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卡介苗基因 治療膀胱癌利器
傳統灌注治療 膀胱像‘火燒埔’ 三總革命性突破 可減少副作用

記者吳佩蓉/報導

在全球為了肺結核反撲、卡介苗 (BCG)保護力下降而煩惱之際,這項警訊卻成為泌尿道腫瘤研發者的新線索。傳統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療膀胱癌,利用感染活菌誘發免疫反應抗癌,患者飽受膀胱發炎、疼痛之苦;為降低副作用,三軍總醫院研發治療膀胱癌之基因重組疫苗,不必透過感染即可引發抗腫瘤之免疫反應,此項革命性的突破將可增加膀胱癌治癒率,改善治療品質。
【2004-03-30/民生報/A12版/健康平台】
 | undefined |
|
由國防部軍醫局局長張聖原、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于大雄及國防大學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李奇峰等人共同合作的「利用重組卡介苗基因疫苗評估治療膀胱癌研究」成果,已刊登在今年3月份英國自然雜誌社「Cancer Gene Therapy」期刊及美國泌尿醫學會「-Journal of Urology」期刊;近來由於卡介苗對結核菌的抗藥性達14%,保護力直直落,傳染病學家亟於發展新一代的卡介苗基因重組疫苗時,卻也提供了改良膀胱癌療法的新方向。
膀胱癌的治療方式決定腫瘤的分期和病人身體狀況,大部份以手術為主,輔以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在新增病例中有7成是屬於表淺型,主要治療方法是以膀胱鏡方式,經尿道刮除膀胱腫瘤,即所謂的尿道膀胱腫瘤刮除術 ,病人可以保留膀胱;另有3成則是侵犯型或者是轉移型膀胱癌,以膀胱鏡切除膀胱腫瘤後,約7至8成的病例,在5年內會再復發,且21%患者,會轉變成侵犯型膀胱癌。一般來說,醫師會再以單一藥物或以卡介苗定期注入膀胱內,讓膀胱內腫瘤再復發率降低至4至5成。所以目前預防膀胱癌再復發最有效的藥物首推卡介苗,卡介苗也是至今臨床醫學上最成功的免疫灌注療法。
李奇峰指出,以膀胱灌注卡介苗療法治療膀胱原位癌、預防表淺性膀胱癌手後之復發及清除殘留癌細胞之治療已行之有年,目前在全球包括三總都已建立此標準療法。卡介苗為減毒活菌疫苗,將高濃度 (100-120 mg/次)卡介苗注入膀胱後,將可誘發特定免疫反應,殺死癌細胞,傳統卡介苗膀胱灌注療法對膀胱癌治癒率約40-60%,但伴隨感染的副作用卻讓患者苦不堪言。
曾有患者形容接受膀胱灌注治療時,局部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就像「火燒埔」再燒烤般,由於療程每週一次,且長達六週,患者必須忍受治療引起的不適,包括九成的人會解尿痛、頻尿,甚至血尿等膀胱發炎,半數的人也會發燒,少數嚴重者會有前列腺結核炎等併發症的危險,因此仍有部份醫師不願使用此一療法,種種副作用均會影響卡介苗免疫治療之進行。
李奇峰指出,三總從民國91年起,在卡介苗的20多個特殊抗原中,找出5 個抗原,且利用重組卡介苗基因疫苗加上第12細胞介白質素,在動物實驗中已證實,改良的基因重組疫苗可讓老鼠身上的腫瘤在45天內完全消失,且有抑癌作用,效果顯著。
這項研究目標希望篩選可刺激毒殺性T細胞及自然殺手免疫細胞的多種抗原基因,以基因重組技術製成新一代的重組卡介苗蛋白疫苗,未來新疫苗將不必再透過卡介苗菌體感染即可誘發一連串免疫反應,因此,接受新型卡介苗膀胱灌注的患者,將不會再有菌體感染所引發副作用,抗癌效果甚至可能更好。
李奇峰表示,目前研究團隊已完成重組卡介苗基因疫苗的動物試驗,證實以新疫苗的確可治療膀胱癌,目前已申請新疫苗專利,未來並將申請進行人體試驗,讓膀胱癌患者不必因治療癌症再飽受膀胱發炎、疼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