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烏托邦王國
市長:昕弘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烏托邦王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科技知識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海底寶石海蛞蝓 發現10新種
 瀏覽365|回應0推薦0

昕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海底寶石海蛞蝓 發現10新種
黑潮圈海域「浮游軟體翼足動物類」的前三優勢種之一─「胖螔螺」。 (中山大學提供)
海蛞蝓亞目Goniodorididae科的可能新種,應為Trapania sp.「屬」別。(中山大學提供)
黑潮圈海域「浮游海樽動物類」前三優勢種之一、扭鰓樽的一種 。(中山大學提供)
黑潮圈海域常見的「管水母類」的前三優勢種之一─「擬細淺室水母」。(中山大學提供)
多彩海蛞蝓科Hypselodoris sp.這一「屬」的可能新種。(中山大學提供)
支背海蛞蝓的可能新種,應是Tritoniidae sp.「科」別。(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海中無殼蝸牛「海蛞蝓」把有毒生物吃進肚子,不僅不會被毒所害,還會把劇毒聚集在身體表面,形成鮮豔的保護色。中山大學費時三年在台灣及離島調查,共記錄一百五十種,其中一百二十種為台灣新記錄種,十種還是世界上從未被記錄的海蛞蝓可能新種,不僅印證台灣海洋生物的多樣性,未來甚至可望提供醫界進行癌症等疾病防治研究。

中山大學費時三年調查

教育部昨天舉行五年五百億計畫學校成果發表,中山大學發表最新海蛞蝓調查,及台灣黑潮圈海域浮游動物物種名錄。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莫顯蕎說,就算是歐洲地區海蛞蝓最密集處,通常一處僅四、五種,但是中山研究團隊過去在台灣、澎湖、小琉球、綠島及蘭嶼沿岸,記錄到一百五十種海蛞蝓。在澎湖西南海域,只潛水下去十二次,研究團隊就記錄到六十一種,佔台灣及離島總數的百分之四十,稱得上「世界級的資產」。

裸鰓類(海蛞蝓)是軟體動物門,目前文獻紀錄中全球約有兩千七百多種。海蛞蝓因為缺乏外殼保護,為防止遭到其他生物獵食,多彩海蛞蝓軀體演化出含有具毒性的物質和鮮艷色彩,藉以警告覬覦者止步;海棉、海葵和水螅是它的食物來源。

吞毒性刺細胞成保護膜

教人驚訝的是,海蛞蝓把海葵等帶毒性刺細胞吞下之後,不但不會造成身軀的任何損害,有毒物還會聚集在身體表面或浮在背上,成為保護膜,這種功能也許可作為癌症細胞防治等醫療研發參考。

莫顯蕎表示,海蛞蝓的身體色彩鮮豔,被澳洲學者稱為「海底寶石」,顏色、樣式繁多,是上帝創造最美的東西。而由於海蛞蝓體長○.五公分到三十一公分,活動區域在水面下六公尺,並不容易發現。

中山大學「台灣黑潮圈海域浮游動物物種名錄」,則揭開了世界與台灣海域經常性水母大量群集之謎。發現包括水母九科三十屬七十一種、海樽動物三科十二屬十八種、軟體翼足四科十一屬二十六種,及仔稚魚一百三十八科二百九十五屬六百二十二種,顯現台灣海域浮游動物十分多樣,也將有助未來研究者了解氣候變遷、季風、颱風等影響浮游動物群聚動態,作為台灣周邊黑潮圈海域漁場建立的評估參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340&aid=228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