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1
〔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第十二輪兩岸貨貿談判今起登場,民團經濟民主連合昨舉行研討會,台大物理系教授林敏聰直言,就算貨貿爭取到石化、面板零關稅輸中,也非台灣經濟的出路,只是「用大量量產,來撐起偽高科技假象」;淡大經濟系副教授蔡明芳指出,若台灣產品無法做出真正差異化,即使透過貨貿,仍難擋中國低價威脅。
零關稅只會更倚賴中國
林敏聰說,經貿談判若沒做到積極性、具有進步價值的長期產業與經濟戰略,就失去了社會支持的理由,這次貨貿談判爭取石化、面板等產業零關稅輸中,基本上就違反台灣應該走向「積極產業創新政策」價值,對台灣長期來說並沒有幫助。
他指出,我國石化產業多是低毛利與高耗能、高污染的典型產業,高達六十五%產品都是中上游低附加價值的,其中又有六成出口中國;這相當是石化業用台灣的外部成本,去補貼中國低階原料需求,更排擠台灣可用於發展綠能等進步價值、民生產業的能源。
他認為,台灣面板「兩兆雙星」奇蹟是基於資本導入量產、技術橫向移植,但「同樣的模式中國已經在複製,且資金比你更龐大」;目前台灣面板技術上游無法與日、韓競爭,下游又面臨紅色供應鏈威脅,中國兩年內面板總產量就會超過台灣;就算面板爭取到零關稅輸中,只會對中國市場更依賴,延後台灣產業升級的關鍵時刻。
傾中流失自主技術能力
林敏聰分析,台灣自主技術能力指標之一的「技術貿易收入與支出比」,落後其他競爭國家,從二○○七年的○.○九緩步增加到二○一一年的○.一四,但反觀南韓卻從○.三四增加到○.五九;台灣水準僅與墨西哥情況差不多,是「用大量量產,來撐起偽高科技假象」。
蔡明芳表示,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出現困難,產品若無法做出真正差異化,即使透過貨貿,仍難擋中國低價威脅;面板雙虎之一的友達最近出貨量掉出前五名,代表台灣面板產業早已無法再以「衝量」方式競爭,在中國大開低階產能下,台灣更不應透過貨貿爭零關稅方式來延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