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愛偷渡怪魚 生命條碼監控 〔記者袁世忠/台北報導〕台灣市面上大約有兩千多種魚類,法令並沒有統統列入規範,結果讓一些可能危及台灣環境的品種也偷渡過來。琵琶魚、泰國鱧,這些外來魚類就對台灣河川生態產生重大破壞,有學者正推動建立魚類生命條碼,利用DNA序列辨識方式,幫助政府監控外來魚類的進口。
「生命條碼 (Barcode of Life,簡稱BOL) 」是一種創新、簡便、迅速的鑑識系統,利用基因的片段來標示物種,有如圖書出版的ISBN全球通用碼一般,讓每個物種都有獨特的身分證;美國已經開始利用這項工具管理食用魚類、環境監測、農產品進出口等工作。
故意用同名 打混進口
文化大學生化系助理教授林思民在中研院生命條碼研討會上表示,台灣人喜歡購買長相怪異的魚類來觀賞,商人常從中南美洲引進大量熱帶魚。
據他估計,目前台灣市面上大約有兩千多種魚類,很多種類可能統統叫同一個名字,結果讓一些可能危及台灣環境的品種也偷渡過來。
危及本土魚種生存
林思民指出,例如生命力超強的琵琶魚,大肆繁殖什麼都吃;又如日月潭中的玻璃魚,在日月潭中大量繁殖,吃其他魚種的魚卵、魚苗,影響原生魚種生存。
為了建立這些外來魚種的生命條碼,林思民說,他們先從市場上買來、抓來各種魚類進行DNA定序,資料彙整後,希望能提供給政府,直接在海關採樣比對及早發現。不過,平均檢測一個條碼成本約一千元,目前僅完成四十餘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也可做犯罪檢測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嚴聖紘指出,由於法醫昆蟲學興起,法務部等單位也希望用來鑑定犯罪現場遺留的植物,或是檢測不同時間抵達屍體的昆蟲,以瞭解死亡時間等。
文化大學生化系助理教授林思民指出,兩棲類在台灣僅有四十餘種、爬行類約一百種,目前完成定序的進度超過八十%以上,算是進度最快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