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藍天綠地紅太陽
市長:hahawow  副市長: 明星黯月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藍天綠地紅太陽】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經濟財政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弱勢加分減輕升學壓力?
 瀏覽1,723|回應4推薦1

明星黯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hahawow

如果有一天
某位教育部長有感於指考時台大錄取標準過高
弱勢族群在升學競爭中的不公平待遇
提出給弱勢加分以照顧弱勢
看能不能讓台大錄取標準降低
大家設想會有何結果?

當很多人利用加分時
台大錄取門檻就會先上升一次
一些灰心的學生也會更用功
產生新平衡後台大錄取門檻只會更高而已
除非能大量增加台大錄取名額
否則在下相信台大錄取門檻不會下降的
但真要這麼做,台大校園就那麼大
是要讓更多人擠在同一間教室上課呢?
還是多蓋幾棟教學大樓呢?
別的學校是否又更乏人問津呢?

看到謝長廷提出的168住屋政策
http://www.wretch.cc/blog/FrankCTHsieh&article_id=9151298
 我主張由公有土地大量興建青年住宅,出租給二十五歲以上、收入偏低的年輕人,一生適用「1」次,在八年的期限內,前兩年租金打「6」折,另外兩年租金打「8」折,以減輕租屋負 擔。並且由政府提供低利貸款,協助年輕人買房子,年輕人首次購屋應給予無息貸款等等相關協助,同時大量興建學校宿舍,解決學生在校外租屋之苦。

其中有兩部分
1.建屋低價出租青年/學生
2.低利/無息貸款協助購屋
                                                                                
其中第2部分政府提供低利貸款讓年輕人買房子
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根本就是在刺激房價上升的政策...
除非買的是第1部分要出租的那些國宅...

另一方面
台北市目前約260萬在籍人口
能蓋出來的國宅又能容納多少新增人口,佔多大比例?
對房價市場影響能有多大(比例太低只會被同化而已)
台北市真的還有那麼多地可以提供大量興建國宅嗎?

即使真的給他蓋出那麼多房子,
人口如此密集會不會讓房價產生類似炒作的效應?

生命財產第一, 別逼我們上戰場

民生經濟第二, 別讓我們餓死

民主自由第三, 我們來公投

民族主義第四, 願中國統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275&aid=2735827
 回應文章
容積率與房價
推薦0


明星黯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房價為何會高?

供應遠小於需求(含囤積),總得要有人想住在台北市沒得住
自由經濟市場下以市場價格做為篩選手段,價高者得,房價當然會高
除非走社會主義模式限制入住條件或抽籤制,專制模式有權者優先入住......

不過我國目前就是資本主義制度,
在需求沒減少之下,那供應要怎麼增加?
台北市土地是固定的,只剩容積率可以動
動了容積率的確不一定能抑制房價
不提高容積率卻是一定不能抑制房價

關於公用設施部分
在公共設施不變的前提下,
居住(含租賃及自有)甚至於工作在台北市的人口總數,才是直接影響居住品質的因素
樓板使用面積只是間接影響,
如果只是把房子蓋大一點,坪數增加但人口不變,公設不會不夠用的
不過這樣的話達不到房價抑制的效果,
供應增加如果要能降低房價,當然是想住而入住的人口必須增加
每位住民分到的公用設施當然是減少的
但這是要抑制房價無可避免會產生的問題

甚至於居住品質的降低本身,還會為抑制房價帶來額外的效果
讓那些豪宅的住戶像部分國外城市一樣搬出市中心到郊區去住

關於改建利益誰來享受?

誰主導誰就得利,這是資本主義本身的弊病
例如有些公司營運賺錢明明是所有員工共同努力的成果,
有些公司大部分利益卻由股東或者高階人員拿走
甚至於連資本都是向銀行貸款來的,淨值沒有很高,
但只要獲利就可以在次級市場衝高股價
而真正"出借"資本的銀行也只拿到少少的利息

如果連小區塊改建都有雜音,
大區塊的更新,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大浦事件,在民意高漲的今日,談何容易?
這些利益無可避免會被建商所分享,只是分享的比率有差異

當然最後還是要回歸一個問題

我們真的希望政府抑制台北市的房價?
意即塞更多的人進台北市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275&aid=4237366
對168住屋政策與房價評論(總匯)
推薦0


明星黯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到謝長廷提出的168住屋政策
http://vivataiwantv.blogspot.com/2008/02/168.html
http://www.wretch.cc/blog/FrankCTHsieh&article_id=9151298

