時間回到三十三年前。二十三歲的柯麥隆剛從加州州立大學輟學,無所事事,到處打零工,幹過黑手,開過學校餐車、卡車。由於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業餘畫家,他從小就對機械、漫畫非常著迷,時常寫一些天馬行空的科幻小說、畫插畫自娛。「《阿凡達》(Avatar)電影中許多生物都是小時候想像出來的,」他表示。

一天下午,柯麥隆走進電影院,看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執導的電影《星際大戰》(Star Wars)後,發現竟然有人搶先一步把他腦袋裡所想的東西搬上大銀幕時,心中的激動與憤怒幾乎要爆炸。這個年輕人發誓,總有一天要拍出一部超越《星際大戰》的作品。

「那是我第一次對特效產生興趣,也是我第一次認真的想要成為電影工作者,」那天開始,柯麥隆停止閒晃,鎮日泡在南加大(USC)的圖書館裡,飢渴的閱讀當時所有電影研究所學生的論文;並拆了一部租來的攝影機,研究每一個零組件的功能。「我完全沉迷其中,」柯麥隆接受媒體專訪時說。

對電影的熱情,讓他不斷充實自己;對工作人員,「我對人非常非常嚴格,因為我曾經相信,現在依然相信,以後還繼續相信,拍電影不能只是好而己,而是要最好。」

他,為追求最好的電影
不坐導演椅,跟劇組一起泡水拍攝

追求最好,柯麥隆在片場,幾乎事必躬親。拍《魔鬼終結者》,他親自為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zenegger)塗滿油污;拍《無底洞》(The Abyss),他每天頂著二十八磅(約十二公斤)重的潛水頭盔,在充滿氯的水中工作十一個小時,皮膚與眉毛盡皆灰白潰爛;拍《鐵達尼號》,他從不乖乖的坐在導演椅上,而是扛著攝影機,跟工作人員一起泡在水裡。

「他在片場時就是個將軍,」曾與柯麥隆貼身共事、二十世紀福斯大中華區總經理涂銘說。不只軍令嚴明,更親自衝鋒陷陣。

「在他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辦不到』這幾個字,」柯麥隆早期合作搭檔的演員比利.派克思頓(Bill Paxton)說。

「有人說我是偏執狂、完美主義者(perfectionist),但我不是,我是『正確主義者』(rightist),」柯麥隆在接受訪問時說:「我只是盡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正確,然後才進行下一件事。」

他,為一圓3D夢
砸了九十六億、投注十二年的時間

一九九五年,當時已經躋身一流導演行列的柯麥隆,完成了一部真正符合他心目中足以超越《星際大戰》的劇本,興奮的跑去找他的特效團隊Digital Domain,卻被潑了一盆冷水。「你瘋了嗎?這個技術根本不存在!」一個工程師說:「你如果硬要做的話,會把我們都給毀了。」

於是,當他從《鐵達尼號》獲得七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元)分紅時,他立刻回去找那個工程師:「現在我已經有他媽的錢了,是時候該動手啦!」 這次,他追求完美的代價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並且,一晃就是十二年。

為了打造《阿凡達》絕美瑰麗的外星世界,在技術部分,他找來《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與《金剛》(King Kong)的特效團隊,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完全憑空想像出來的電影場景;他與索尼(SONY)合作,研發出特殊的3DFusion攝影器材。

在語言部分,他找來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方言專家佛朗莫(Paul Frommer),花了四年的時間,結合非洲、中亞、高加索等語系,創造出一個全新的獨特語言系統,擁有完整的發音與文法。

在生態學上,柯麥隆也找來了生物學家為每一個植物、生物命名,也請來音樂學者編譜納美人的音樂,歷史教授群負責設計納美人的文化背景。由於當中包含的內容與細節實在太過複雜,柯麥隆甚至將之集結成書,編寫了一本長達三百五十頁的《潘朵拉百科大全》(Pandorapedia )。

他一面拍片,一面到處說服其他的導演也加入拍攝3D影片的行列,促使戲院革新設備,加快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

「他在這十二年當中不是坐著等事情發生,而是到處奔跑,去催熟一個還未萌芽的市場,」奇幻文學基金會執行長朱學恆觀察,「絕大部分的成功者都是等待機會才乘勢而起,多少有點運氣的成分在;但柯麥隆是自己去開創一個時代,這是他最與眾不同之處。」

