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回筆者的法界朋友,其新書被某書局的老闆,和【用心追,宅男照樣把正妹】這本書擺放在一起,筆者以為,從社會心理學的眼光看,這本書光是名稱就涉及了刻板印象、偏見、歧視等重要概念。
雖然社會學也涉及這些概念的探究,不過,社會學是關心它們形成的社會現象,例如,「宅男」就是個被媒體、師長、父母或其他外團體人士施加刻板印象、偏見乃至歧視的一個社會群體。
原先,就「宅男」這個詞的概念本身而言,應該是指待在家裡超過一天不出門,工作、休閒、用餐、睡覺全都在家裡完成的男人,不過,新聞報導多半對它做負面的用法,遂導致「宅男」被賦予生活白痴、對女生沒吸引力、網路成癮、頹廢糜爛等諸種刻板印象與偏見,嚴重些的,甚至可能產生對「宅男」的歧視。
不過,筆者認為「宅男」相關行為的出現,應該還是要探究其背後的影響因素,例如宅的動機、對宅的態度、外出的障礙因素、宅化的促進因素等等,筆者以為都有透過問卷或量表加以調查,並進行假設檢驗的必要,而且,若自行設計量表,還要經過預試和正式調查階段,分別進行項目、信度和因素分析哩!
準此,「宅男」之所以被常態性地認為,對女性缺乏吸引力,泡妞成功率跟【灌籃高手】裡的櫻木花道一樣低,大概還是上面那些相關因素作祟,使得男人不願意外出,去從事跟異性接觸、約會、喝咖啡、臨別十八相送等愛情行為,從社會學看,這樣子跟異性之間的社會關係網絡,情感流之密度便會趨近於無。
從這個論點來看,宅男「用心追」的社會學意義,便是涉法透過網路或其他資訊、通訊設備,增加與異性之間情感流、符號流或訊息流的密度。若你問,這跟「愛情福利社」有啥關聯,筆者會這麼回答:「如果宅男透過這些媒介建立的社會關係,其成分是交換居多的話,那就............我想,不需多說了吧?」
故而,「用心追,宅男照樣把正妹」應該不只是把妹心理學,還要再加上「把妹社會學」才足夠,光是這個「用心追」,社會學就可以告訴你兩種途徑:其一,每天使用網路、電話等設備,跟女生建立以浪漫、幻想、偶像劇氛圍、少女漫畫情節的愛情關係;其二,每天使用網路、電話設備,跟女生建立以金錢、性愛、財貨、權力為主的交換關係。
雖然,你可能根據自己的社會規範認知,而主張第一種途徑比較好,但就實際情況而言,第二種途徑的例子卻也不在少數,當中走法律途徑者的比例亦屬可觀,這樣一來,「宅男」可能也會需要看【愛情福利社---25個法律愛情麵包】,在「用心追」最後卻關係斷裂的時候,維護一下自身權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