: 馬英九主張由「市場經濟」決定房價。但實際上是把年輕人推離開台北市。依照
^^^^^^^^^^^^^^^^^^^^^^^^^^^^^^^^
馬英九何時"主張"由市場經濟決定房價?
那是對於台北市房價上漲現象的事後解釋
而在房子總數沒有明顯減少下
發生這個事實背後可能原因
1.有人囤積房子,寧空不賣
2.需求大於供應

若是第一點,檢調應該介入
若是第二點,證明想移入台北市的比想移出台北市的多,馬的政績是正面的
是誰放任這樣的市場經濟繼續下去?
誰主管經濟事務?大量公有地又在誰手上?
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

: 內政部統計,台北市因於房價居高不下,自2000年來人口淨移出近10萬人 (約3
: 萬個家庭),光是2007年就有1萬4千多人搬出台北,是全國移出人口最高的縣市。
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p03_total-3.htm
臺北市88年各行政區戶數、人口數統計表
2,641,312
臺北市89年各行政區戶數、人口數統計表
2,646,474
臺北市96年各行政區戶數、人口數統計表
2,629,269

不知道這位神童用怎麼樣的高等數學算出淨移出近10萬人的

*****弱勢加分減輕升學壓力?*****

: 我主張由公有土地大量興建青年住宅,出租給二十五歲以上、收入偏低的年輕
: 人,一生適用「1」次,在八年的期限內,前兩年租金打「6」折,另外兩年租金
: 打「8」折,以減輕租屋負擔。並且由政府提供低利貸款,協助年輕人買房子,年
: 輕人首次購屋應給予無息貸款等等相關協助,同時大量興建學校宿舍,解決學生
: 在校外租屋之苦。

如果有一天
某位教育部長有感於指考時台大錄取標準過高
弱勢族群在升學競爭中的不公平待遇
提出給弱勢加分以照顧弱勢
看能不能讓台大錄取標準降低
大家設想會有何結果?

當很多人利用加分時
台大錄取門檻就會先上升一次
一些灰心的學生也會更用功
產生新平衡後台大錄取門檻只會更高而已
除非能大量增加台大錄取名額
否則在下相信台大錄取門檻不會下降的
但真要這麼做,台大校園就那麼大
是要讓更多人擠在同一間教室上課呢?
還是多蓋幾棟教學大樓呢?
別的學校是否又更乏人問津呢?

謝的政見其中有兩部分
1.建屋低價出租青年/學生
2.低利/無息貸款協助購屋

其中第2部分政府提供低利貸款讓年輕人買房子
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根本就是在刺激房價上升的政策...
除非買的是第1部分要出租的那些國宅...

那如果買的真是要出租的那些國宅呢?

假定今天台大電機系錄取180名
若增加50名錄取名額,相信錄取標準會下降

但某部長希望這增加的50名用在保障弱勢高中
增加的那50名限制從各縣市最末志願的高中畢業的才可報考
試問台大電機系的錄取標準會下降嗎?

事實上決定錄取標準的
是二類組第180名的分數
而非那些最末志願高中,極低機率會考上台大電機的學生

同樣的道理用在房屋市場
如果謝蓋公屋的對象都是那些原先不會買的起房屋的買主
那些買的起的人還是得競爭市場上一樣多的房屋
因為多蓋的房屋沒出現在市場讓這些人搶
結果房價至少是不會下跌的...

關於第2部分結論: 無法降低房價甚至直接刺激房價上漲

那第1部分建屋低價出租呢?

*****國宅限制性出租對租金下降影響力*****

即便在不考量群聚造成價值增加與其他預期心理下
做了兩張供需曲線圖

原先供應不足
http://album.udn.com/moondark/photo/1538989
原先供需平衡
http://album.udn.com/moondark/photo/1539161

台北市房屋租賃市場的特色
就供應者來說,
由於土地及容積率有限,即使租金再貴
供應者仍有其供應極限(全市房屋),當租金超過一定數字後,供應曲線會變垂直線
所以供應取線會有肩膀出現
就需求者來說,
租金太貴時普通人不會租,有錢人寧可去購屋,需求趨向零
租金便宜到一定程度時,人人租得起(所有潛在租屋者),需求取線也會變垂直線

若建新屋後投入自由市場
一部分(房東買去租人)可以增加供應最大值(全市房屋數增加),
使整條供應曲線等比例右移(藍線->綠線)
一部分(原要租屋者買屋來自己住)可以減少需求者最大值(所有潛在租屋者),
使整條需求曲線等比例左移(紅線->橘線)

若政府建國宅限定資格出租,基本上是搞出另一個市場
這些國宅並沒有進入原先自由市場,因此供應曲線暫時不動
但由於部分符合國宅限定資格需求者離開自由市場,
而使整條需求曲線等比例左移(紅線->橘線)

