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良好形象轉化為邁向正常國家的助力
台灣是不是主權獨立國家?根據美國蓋洛普機構對歐美日等五國進行的民調,逾六成受訪者認為台灣與中國是互不相涉的兩個主權獨立國家。由行政院新聞局委託,今年五、六月間執行的這項民調並發現,多數先進國家意見領袖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公眾對台灣的好感也普遍高於中國。
這項民調就時機而言,特別有意義。由於中國三月間訂定「反分裂國家法」,蓋洛普的民調足以顯示,先進國家民眾並未受其「一個中國」宣傳所惑。更重要的,民主台灣與專制中國相比,其在文明社會的公眾形象中,高下立見。台灣受到肯定,根據調查,主要是施行民主,而且以科技進步、美食觀光、經濟強健最被稱道;台灣人則予外人勤奮、友善及愛好和平的形象。凡此種種,實足以凸顯,多少年來國人在民主自由進程的鍥而不捨,於經濟建設的孜孜矻矻,加上社會發展的多元寬容,世人絕大部分對此印象深刻。
同樣重要,台灣海峽一邊一國,如此簡單的事實,先進國家的公眾有六成以上確認,惟蓋洛普進行民調的美、日、英、德、法五國政府,卻並未把此一民意如實反映於其對台海兩岸的外交政策之中。尤其是英國,不論一般民眾或意見領袖,認同台海兩岸分屬兩國,佔八成絕對多數,而英國的兩岸政策卻明顯向中國傾斜。同樣,儘管我國與這五個先進國家都沒有邦交,卻有八十五%受訪者把台灣視為友好國家,甚至是盟邦;而認為「中國是盟邦」者不到十%。從而 ,在先進國家享有如此絕對正面形象的台灣,必須在對外關係採取積極突破而有策略的做法,促使各國把公眾對台灣的良好形象化為實際對我國的政策。
除了外交,蓋洛普民調的結果也有諸多值得國人深思之處。首先就主權獨立國家而言,國內顯然仍有若干政媒勢力拒絕如此認同台灣。這些人千方百計,甚至不惜與共產中國唱和,力阻台灣做為主權獨立國家。不論李登輝前總統的兩國論,抑或陳水扁總統的一邊一國說,他們一概反對到底。而且近年更變本加厲,不但強要執政當局接受子虛烏有的「九二共識」,創造「一中屋頂」之類的虛幻名詞,即使在國內舉行的會議,也要把象徵主權獨立的國名、國旗、國歌一併禁絕;至於前往中國或會見中國來人,連其口口聲聲極力捍衛的「中華民國」,亦不敢宣之於口。
其次是對台灣的正面評價。相較於先進國家公眾對我國政經社會的肯定,以及對台灣人形象的稱道,上述政媒勢力卻常做大相逕庭的描繪論述,甚至不惜醜化污衊。或許正由於這種刻意扭曲,半數以上歐盟國家受訪者認為台灣適宜投資,台灣卻有人主張大膽西進中國;七成以上德國民眾激賞台灣文化,我們卻有人鄙視以台灣為主體的人文活動;八成日本人盛讚台灣是觀光勝地,我們卻要把吸引觀光客重點轉移到國際間搖頭的中國。
蓋洛普民調其實只是最基本地反映台灣的現實,國人從這些平實看待我國的評價中,應可增益信心,畢竟,台灣人在做,世人在看。我們希望,先進國家公眾這番正面看待,有助於扭轉當前社會若干不正常的趨勢,尤其政媒勢力唱衰台灣而導致的亂象。最重要的,蓋洛普民調凸顯台灣在邁向正常國家之路,世人不會吝於給予肯定與支持。特別是近年台灣人以平和方式從黨國體制者手中爭回被剝奪的人權及自由,逐步釐清被扭曲的歷史真相,嘗試追索被竊取的國家財產,積極活絡被邊緣化的母語。換言之,曾經被外來政權拿走的,我們正逐一要回來,而且要極力抗拒共產中國的侵略併吞。所有這些作為,德不孤,必有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