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生態溝 保育龜自動進「住」
 |
花蓮市公所營造的舊鐵道生態溝上,一隻食蛇龜優閒的曬太陽。 (記者楊宜中攝) |
花蓮市生態溝 喜見嬌客
〔記者楊宜中/花蓮報導〕花蓮市公所在舊鐵道區人工營造的生態溝,近日有意外的訪客,台灣原生種柴棺龜、食蛇龜,悄悄爬進生態溝優游,令花蓮市公所人員喜出望外。
花蓮市公所在自由街至和平街之間舊鐵道區營造的生態溝,年初完工啟用,並陸續多次放養台灣原生種魚類,但市公所發現,除有民眾撈捕原生種魚,還發現生態溝被放養吳郭魚,嚴重侵害原生種魚生態,逼得市公所派員深夜「緝捕」吳郭魚。
柴棺龜食蛇龜 搬進來住
但辛苦有了代價,這條生態溝近日有了「不速之客」,台灣原生種的柴棺龜與食蛇龜陸續現蹤,牠們或是在夜裡優游於生態溝內,或是在白天爬上溝內大石頭做日光浴,看來牠們已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市公所人員欣喜萬分。
負責維護管理生態溝的花蓮市公所工務課技士李志忠說,幾天前夜裡他到生態溝捕捉吳郭魚時,無意間先發現柴棺龜的蹤影,接著又在白天看到了食蛇龜在生態溝內的大石頭上曬太陽,這處生態溝愈來愈有生態教室的架式。
老一輩市民說,舊鐵道區生態溝的位置,早年因湧泉而形成濕地,而且,附近原本有花蓮林管處的貯木池,孕育台灣原生種柴棺龜與食蛇龜的生態。後來房子愈蓋愈多,濕地地貌改變,使得龜類棲地被破壞,所幸當地仍有民眾整頓空地種菜,保留了龜類的一線生機,如今有了生態池,柴棺龜與食蛇龜當然樂見。
花蓮市長蔡啟塔表示,台灣原生種烏龜出現於生態溝,給市公所極大的鼓勵,這證明生態溝營造成功,原生種烏龜才會現蹤,未來這條生態溝必然是市區人口稠密處難得的生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