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原先以為,馬英九的選情相對穩定與樂觀,不過自從國民黨立委選舉大勝之後,媒體因為有「對國民黨及國民黨人士之領導者高度角色期待」這項社會普遍意識為基礎,又加上國民黨實在贏得太多,而呼應民進黨的論述,假定社會大眾都對國民黨一黨獨大感到害怕甚至反感,因而對代表國民黨參選總統的馬英九相對嚴格了許多。
不過筆者卻發覺,媒體最近似乎對上述這兩項,台灣社會最近剛剛形成的社會普遍意識有些濫用過頭了,且謝長廷陣營發出來的論述,例如兩岸共同市場「查普找無工,查某找無ㄤ,孩子要去黑龍江」、「大陸女人年輕、便宜、又敢玩」,明明從族群社會學的觀點看,這些都是可能增加社會衝突的偏見與歧視,但媒體卻認為這很符合社會大眾的胃口而加以炒作,頗令筆者不滿。
另外,其他像是「中國人欺負台灣人」、「外省人欺負本省人」等,也都很明顯地在製造偏見甚至歧視,但自詡為社會之眼的媒體,此時卻以激化、加深此類的偏見與歧視為目標,況且,謝長廷在民進黨立委大敗之後,也曾許諾不會製造社會偏見,結果現在依然不時發表可能造成偏見、歧視的族群動員論述,這雖然有他政治利益的盤算在,但唸社會學的筆者,卻堅決反對這樣的行為。
有人表示,謝長廷在這次選舉當中盡發表會造成族群偏見或者可能對孩童社會化造成負面作用的言論,而無任何具體的政見發表出來,其實以農業政見來看,筆者的老師有在課堂上對馬謝兩人的農業政見稍做討論,最後的結論便是:馬英九的農業政見較謝長廷的農業政見具體、容易實行。
後來筆者稍微看了一下,謝長廷的農業政見仍有相當強烈的族群意識型態包含其中,這點委實不妥。以此為例,筆者以為,謝長廷雖然不是沒有政見,但相較於馬英九而言,其政策可行性依然遜色許多
至於他近日來綿密的打馬攻勢,雖然同樣也有其源頭可循,但透過媒體展現出來的卻都是一些與多數民眾日常生活情境背離的論述,就筆者觀察,多數民眾的日常生活情境當中,早已形成「不問過去,只看將來」,以及「拒看政治新聞、政論節目」的基層社會普遍意識,就這點來講,謝長廷以及隨之起舞炒作的媒體,相對地缺乏社會學智慧。
況且,如同另外一位朋友所論述的,謝長廷綿密的打馬攻勢,還會讓馬英九為固盤而疲於奔命,遂無能提出具政策可行性的政見。筆者認為,這或許正是「馬謝二人都缺乏政見」之社會普遍意識形成的原因,但傷腦筋的是,謝長廷打馬的言論以及馬英九陷入泥巴戰的解釋與道歉行為,非常符合媒體這個社會化最主要之施教者的胃口,若該社會普遍意識的成因確實如此,那麼謝長廷仍難辭其咎。
總此,從社會學的角度看,謝長廷在部落格與媒體所發表的選舉語言,除了激化族群中心主義而有社會衝突之疑慮之外,也背離了多數民眾的日常生活普遍意識,而且很明顯,謝長廷已經徹底操弄了社會化最具影響力的施教者,凡此種種,皆可能對台灣社會造成負面且深遠的影響。
馬英九的言語跟多數民眾日常生活普遍意識的距離,筆者並不確定,不過至少對社會運作的衝擊算是小的。準此,若各位想要讓我們自己生活的社會減少甚至免除負面效應,特別是下一代的社會化運作,那麼就請票投馬英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