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茜之文藝園
市長:
施喬茜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人文藝術
/
其他
/
【茜之文藝園】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轉貼
字體:
小
中
大
巫永福的詩
瀏覽
1,334
|回應
0
|
推薦
1
施喬茜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施喬茜
水仙花
看來像水中的仙女
像處女的清淨
哀憐
而潔白
貞婦的花瓣是不沾泥土的
白黃的小花 青直的小徑
風雅裏美麗的
水仙花
水仙花
這是一首意象晶瑩,簡潔有味的小詩。水仙花,是一種多年生花草的名字,
冬末開白花。這首詩,把水仙花那種清純比喻為「像水中的仙女,像處女的清淨
」,而以「貞婦的花瓣是不沾泥土的」來加以發展,末了,直接重複地呼喚著水
仙花的名字,是一種禮讚,也是一種呼聲,令人感覺到有一種空谷中迴盪的音響
。我們知道,在古代希臘神話中,有所謂納蕤思( Narcissus)的故事,一位美
少年,愛上自己的映影,死後成為一朵清新可愛小花,即水仙的意思。
泥土
泥土有埋葬父親的香味
泥土有埋葬母親的香味
飄過竹簇落葉微亮著
向那光的斜線鳥飛去
潮濕的泥土發出微微的芬芳
寒冷的泥土發出淺春的芬芳
閃耀於枯葉的光底呼吸裏
新鮮而豐盈的嫩葉發亮
微風也匿藏著早來的溫暖
雲霞也打著早春已來的訊息
嫩葉有父親血汗的香味
嫩葉有母親血汗的香味
這首詩,以泥土來表現兩代之間的關聯和感情,因為「泥土有埋葬父親的香
味,泥土有埋葬母親的香味」;而經過泥土的埋葬,也透過歲月的醞釀,終於變
成「嫩葉有父親血汗的香味,嫩葉有母親血汗的香味」。開頭表現了雙親被泥土
埋葬的香味,而末了則表現了嫩葉帶有雙親血汗的香味。如果說嫩葉是新生的一
代,那麼,也就是隱喻了自己;透過了泥土,父母紮了根;透過了泥土;嫩葉又
新生了。而泥土該是一種大地的象徵,也是一種現實紮根的所在。這首詩,表現
了一種上一代的犧牲與護泥,而且也表現了下一代的新生與慕情,形成了一種兩
代間和諧而溫暖的倫理淵源。
母親的相片
母親的死和花瓣的凋謝
那生命的冷落似很相似
雖然如此站在樹蔭下
母親的微笑仍然存在啊
曾隨著母親在此山遊玩
那時緋櫻的花瓣飛舞著
在風和日麗的小春天裏
所拍攝的母親的遺影喲
常替我洗過皮膚的母親
常教我講好語言的母親
又在愛哭時替我拭去淚水
啊母親的笑容猶在心目中
四月的天空裡母親的聲響著
四月的清溪裡母親正在細語
雖沒有愛的語言,母親的慈容猶在
四月的新綠裡顯現
從「母親的相片」中,體驗到母親的愛,而且有一種慈祥的意容猶在的感受
。母親雖然已逝,而她的微笑依然存在;從她的遺影,恍惚回到跟她在春天的山
裏遊玩的情景。替我洗過皮膚,講好語言以及拭去淚水的母親,永遠在我的「心
目中」,所以,在四月的天空、清溪和新綠裏,有母親的聲響、細語和慈容,雖
然沒有愛的語言,卻處處都是愛的啟示和感受。這首詩,是一首表現母愛的憶念
和體驗的詩,深刻而親切,令人回味無窮。
愛
父母未曾說過愛我
但我領悟到父母的愛
你每次都說著愛我
你的愛卻無法領受
你想征服我把愛說成一視同仁
我知道你的花言語含著虛偽
你想擁有我底心呀
但我底心因常受騙已成石頭了
父母的愛,未曾說過,但是,卻自然流露,使我領悟到那種天倫的愛。而「
你每次都說著愛我」,卻使我無法領受,那是為什麼呢﹖如果我們像作者一樣,
曾經在日據時期裏異族的統治下,嚐過被殖民的悲哀與痛苦。那麼,你這統治者
想征服我,儘管花言巧語說得天花亂墜;「把愛說成一視同仁」;然而,「含著
虛偽」的愛,雖然能征服,卻不能「擁有我底心」!如果常常受騙,我底心就已
成石頭了!這是多麼沉痛的隱喻呀,因為受騙的心已僵化成石頭一樣的堅硬與冷
漠了!這首詩,從說理出發,卻表現了一種高度的象徵意味,以及一種強烈而多
義性的暗示作用。
祖國
未曾見過的祖國
隔著海似近似遠
夢見的,在書上看見的祖國
流過幾千年在我血液裏
住在我胸脯裏的影子
在我心裡反響
呀!是祖國喚我呢﹖
或是我喚祖國﹖
燦爛的歷史
祖國該有榮耀的強盛
孕育優異的文化
祖國是卓越的
啊!祖國喲醒來!
祖國喲醒來!
國家貪睡就病弱
病弱就會有恥辱
人多地大的
祖國喲 咆哮一聲
祖國喲 咆哮一聲
民族的尊嚴大自立
無自立便無自主
不平等隱藏有不幸
祖國喲 站起來
祖國喲 舉起手
戰敗了就送我們去寄養
要我們負起這一罪惡
有祖國不能喚祖國的罪惡
祖國不覺得羞恥嗎
祖國在海的那邊
祖國在眼眸裏
風俗習慣語言都不同
異族統治下的一視同仁
顯然就是虛偽的語言
虛偽多了便會有苦悶
還給我們祖國呀!
向海叫喊 還我們祖國呀!
雖然說臺灣被滿清割讓給日本,但是在日據時期的五十一年歲月中,臺灣人
民的祖國意識隨著民族解放運動而高昂,並沒有被日本所謂皇民化運動所同化,
因此,對祖國的嚮往與呼喚,乃是亞細亞的孤兒要掙脫被殖民的悲哀的一種抗議
的精神與聲音。在日本進行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之際,巫永福這首「祖國」的
詩,當然無發表的機會,而今,通過陳千武的翻譯,終於讓我們窺探到也感受到
當年他那種對祖國的嚮往之情,以及寄望之殷切,在字裏行間,都可以讓我們深
深地體會到。從巫永福的這種祖國意識和自由意識,我們可以想像得到臺灣人民
當年的那種民族運動的精神主流,只有失去祖國,失去自由的人民才會有這種深
切的痛苦與呼聲吧!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343&aid=140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