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 研發有成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由經濟部技術處「學界科專」支持的台大血管新生研究中心,成立一年後,昨(10)日宣布研發成功可檢測腫瘤、糖尿病等疾病的新方式,預計明年6月技轉給廠商,發展居家護理的檢測儀器。
【2003-12-11/經濟日報/6版/企業要聞】
 | undefined |
|
血管新生相關技術研發三年計畫主持人─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院長張金堅指出,由血管新生研究中心自行研發的非侵襲性腫瘤檢測方式,運用功率杜卜勒(Power Doppler)超音波檢測腫瘤內血管新生的狀況,可精確檢測出腫瘤的期別,還可分辨屬良性或惡性腫瘤,對於癌症的診斷治療有重要價值。另一項檢測動脈血管硬化及病變程度的指標,則可以預測出糖尿病足的潰瘍發生,讓患者免受截肢的威脅。
張金堅指出,目前這套檢測方式已可運用在胃癌、大腸癌、乳癌和肝癌的患者,醫師可不經由開刀來檢測腫瘤組織的血管密度,而依腫瘤大小和微循環血流量,來判斷預後的狀況;狀況好的病患,可以投以較輕微的藥量,狀況較差者才給予較重的劑量,以減少病患用藥引發的痛苦。
負責部份研究的台大工學院教授邵耀華估計,明年6月可將這套技術的軟硬體移轉給廠商,有助國內重症患者醫療品質的提昇。而這也符合經濟部「學界科專」的目標,即整合國內學術界的研究能量,轉化成為產業界可進一步發展的實用技術,以發揮產學界合作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