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千倉(高雄阮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醫師)
經痛的原因,一般認為是月經來潮時,體內分泌過多的前列腺素,造成子宮過度收縮,而引起下腹痙攣、悶痛,有些人甚至合併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 如單純是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引起的經痛,稱為「原發性經痛」;而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子宮肌瘤等疾病所導致的經痛,就是所謂的「續發性經痛」。 原發性經痛的病人通常到40歲以後,經痛才會獲得改善甚至消失;在生理期間,透過下腹按摩、沖熱水澡、做伸展體操及局部熱敷,對生冷食物及冰涼飲品忌口,選擇甜食及熱飲,可有效緩解疼痛。 倘若仍疼痛難忍,或月經血量、疼痛的位置及強度和往常的經痛有所出入,應該盡速就醫,排除可能危及性命的子宮外孕及其他婦科疾病,千萬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藥。 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續發性經痛則是20幾歲才開始有的經痛,且月經來潮前後,下腹持續悶痛超過三天以上,甚至合併頻尿、腹瀉者,很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這類病人的經痛,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得嚴重。 無生育計畫者,除解決經痛問題外,建議每半年做超音波檢查,確認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否嚴重到在卵巢上長出巧克力囊腫,而考慮提前生育。而有生育計畫者,則應設法盡速懷孕並哺乳,一方面能治療經痛,且能防止子宮內膜異位症持續惡化。 若為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引起的「續發性經痛」患者,月經來潮時合併大量血塊,疼痛難當,且常面臨貧血、經痛和不孕症問題,有計畫生育者,建議找不孕症醫師診治。 至於已生育且純粹為解決貧血及經痛問題者,應請教婦產科醫師,是否能撐過更年期,使 腫瘤自然萎縮;倘若希望不大,還是建議手術切除!
【 2004-02-28/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