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亞洲錦蛙 威脅本土蛙生態
|
外來物種的亞洲錦蛙模樣可愛,在台灣分佈有擴大趨勢,學者擔心會影響生態。(記者孟慶慈攝) |
〔記者孟慶慈/台南報導〕成大生命科學系接受林務局委託調查外來有毒的亞洲錦蛙入侵分佈,發現其繁殖速度快、棲地擴散分佈有擴大的趨勢,學者憂慮本土蛙類生存與生態,也擔心民眾誤食中毒。
亞洲錦蛙原產於東南亞地區,一九九八年於高雄的林園及鳳山水庫一帶首次發現,林務局保育組於二○○六年六月委託成大生科系調查、監測。
計畫主持人侯平君教授表示,第一年調查發現亞洲錦蛙核心分佈的範圍以鳳山水庫為中心,核心區外在屏東科大、高雄縣美濃鎮、杉林鄉也有亞洲錦蛙蹤跡。第二年調查時,高雄縣梓官鄉、台南縣的關廟鄉也有人通報發現亞洲錦蛙。由於核心區外的地點都不連續,強烈懷疑是飼主棄養,也可能是寵物店繁殖,蝌蚪透過排水系統擴散。
亞洲錦蛙一次可產上百上千個卵,在實驗室內於攝氏廿七度的環境下,蛙卵化成蝌蚪只要一天,約兩週會長成小蛙,兩年來共監測一百多個點,四十八個點有亞洲錦蛙,一個點從數十隻到上百隻不等,整體數量估計至少上萬隻。
侯平君表示,亞洲錦蛙屬於狹口蛙科,狹口蛙有毒,國外文獻報導,亞洲錦蛙在遇到危險時,皮膚會產生有毒性的分泌物,國內蛇類餵食實驗顯示,只有眼鏡蛇才捕食亞洲錦蛙。
侯平君說,亞洲錦蛙的體型為台灣小雨蛙的三倍,天敵少,食性、體型、棲息等都與台灣本土的黑眶蟾蜍相近,亞洲錦蛙若數量太多恐影響黑眶蟾蜍或習性相近蛙類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