「這種事,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瘋子做得出來,」科幻片始祖喬治.盧卡斯在看完電影後忍不住脫口而出:「說要挑戰我的人很多,但他真的做到了!」

如此龐大的作業,使得《阿凡達》的製作成本再創新高,超過了三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十六億元)。

有人問柯麥隆,每次都砸下這麼大成本,難道不怕風險?柯麥隆回答:「不管預算高低,電影本身就是一個高風險的產業,最大的風險就是你拍的電影跟別人一樣……,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冒險……,」「只要我盡全力往高標準冒險,即使失敗了,還是會比停留原地走得更遠!」

如今,《阿凡達》上映六週,全球票房已經突破十八億美元,躍升影史上第一。這個為了夢想不惜傾注一切的瘋子,不只打破自己的紀錄,還在繼續改寫歷史!

延伸閱讀:柯麥隆電影作品大事紀

年份:1984年 作品名稱:《魔鬼終結者》 事蹟:個人第1部自編自導的電影

年份:1986年 作品名稱:《異形2》 事蹟:個人第1部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

年份:1989年 作品名稱:《無底洞》 事蹟:開創水底攝影與電腦合成特效新技術

年份:1991年 作品名稱:《魔鬼終結者2》 事蹟:影史上公認最複雜、完整的追逐戲大全

年份:1997年 作品名稱:《鐵達尼號》 事蹟:打造全球最大水景攝影棚,是影史上第二賣座的電影

年份:2009年 作品名稱:《阿凡達》 事蹟:開創3D電影新技術,是目前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614&aid=3843103
 回應文章
香江風情-《阿凡達》能否挽救奧斯卡?
推薦0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10030700036,00.html
香江風情-《阿凡達》能否挽救奧斯卡?
2010-03-07 中國時報 【鄭漢良】

     明天早上,又是每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全世界各地的影展,對電影頒發的金銀銅水晶盃何止千萬,但毫無疑問,奧斯卡仍然是最受全球電影工作者覬覦的榮譽。

     奧斯卡這些年來遭人詬病的地方不少,且不說李安執導的《斷背山》莫名其妙的輸給《撞車》,拿不到最佳電影,就算美國電影人對這個演藝學會的偏好和口味,也提出不少質疑。例如,大受好評的《蝙蝠俠黑夜武士》,連獲得最佳電影的提名也沒有。至於一代巨星馬龍.白蘭度憑《教父》一片第二次奪得最佳男主角時,他不但拒絕領獎,甚至還派出一個印第安女子上台,痛罵好萊塢的西部電影,刻意扭曲二百多年前已在北美大陸騁馳的原居民的形象。而演出《巴頓將軍》獲得最佳男主角的喬治.史考特,則寧願在家看冰棍球賽電視轉播也拒絕領獎,因為史考特批評奧斯卡頒獎晚會像是一個強迫演員賣弄姿色的「人肉市場」。

     或許白蘭度和斯考特不需要一尊金像獎來證明本身在影壇的江湖地位,但為了能夠出席這個「人肉市場」,或能夠在紅地毯上搔首弄姿而擠破頭者,大有人在;畢竟美國的好萊塢仍然是世上最具影響力的夢工場。一尊高十三.五英吋的金像獎,可以讓人事業平步青雲,例如《臥虎藏龍》的章子怡;可以讓舉國歡騰,例如李安之對台灣、《貧民百萬富翁》之對印度。它也可以讓一齣電影起死回生,克林伊斯威特執導的女拳手故事《登峰造極》,其門票收入九成來自獲得奧斯卡的提名之後。

     但諷刺的是,本屆入圍電影《阿凡達》,挾著破全球票房記錄的氣勢,以及其革命性的電影科技所帶來的震撼力,正以摧枯拉朽之勢問鼎九個獎項,因此奧斯卡能否締造收視率的奇蹟,反而要靠《阿凡達》拉一把了。美國著名的電台文化評論員邁克.密德維特因此更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阿凡達》能否挽救奧斯卡?

