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見證
李敏勇
八位出生於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年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台灣詩人,在二戰結束六十週年的歲末之際,以詩見證時代,以詩見證良心,由關心本土、關心文化的「前衛出版」呈現他們的見證詩選《複眼的思想》。
八位戰後世代台灣詩人,依出生序是:拾虹、曾貴海、李敏勇、江自得、陳明台、鄭烔明、陳鴻森、郭成義。有三位醫生;兩位分別是中研院研究員或大學教授;一位企業經理人;一位化學工程師,一位報社撰述委員。但他們在戰後的詩之道路行進;並且在台灣北、中、南社,在台灣筆會,在許多關懷台灣的基金會,介入台灣的國家重建和社會改造。
《複眼的思想》的序詩〈殖民地孩子〉,以祖父輩出生的一八九五年、以父親輩出生的一九一八年、以自己出生的一九四七年、以孩子出生的一九七九年歷史時點,坦露台灣人近現代歷史中被殖民的心境,並追尋走出終結殖民地歷史的憧憬。
與前衛出版見證時代,見證良心的企業家《廖欽福回憶錄》對照,一為企業家精神的見證,一為文學人精神的見證。台灣社會既要重視企業家精神,也要重視文學人精神,因為企業的投資有相對的社會回報,而文化的投入較缺少相對的社會回報,應更值得重視。
對於台灣政治改革運動的挫折,逐漸有人意識到文化問題。這是因為台灣以經濟的視野看政治比以文化的視野看政治,顯然偏重多了。台灣的政治改革運動一路走來,取代了國民黨執政,但改革的政治進程並不扎實堅定,因為政治家太少,政客太多的緣故。
政治家需要政治家精神,這就是文化的感覺和涵養,以及延伸的意志和感情。不只台灣的政治人,不只台灣的經濟人,一般國民也應該要在精神上充實、強化。
也許一首詩的力量,會在人們的精神提供充實和強化的助益。《複眼的思想》中,八位戰後世代台灣詩人,以八十首詩見證了歷史,應該與台灣社會對話。
(作者李敏勇,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