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茜之文藝園
市長:施喬茜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其他【茜之文藝園】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園藝與農業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吃蘋果身體好
 瀏覽1,499|回應1推薦4

施喬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咩咩布屋
施喬茜
子鳴
浮雲

蘋果果實的構造
薔薇科(Rosaceae)蘋果屬落葉喬木﹐重要的溫帶果樹。蘋果屬植物全世界約有35個種。中國已知有23種。其中蘋果和同屬的花紅﹑楸子等果實可供生食或加工﹐有些種可利用為蘋果的砧木或育種材料。
生產概況 蘋果是歐洲最古老的栽培果樹之一。現在廣泛栽培的蘋果原產地在高加索以南﹑黑海與里海之間。歐洲中部﹑東南部湖棲居民時代遺址中曾發現蘋果果實。公元前2世紀﹐羅馬作家加圖曾記述過7個蘋果品種。羅馬帝國勢力擴展到歐洲中部和北歐時﹐蘋果也隨之傳布﹐但都是主要用來製酒的小蘋果。直到16世紀以後﹐經英國人改進﹐生食品種的現代蘋果才得到發展﹐並於17世紀傳至美洲。當時除帶去歐洲品種外還引入大量蘋果種子﹐經過選擇形成了一批優良的生食品種﹐成為北美蘋果品種類群﹐19世紀蘋果又向歐洲和世界各地傳布。
中國蘋果又稱綿蘋果﹑彩蘋﹐古稱柰﹐與現在廣泛栽培的西洋蘋果同種。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公元前 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至今甘肅河西走廊﹑山西陽高﹑河北懷來等地仍有綿蘋果。《本草綱目》據唐乾寧時(894~898)陳仕良的見解﹐將蘋果分為柰﹑林檎﹑楸子三大類。古代所稱的柰﹐後有頻婆﹑蘋婆果﹑頻果等演變名稱﹐除指現在的綿蘋果外﹐還包括一些檳子和自然雜種在內﹔林檎即現在的花紅(沙果﹐M.asiatica )﹔楸子即海棠果(M.prunifolia )。
中國栽培的西洋蘋果品種來自多種渠道。最早是於1870年前後由美國傳教士傳入山東煙台。以後﹐德國品種輸入青島﹔法國人又引種入雲南﹔英國人引種入西藏和四川雅安。遼寧旅大地區的蘋果品種最早約在1902年由俄國引入﹐1910年又有日本人輸入一批品種。1930年前後形成了遼南﹑膠東兩大蘋果產區。以後﹐黃河故道﹑秦嶺北麓以及河北﹑山西等蘋果新基地開始形成﹐渤海灣老產區也迅速擴大。
世界上蘋果的栽培分布於最冷月份平均為-1010℃的地區內。主要產於歐洲﹑北美和亞洲的溫帶。在北半球的低緯度亞熱帶和熱帶的高海拔處﹐以及南半球的阿根廷﹑新西蘭﹑南非等地也有栽培。
形態 蘋果植株在栽培條件下﹐一般約高3~5米。樹幹灰褐色﹐有不規則縱裂或片狀剝落。嫩枝有柔毛﹐一年生枝綠黃色至紫褐色。單葉互生﹐橢圓至卵圓形﹐幼時兩面密生柔毛﹐邊緣有粗鋸齒。花芽為混合芽﹐傘房花序頂生﹐其下可抽生1~3個腋枝﹐稱為果台枝。花序有花3~7朵。梨果﹐果形扁圓至長圓形﹐底色綠黃﹐果實的大小﹑色澤因品種而異﹐果肉質脆而多汁﹐少數鬆綿﹐無石細胞。萼片宿存﹐被有茸毛。種子卵形﹐種皮褐色或棕色。
品種 全世界蘋果品種已超過8000個﹐但經濟栽培品種僅100個左右﹐而且還在趨向集中。歐洲以“金冠”最多﹐僅英國以“橘蘋”為主﹔美國以“元帥”﹑“金冠”為主﹔東亞以“國光”﹑“富士”﹑“金冠”﹑“元帥”為主。中國主栽品種依成熟期為序有:“祝光”﹑“紅玉”﹑“元帥”系﹑“金冠”﹑“青香蕉”﹑“印度”﹑“富士”﹑“國光”等。其中﹐“祝光”等早熟品種的果實生長期在120天以內﹐採收期在8月底以前﹔“紅玉”等中熟品種的果實生長期130~150天﹐採收期在8月下旬至9月底前﹔“青香蕉”等晚熟品種的果實生長期在150天以上﹐採收期在10月間。蘋果還可按用途分為鮮食用﹑加工用和煮食用 3類。中國現栽培的大多是鮮食用品種﹐少數為鮮食﹑加工兼用品種。按品種起源可分為﹕西歐品種群﹑俄羅斯品種群﹑北美品種群和東方品種群等。
生物學特性 蘋果樹實生砧的主根在移栽時多被切除﹐分生成若干粗根下斜生長﹐構成骨幹根群﹐在疏鬆的土壤中可深達4~6米﹔水平根系由側根形成﹐幼齡時伸展迅速﹐可超過樹冠 1倍或更多。根系生長最適土溫為20℃左右。地上部分在日平均氣溫為5~7℃時開始萌發﹐7~10天後新梢伸展加速﹐展葉後1個月左右生長速度達到最高峰。在溫帶高緯度地區新梢年生長以一次為多﹐夏秋多雨高溫時有秋梢發生﹔暖地則常有3次生長。開始落葉後逐漸進入休眠期。完全休眠後可忍耐-25~-30℃的低溫﹔一般認為約需7℃以下900~1400小時的低溫積累才能通過自然休眠。否則春季發芽延遲而不整齊﹐花芽可能敗育。通過自然休眠後﹐如氣溫仍不利於萌芽﹑生長﹐就處於被迫休眠狀態﹐耐寒力減退。
