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道生(萬芳醫院光子刀中心主任)
癌 症是當今人類主要死因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新發的癌症病人約1000萬,死亡660萬。而目前癌症治療的標準模式,是視情況選擇或合併手術、放射和化學治療,這些都已經有相當成功的經驗,也是公認的事實。 然而仍有不少癌症無法藉標準治療模式有所突破,尤其在腫瘤治療的過程中,約三分之一以上病人需接受放射治療,但傳統放療又會造成病患身體相當程度的不適;此時,光子刀提供了一定的療效。 一般來說,光子刀所產生的副作用比傳統治療低,治療程序主要經過診斷影像的重組,透過三度空間電腦運算,精確地反應腫瘤位置及治療的範圍,加上量身訂做輕便但穩固的框架以固定病患,可在短短十數分鐘內,將光束般的X光能量,射進小至五毫米的範圍內,而這種無痛的放射「手術」沒有任何傷口和失血,病患可在短時間內回復正常活動。 早期作為腦部治療,目前光子刀已發展至頭頸部、肝癌、泌尿道等不同部位腫瘤的治療,目前印地安那州大學醫學院將嘗試全身型光子刀的應用,以提供病人另一種選擇。而本院自 87年起,使用光子刀治療肝癌已超過400例的經驗,反應率及長期控制上已有一定的效果。 免疫療法則是近年來興起的第四種癌症治療方法,而癌症疫苗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隨著腫瘤免疫學及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腫瘤免疫治療方法有了質的躍進。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將標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而對腫瘤細胞產生更好的免疫毒殺效應;這種療法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之一。 免疫治療可能成為標準治療的最佳輔助療法,其可增強標準治療模式的成功機會。在世界各地的分子生物醫學研究,包括免疫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病毒學和疫苗學等領域,已獲得不少令人鼓舞的研究結果。 這些研究結果顯示,疫苗已可成為癌症治療的標準療法之一。例如,子宮頸癌與前列腺癌 疫苗等,可用於減輕癌症病人的疼痛、防止腫瘤生長,進而達到減緩甚至可能治癒或預防癌 症的目的。
【 2003-12-18/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