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民主
李敏勇
陳水扁總統口中「偉大的國家—台灣」,其實顯現的是不穩定民主發展現象。比起亞洲其他二戰後新興獨立國家,台灣相對差異的是尚未形成確定的國家狀態,雖然台灣的經濟發展令人刮目相看。以一個經濟體而非完整國家共同體,台灣的生產與消費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並不遜色,但政治發展尚不足以顯示一個正常國家的形貌,仍糾葛在前近代現象裡,被籠罩在殖民體制幽靈中。
一九八○年代、一九九○年代熱烈而積極的政治改革運動,改變了國民黨一黨統治的惡形。但是二○○○年執政以後,民進黨並無法或無意改變被黨國化的殖民體制,承襲了國民黨從中國大陸挾持來的國家條件。前十二年,李登輝在國民黨的台灣化努力在國民黨內幾成泡影,陳水扁總統不似李登輝在總統任內有外部的民進黨奧援,反而處處受制於朝小野大的泛國民黨勢力杯葛,雖然執政了,卻無法形成更穩定的民主發展,並陷政治改革運動於泥淖。
台灣不像其他新興獨立國家的後殖民現象:獨立但民主化未形成,而是形成了不穩定民主但尚未真正獨立的國家形貌。主要原因是外來統治權力的殖民體制並未根除;以及黨國化的舊威權結構仍然存在。民進黨承襲了政權,但面對的是︰原來的殖民體制重拾它的「內地」意識,從沒有母國的殖民統治又似乎存在著母國的外援;殖民體制也吸納了台灣的附和者,這些附和者參與了它的統治權力,形成台灣內部的相互競奪力量,弱化主體意識的覺醒。
地方選舉被拉高到民進黨與泛國民黨的對決,並被視為為國民黨二○○八年總統選舉奠基戰,以圖贏回台灣統治權力,將切割掉李登輝在國民黨期間的十二年總統任期以及陳水扁在民進黨的八年總統任期形塑的「中華民國」台灣化。若計謀得逞,台灣追尋國家正常化的努力即使不成為泡影也將困難重重,而國民黨的殖民體制不只更難以民主化在地轉型,台灣的和解共生及政體運作會更陷僵局。從前,國民黨為鞏固統治權力驅使台灣對抗共產黨;現在同樣為了統治權力,敵對的是台灣形成的政治力量,民主更不能穩定發展。
(作者李敏勇,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