蘋果為異花授粉果樹。除少數品種如“國光”﹑“青香蕉”等能部分自花結實外﹐絕大多數品種均自花不孕﹐需配植授粉品種。一般在嫁接後4~5年開始結果。以頂花芽結果為主。結果枝通常分為短果枝(5厘米以下)﹑中果枝(5~15厘米)和長果枝(15厘米以上)3種﹔少數品種(如“紅玉”)或幼齡樹也有腋花芽結果的。如條件適宜﹐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約在6~9月花芽分化。晚分化的花芽和花朵質量較差﹐座果率也低。花而不實現象的產生﹐除因營養﹑授粉不良外﹐常由於氣候的影響。蘋果的豐產性與品種有關。實際產量依樹齡﹑樹勢﹑栽培管理﹑環境條件而有很大差異。高產單株可達 500千克以上。但目前世界主產國家的平均畝產僅在1500千克左右。結果超過合理負載時容易形成大小年﹐也影響果實品質和植株壽命。蘋果樹一般10年以後進入盛果期﹐盛果期長短因栽植制度和生態條件而異﹐一般為15~30年。經濟栽培期在稀植而環境條件適宜時可達50~60年以上。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氣溫。中國經濟栽培區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溫度為 8~14℃的地區。一般大蘋果的栽培北限為最冷月的旬平均溫度不低於-14℃﹐或日平均溫度為-20℃的天數不超過15天﹔絕對最低氣溫在-30℃以上。南限的氣溫條件是有50天以上的落葉休眠期﹐日均溫7℃左右的天數在10天以上﹔夏季各月平均氣溫均低於27~28℃。夏秋季氣溫過高﹐果實提早成熟﹐發育期短﹐不利於提高品質和貯藏性。雨量。生長季節乾旱﹑高溫時﹐需水量大。中國主產區的年降雨量在500~800毫米範圍內。雨量分布正常的年份﹐基本上能滿足需要。花期多雨則影響授粉和座果。光照。早﹑中熟品種光合作用的飽和點一般為35000~50000勒克斯﹐補償點為300~450勒克斯。年日照少於1500小時﹐或成熟季節前月日照不足150小時的地區﹐不利於紅色品種的著色。在高海拔積溫低的地區﹐強日照可以補充部分熱量﹐有助於中﹑晚熟品種果實的發育。土壤。pH低於4~4.5﹐或高於7.5~8時﹐易引起蘋果的生理病害。含鹽總量在0.13%以下時可正常生長。土質以砂質壤土最適宜。
栽培技術 蘋果用嫁接繁殖。中國常用的砧木有山荊子﹑楸子﹑西府海棠﹑湖北海棠和三葉海棠等。世界各國廣泛應用的蘋果矮化砧中﹐以英國M系和MM系的矮化型號應用最普遍。中國楸子中的嶗山柰子﹑煙台沙果和河南海棠中的某些類型也具有矮化作用。栽植方式有喬化稀植和矮化密植兩類﹐適當密植是總的趨勢。現代果園喬砧畝栽25~40株﹔矮砧或短枝型品種可栽55~110株。多採用長方形栽植﹐南北行向﹐以方便管理和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充分利用光能。定植時間除北方寒地應春植外﹐一般以封凍前定植為宜﹔同時配植授粉樹(見果園建立)。土壤有機質至少應維持在 1%以上。施用有機肥(作基肥為主)有利於增加果實產量和改善品質。追肥多在花前﹑座果後和採收後進行﹐以補充氮﹑磷﹑鉀速效化學肥料為主﹐促進春梢壯健生長﹐座果和花芽分化良好﹐增加後期貯藏營養。此外﹐還應注意其他常量元素如鈣﹑鎂和微量元素如鐵﹑鋅﹑硼等的施用﹔缺鈣易引起苦痘病﹑水心病等生理病害的發生。蘋果展葉後需水量迅速增加﹐夏季需水約佔全年的50%﹐果實成熟前需水相對減少。可根據當地的降水與土壤含水情況﹐制定灌溉計畫。但蘋果砧木的耐澇力很差。在乾旱山區和水源不足地區﹐可採用樹盤覆草等方法保商。
喬砧蘋果樹整形以主幹疏層形最為普遍。樹高和冠徑決定於株行距大小。一般樹高為行距的2/3左右﹐樹冠的覆蓋率以保持在80%左右為宜。幼樹期輕剪多留﹐隨樹冠擴大和枝量增加而及時疏除過旺﹑過密的輔養枝﹐並對留下的輔養枝短截回縮﹐使其轉化為結果枝組。盛果期後的修剪以防止結果部位上移﹑外移和調整﹑更新各類結果枝組為主。矮化砧樹形一般為中幹小冠形﹐從主幹上直接培養中﹑大型結果枝組。修剪以夏剪為主﹐疏除直立過旺的強枝﹐拉平或開張中庸枝角度﹐以提高芽的萌發率﹐提早形成花枝。結果後逐步回縮﹐培養成接近主幹的水平結果枝組(見果樹整形﹑果樹修剪)。
病蟲害 輪紋病和炭疽病是蘋果果實的主要病害﹐以早期防治為主。腐爛病和幹腐病都是弱寄生真菌病害﹐除施用藥劑外﹐可通過農業技術措施﹐如增強樹勢﹐合理負載等防治。蘋果的主要蟲害有蘋果食心蟲類﹑蘋果害﹑蘋果卷葉蛾﹑蘋果天牛和蘋果小吉丁蟲等。
我的簽名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343&aid=1608477
 回應文章
ㄏㄏ
推薦0


Angellala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也很喜歡吃蘋果說!!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343&aid=1608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