     因為事實上,儘管奧斯卡頒獎節目在全球超過二○○個國家做現場轉播,觀眾數字達到數億之譜,但在美國本土的收視率,卻是逐年下跌。根據尼爾森調查的數字,奧斯卡頒獎晚會在九十年代基本上都可以吸引超過四千萬觀眾,一九九八年的數字更是破紀錄的五千五百萬人,其重要性等同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或美式足球決賽的超級盃,但自從二○○三年之後,收視率卻有如王小二過年,二○○八年的觀眾數字跌至有史最低的三千一百七十六萬,直至去年才回升十三%,有分析認為這是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為了逃避現實而多了人看電影的關係。

     密德維特認為奧斯卡頒獎的觀眾越來越少,道理是奧斯卡袞袞諸公們矯情的藝術口味,已脫離了美國觀眾的現實;電影《撞車》和《贖罪》之獲得提名,就是一些例子,《撞車》後來獲獎更促使奧斯卡收視率「撞車」。他還特別指出一九九八年的收視率之所以能打破最高記錄,皆因當年角逐最佳電影的《鐵達尼》,也是當時全球最高票房記錄的電影。

     除了《阿凡達》因素外,本屆奧斯卡另外還有個看點,《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的前妻凱薩琳.畢格蘿執導的《危機倒數》,也同樣獲得九項提名,而且在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兩個項目中,更出現前度夫妻同台比拚的有趣場面。

     至於早幾年前一度因李安的《臥虎藏龍》而掀起的中國熱,如今已盛況不再,有些以中國為宇宙中心看世界的評論認為,這是因為美國對中國電影的崛起所產生的恐懼感,他們又以《色戒》一片未獲提名最佳外語片的例子,證明美國對中國電影處處設防。論者更呼籲中國電影工作者不必拘泥奧斯卡的得失,因為中國本身的電影市場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云云。這其實阿Q得很,因為去年全中國十大賣座電影中,美國電影就佔了六部,包括第一和第二名的《二○一二》和《變形金剛二集》,而且還沒有算《阿凡達》的票房在內。除非中國電影甘願閉關自守,否則取它一、兩尊小金人還是值得鼓勵的目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614&aid=3894583
確實仍不及人
推薦1


mich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宏哥菩薩

感想:好萊塢、華爾街的文化內涵,絕大多數是「猶太人」的文化與觀點。目前台灣多數的導演、編劇、藝術家、科技人才的文化水準,確實不如他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614&aid=3869229
從阿凡達看到了什麼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J I M**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10021700003,00.html
從阿凡達看到了什麼
2010-02-17 中國時報 【潘定澤】
 
     電影《阿凡達》在全球掀起熱潮,票房及口碑皆扶搖直上,不論從電影文本內容研究、數位產業觀點分析,皆成為近日的「顯學」。然而,並非所有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從冷戰開始,好萊塢的電影工業模式都服膺於一種簡單的邏輯:「殖民者」即「極權者」,而「反極權」即等同「反殖民」。這是對極權共產的政治描繪,也是美式民主的政治正確,一直到後冷戰時期雖然經過一些轉換,諸如批判的對象從極權政府轉變為冷血資本家,但殖民與極權的符號連結卻依然沒有被精緻化。

     於是我們看到電影裡所謂「殖民者」就是一群擁有重裝武力的資本家,自私自利、冷血殘酷且極權霸道,種種極權殘酷的行為激起主角率領當地居民的反撲,終至反極權反殖民的大勝利。這是很老掉牙的故事,從《與狼共舞》到《風中奇緣》,雖然熬湯的技術更爐火純青,但內料卻大同小異。然我們要問的是,「殖民者」即「極權者」的若且唯若公式,在二十一世紀美式文化全球化脈絡裡,是否依然如此?

     在全球和平主義的二十一世紀,「殖民者」已經不再是十九世紀的船堅炮利,也不是冷戰時期的KGB或紅衛兵,而是文化殖民,文化殖民帶來商業利益,並以商業利益來進行更多的文化殖民。「應片商要求,本片票價增收十元」即是《阿凡達》所提供的其中一條殖民線索。

     好萊塢工業排擠與消滅異文化電影的實力是一流的,所有的戲院讓片商予取予求,在自由市場中,播放好萊塢電影的利潤最高票房最好,於是惡性循環,好萊塢越賺錢,佔的戲院數越多,國片就越難以生存,我們越難以看到自己的電影,說自己的故事。這才是廿一世紀的殖民,靠的不是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而是自由市場的錢彈與銀彈。

