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鄭婉汝/板橋實健診所精神科醫師】
35歲的林女士是職業婦女,有兩個乖巧的孩子,同事都羨慕她,卻不知她每天視回家為畏途。
先生前年經商失敗後意志消沉,甚至染上酒癮,每天在家自怨自艾;有次酒後兩人吵架,先生竟對她動粗。林女士為了顧全家庭隱忍下來,沒想到先生變本加厲;她上班時常需遮掩身上瘀青,也在孩子面前編造謊言。身心交瘁的她,最近被主管關切工作表現變差,覺得人生徬徨無助。
24歲的王小姐與男友同居兩年,平時感情很好,唯一的問題是偶而兩人會大吵一架。爭吵時,男友就像是變了一個人,用最粗俗不堪的言語辱罵她,甚至奪門而出,騎車揚長而去,兩、三天不見人影,讓她一直處於驚恐害怕中;即使男友回來了,她心情依舊起伏不定,吃不下也睡不好,研究所的課業都荒廢了。雖然男友事後都會恢復以往的體貼,她還是擔心,下一次暴力什麼時候再發生?
提到家庭暴力,多數人的印象是像林女士這樣的例子;事實上家庭暴力的範圍,遠比一般想像得更廣;與其稱之為家庭暴力,不如說緊密相處的人發生摩擦,彼此傷害了心理或身體。親密關係的經營是一門很大學問,也是每個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親密,影響生活品質很大;卻也因為習慣,常讓人忽略其中的問題。
緊繃而不舒服的親密關係是一種慢性壓力,長期承受此壓力,腦內荷爾蒙會起變化,包括腎上腺促進素、血清素、多巴胺等等,結果常是失眠、心情低落等症狀,導致工作提不起勁,人生毫無希望與樂趣。不定時的爭吵是急性壓力,腎上腺素快速上升,引發心悸、手抖、呼吸急促、暈眩等症狀,反覆發生則使人一直處於焦慮擔憂的緊張狀態,導致注意力渙散,一樣無法好好生活。
台灣風俗民情,婚姻不順遂、家庭暴力等問題是「私事」,大多數人不好意思對別人說,卻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巨大的壓力;這些沒有被處理的壓抑情緒,可能一次爆發出來,對親密關係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或是不斷隱忍,造成自己健康問題。面對這樣的難題,最好就是找人幫忙。除向能信任的家人尋求協助,也應該儘早接受專業醫師評估,確認是否已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憂鬱等問題;因為在這些情況下,不宜貿然做任何重大的決定,而是應該先接受藥物治療、談話治療,才能以冷靜的態度來思考面對這些困境。另外,親密關係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建議另一半也要接受評估。
在這個開放多元的社會,親密關係已經不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就像遇到其他各種挫折,都有求救的管道和改變的機會;林女士和王小姐都應該儘快尋求專業的協助,讓親密關係成為安全溫暖的避風港,和事業上的助力;而不是生活中的另一個負擔。
【2009/11/10 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