綜上
若原先處於供需平衡狀態(全市房屋數=所有潛在租屋者)
建屋投入自由市場,可以由藍紅交點移到(該點和綠橘交點)的中點左右
若國宅限制性出租,則由藍紅交點移到藍橘交點,
兩種方案對平衡租金都有下降而且影響類似

但若用在原先供應遠遠不足的市場(如台北市)
就會看到同樣的幾條曲線(僅橫向等比放大縮小)
就讓藍紅交點的平衡房價遠高於供需平衡狀態平衡房價
建屋投入自由市場,可以由藍紅交點移到(該點和綠橘交點)的中點左右
這時候可以看到降價效果不若原先供需平衡者來得有效
若國宅限制性出租,則由藍紅交點移到藍橘交點,發現其降價效果還更差

可以想見當需求量更大時,降價效果只會更差
台北市目前約260萬在籍人口
能蓋出來的國宅又能容納多少新增人口,佔多大比例?
對房價市場影響能有多大(比例太低只會被同化而已)
台北市真的還有那麼多地可以提供大量興建國宅嗎?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275&aid=2757713
國宅限制性出租對租金下降影響力
推薦1


明星黯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hahawow

在不考量群聚造成價值增加與其他預期心理下
做了兩張供需曲線圖

原先供應不足 http://album.udn.com/moondark/photo/1538989

原先供需平衡 http://album.udn.com/moondark/photo/1539161


台北市房屋租賃市場的特色
就供應者來說,
由於土地及容積率有限,即使租金再貴
供應者仍有其供應極限(全市房屋),當租金超過一定數字後,供應曲線會變垂直線
所以供應取線會有肩膀出現
就需求者來說,
租金太貴時普通人不會租,有錢人寧可去購屋,需求趨向零
租金便宜到一定程度時,人人租得起(所有潛在租屋者),需求取線也會變垂直線

若建新屋後投入自由市場
一部分(房東買去租人)可以增加供應最大值(全市房屋數增加),
使整條供應曲線等比例右移(藍線->綠線)
一部分(原要租屋者買屋來自己住)可以減少需求者最大值(所有潛在租屋者),
使整條需求曲線等比例左移(紅線->橘線)

若政府建國宅限定資格出租,基本上是搞出另一個市場
這些國宅並沒有進入原先自由市場,因此供應曲線暫時不動
但由於部分符合國宅限定資格需求者離開自由市場,
而使整條需求曲線等比例左移(紅線->橘線)

綜上
若原先處於供需平衡狀態(全市房屋數=所有潛在租屋者)
建屋投入自由市場,可以由藍紅交點移到(該點和綠橘交點)的中點左右
若國宅限制性出租,則由藍紅交點移到藍橘交點,
兩種方案對平衡租金都有下降而且影響類似

但若用在原先供應遠遠不足的市場(如台北市)
就會看到同樣的幾條曲線(僅橫向等比放大縮小)
就讓藍紅交點的平衡房價遠高於供需平衡狀態平衡房價
建屋投入自由市場,可以由藍紅交點移到(該點和綠橘交點)的中點左右
這時候可以看到降價效果不若原先供需平衡者來得有效
若國宅限制性出租,則由藍紅交點移到藍橘交點,發現其降價效果還更差

可以想見當需求量更大時,降價效果只會更差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275&aid=2741442
北市房價高,馬英九的錯???
推薦0


明星黯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6/today-fo2.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長廷說,很多人都說台北景氣很好、房價很高,事實上,真正買得起的民眾很少,多數上班族及勞工都買不起,造成台北市人口持續外移,這不是幸福經濟,馬英九執政的台北市讓年輕人沒有願景,中產階級淪為中下階層,他反對
馬英九只照顧有錢人的經濟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不知道市長能有什麼"只照顧有錢人的經濟政策"...
資本主義運作結果也是馬市長的錯!?
在房子總數沒有明顯減少下
房價上漲有兩大可能
1.有人囤積房子,寧空不賣
2.需求大於供應

若是第一點,檢調應該介入
若是第二點,證明想移入台北市的比想移出台北市的多,馬的政績是正面的

至於報導內所謂泡沫經濟論
http://www.ettoday.com/2008/01/05/301-2212395.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長廷甚至還說,台北市房價過高,一般上班族買不起,根本就是馬英九造成的,謝長廷說:「(台北)房價如果暴漲,人口一直搬出去,人口一直減少,最後就會泡沫化,所以馬英九治理台北市,其實是搞成泡沫經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忽略了大台北的概念
很多人住在台北縣卻在台北市工作
在便宜便利捷運的時代早就形成大台北經濟圈
只要在台北市工作的人增加
沒道理因為那些人住在台北縣就代表台北市經濟泡沫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275&aid=273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