     培養異國人對美式文化的崇拜與喜好,不是拿著刀槍控制他們的生活,而是左右他們的媒體市場,讓民眾花錢看美國人的電影、聽美國人的故事、追隨美國人的信仰。同時,拍攝諸如《阿凡達》這種美式政治正確的公式電影,將殖民者轉換成極權者的形象,來證明自己不是殖民者,讓追隨美式思想的人更加堅定信仰,繼續消費。完美的策略。

     台灣本土國片從簽署WTO後就註定要在自由市場孤軍奮戰,自由市場到底是讓國片在困境中成長的良藥?還是好萊塢殖民毒藥?相關論戰還在持續,也莫衷一是。但可確定的是,國片成長的速率明顯比好萊塢在戲院的擴張率慢得許多,而好萊塢文化殖民的策略也如此成功且徹底。

     無論是自由市場競爭觀點也好,本土媒體保護主義也好,政府、片商、觀眾,都必須從美式文化中覺醒與解放,對本土國片採取關懷與行動,看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莫讓《海角七號》的國片風潮成為一現曇花。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614&aid=3866197
銀幕上的人類學家
推薦1


Luke-Sky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J I M**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01+112010020500568,00.html
銀幕上的人類學家
2010-02-05 中國時報 【林瑋嬪】

     去看《阿凡達》之前,我收到一個學生傳來簡訊。他說:「老師,如果我們有機會可以去潘朵拉星球做田野,應該很不錯!」看完電影後,我回他:「傑克不就已經在那裡做田野了?」他恍然大悟說:「噢,對啊!」

     人類學可以提供我們另一個視野來賞析《阿凡達》這部電影,同樣《阿凡達》也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人類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影片中傑克的工作非常類似人類學者從事的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是人類學者用來瞭解異文化的研究方法,它透過與當地人生活在一起來瞭解他們的文化。與納美人一同生活的傑克不但體現了這樣的研究方式,他與酋長第一次接觸的對話即精確地表達人類學的概念。當酋長問他:「你來做什麼?」時,傑克回答:「我來向你們學習」。換言之,傑克與納美人相處的出發點不是從教導對方英文、給他們醫藥治病著手,而是如同人類學者一樣,從謙虛地學習他們的文化開始。

     那麼,要怎麼學習與瞭解納美人的文化呢?正如人類學家瞭解異文化一樣,傑克花心思在語言學習上。他用心揣摩「I see you」的意義,記住每一個地方人物的特徵。他也從生活中學習納美人日常生活的知識,他與女主角一起在叢林山谷奔跑,學習騎馬、打獵、以及如何從高處一躍而下而不受損傷的方式。透過這個過程,他逐漸仰賴他的身體(Avatar),而不是純粹由智識來瞭解他所在的世界。從而逐漸領悟到在納美的世界中,人與植物、動物之間相互尊重並緊密的連結。並進入最後一個階段:尋找自己的「靈鳥」。

     尋找靈鳥是傑克的「成年禮」。靈鳥憩息在遙遠山谷,人必須攀越高山峻嶺才能到訪。這整個過程正是驗收傑克種種學習成果的機會。傑克尋找靈鳥的過程也告訴我們在納美世界中,主人與靈鳥的關係亦非建立在單向的「馴服」概念,而是在兩者建立盟約後的心靈相通。只有在通過重重考驗、學習到納美人的知識、以及具有在當地生活的能力後,傑克才能真正成為納美人的一份子。這時他為當地人所信任與接納,並在當地社會具有發言權。

     而傑克定期地將他學習到的納美知識透過影像紀錄下來,如此也與人類學者必須每天晚上趁記憶鮮明時撰寫田野筆記,記述當日的所見所聞類似。這些材料後來便成為人類學專書-民族誌-的資料來源。如電影中出現的《納美人》一書(The Navi),人類學中相當有名的一本民族誌就叫做「努爾人」(The Nuer)。

     然而我們或許會問,這樣的知識有什麼用?我們看到平時傑克(或人類學家)是兩個不同文化間非常重要的溝通者。在重要的時刻,他們可以與當地人一起努力,幫助他們反抗不平等的待遇。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甚至看到傑克如何阻擋一個生態的浩劫。

     我們可以說傑克是銀幕上的人類學家。因為他如同人類學者一樣,嘗試從當地人的角度告訴我們異文化的可貴。透過他的親身經驗與傳遞,我們得以認識自己的盲點,反思人類毫無節制之科學文明帶來的禍害。(作者為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614&aid=384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