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不好?可用‘糖’檢測
半乳糖單點檢測法 安全簡便 明年可望量產
記者吳佩蓉/報導
肝功能好不好,用「糖」檢測?國防醫學院教研組主任胡幼圃研發半乳糖單點檢測法,以半乳糖進入人體成為葡萄糖到肝臟轉換為能量代謝、貯存原理,藉此監測剩餘肝功能,評估肝病患者預後;受檢者只需一滴血即可測知現有肝功能,由於方法簡便,此法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明年可望進入量產階段。
【2003-12-25/民生報/A15版/綜合新聞】
| undefined |
|
這項肝功能測定新法,今年5月獲美國FDA核准,更被收錄在「生物藥技及藥物動力學」(Biopharmaceutics&Pharmacokinetics)教科書中。胡幼圃指出,現有肝功能檢測,多半測量血液中的GOT、GPT,屬「定性」檢驗,只能從中判斷肝功能正常或異常,難以反映肝功能現況;而半乳糖單點法(GSP)測肝功能則為「定量」檢測,先將半乳糖製劑靜脈注射到受檢者體內,60分鐘後只需從指尖針刺一滴血,即可得知肝功能。
胡幼圃指出,「肝不好」是抽象的概念,國內40歲以上成人約二成有脂肪肝,面對患者詢問脂肪肝究竟是否代表肝臟受損,醫師可能也答不出來;以半乳糖檢測肝功能不但安全,能避開檢測藥物過敏問題,且利用肝臟負責人體能量系統的特性,測出半乳糖在血中濃度(GSP值),更可得到確切的肝功能數值。
他表示,部分肝癌患者GOT、GPT值並未偏高,但若以GSP值測肝功能即可發現,正常肝功能平均GSP值為250,慢性肝炎患者則為423、肝硬化患者達630,而肝癌病患平均GSP值也有580,此法可明顯看出患者肝功能的變化。尤其今年起B型、C型肝炎患者干擾素等藥物治療納健保給付,GSP值檢測可評估藥物療效,對於肝病罹患率偏高的國人,也可用於評估患者預後,或藉此偵測具肝毒性藥物對肝臟影響,進而調整劑量,避免造成嚴重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