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烏托邦王國
市長:昕弘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烏托邦王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醫療方式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精神病 PET影像 一目瞭然
 瀏覽654|回應0推薦2

昕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Princess蕾蕾☆
809666

精神病 PET影像 一目瞭然

正子掃描儀觀察腦部多巴胺變化 避免流於醫師主觀判斷 未來可研發成診斷新利器


記者吳佩蓉/報導


 

精神疾病治療將進入「實證」階段。過去精神病診斷全憑醫師與病患會談而來,近年來,精神科醫師利用正子掃描儀 (PET)觀察正常人與精神病患腦部多巴胺變化,發現PET影像對提升精神病療效有極大助益,未來甚至可望研發成為輔助診斷新利器。

【2004-01-20/民生報/A12版/醫學探針】  

精神醫學界流傳著一個笑話,指5名精神科醫師對同一名精神病患可能有8種診斷,充分說明精神科醫師透過會談下診斷,難免流於個人主觀判斷,缺乏客觀標準;而PET影像的出現,正好可提供客觀證據,讓治療更有依據。

三軍總醫院精神部醫師周元華表示,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可藉由動物模式建立,了解人類罹病機轉,找到治療之道;儘管有藥物讓動物出現精神疾病,但除非有「怪醫杜立德」般的特異功能,否則醫師無法知道老鼠是否有幻聽、妄想症狀,因此,多年來,精神疾病很難找到動物模式取代會談,在治療上也面臨瓶頸。

不過,PET出現後,由於清晰度優於核磁共振MRI檢查,除了三度空間立體影像,更能提供定量檢查。透過PET,精神科醫師觀察到腦部化學物質多巴胺的變化與精神疾病明顯相關。周元華表示,人類腦部多巴胺分為第1型 (D1)、第2型 (D2)受體,目前已知D1 與認知功能有關,D2則與運動功能相關。多數精神科藥物影響D2,精神科醫師發現,精神分裂症病患腦部前額葉的D2較常人少;而最近更有研究發現,愈離群索居、愈孤僻的人,D2數量愈少,顯示腦部多巴胺不僅和人的精神狀態有關,甚至可能進一步影響人格形成。

周元華指出,當醫師對腦部化學物質變化及異常部位愈清楚,愈有助於精神疾病治療,尤其對過去治療無效的精神疾患幫助最大。依精神科醫師用藥經驗,約三分之一患者療效不彰,而憂鬱症患者中也有5%屬頑固型,病患無論怎麼用藥,接受家庭、團體治療均無效,藉由PET檢查可了解患者腦部異常部位,量身訂做有效療法。

他指出,PET已成為精神科醫師研究相關疾病重要的輔助工具,目前已有藥廠為研發精神科新藥,採購PET觀察藥物在腦部的作用;尤其PET用於腦部局部檢查,成本較症篩檢等全身檢查低,對了解精神分裂症、憂鬱症、帕金森氏症、癲癇及阿茲海默症等現代人五大腦部疾病,將扮演重要角色。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340&aid=142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