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城邦黨
市長:J教授  副市長: 怡克納米斯天蠍浪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城邦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好書在台灣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楊智傑、錢世傑【法律人的第1本書】讀後感
 瀏覽1,570|回應0推薦0

天蠍浪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前言

楊智傑、錢世傑合著的這本書,筆者是在後者的部落格得知相關資訊。就市場銷售狀況而言,這本書至今仍可以在聯經、誠品找到,以後者的信義旗艦店為例,它至今仍擺在三樓社會科學區的平台上,不過是舊版,而聯經書架上陳列的則是新版;就內容而言,這本書分為「法律導論」和「法律人生涯」,以下就分別發表心得。

二、法律導論(撰/楊智傑)

這個部份的性質大該類似筆者四、五年前,為了準備中央警察大學的考試而購買的法律相關書籍:【刑法精義】、【法學緒論】、【犯罪學】、【刑事政策學】。不過相較之下,楊智傑寫得更加淺顯易懂,且舉了不少歷史事件、現實生活和法庭電影的例子來說明法律的結構、邏輯,訴訟制度、程序、模式,以及司法審判的過程、司法機構的運作等。整體而言,筆者認為楊智傑的筆鋒,滿有批判的力道。

在「法律金字塔」裡,楊智傑指出法律學說本身的多樣性,以及對法律制定、修正、解釋及判決的影響,其中,楊智傑以「甲說乙說隨便說」來形容法律解釋的多元性,讓筆者印象深刻,更讓筆者有這種新的認知:看來,法律學的範疇當中,也有很多東西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儘管相較於社會科學而言,法律學中的犯罪構成要件,或者法律條文中的條、項、款、目,以及運用方式,相對仍標準了些。

另外,在「製造法律」中,楊智傑舉出大學二一的制度,以及行政院、立法院和司法機關對行政命令之認定的矛盾和爭議,來說明國內延用自德國、行之有年,涵蓋在「法律保留原則」之內,但中華民國憲法本身沒有相關條文的「授權明確性原則」,並且對憲法、行政法學者鼓吹,大法官盲目跟從,以及高等行政法院濫用此項原則的行為提出強烈的抨擊,令筆者不禁想到【千萬別來唸法律】這本書。

「法律無效」對立法技術、法律效力的介紹,「六法全書」當中對法律體系和類別以及分類難處的介紹(例如:公法與私法的區分),「司法改革」對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介紹(例如:當事人進行主義和職權主義的歷史脈絡、陪審團機制等),「法庭攻防」對交互詰問、舉證責任、自由心證、證據排除法則的介紹,「法律漏洞」對法學方法及法律解釋(例如:大法官釋憲)的介紹,都讓筆者頗有斬獲。

然而,之所以將「什麼是法律?」和「臺灣法學」放在一起發表心得,是因為這兩章和筆者的專業科目-社會學相對有關,其中,楊智傑在「什麼是法律?」中,將法律和社會規範、道德、習俗、宗教等做區分,從社會學看,此種區分頗怪;不過,楊智傑在「臺灣法學」寫的「可是從來沒有學者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大法官的實際功能」這句話,不知怎地,讓筆者有種被呼喚、被需要的感動心情。

有意思的是,楊智傑在「臺灣法學」部份提到了兩個研究領域:法律社會學、法哲學,其中,筆者倒是可以推薦兩個人寫的【法律社會學】:古典社會學理論大師-韋伯、台大國發所所長-洪镰德,至於法哲學,筆者則推薦這三個對社會學之萌芽、發展頗有影響力的哲學家-黑格爾、孟德斯鳩、哈伯瑪斯。就此而論,錢世傑曾在一次見面時問筆者:法律與社會學是否有關?筆者要回答:當然是的。

三、法律人生涯(撰/錢世傑)

這部份的論述就比較生活化、有趣,不過仍與作者「目前」部落格文章的風格有些差距。在這部份裡,錢世傑對法律人的特質、出路、競爭力提升策略、學習模式、唸書方法、研究模式、學校考試準備、理想校園生活、國家考試準備、留學概況、社會角色等,以相當幽默的筆鋒加以呈現,整體而言,作者雖以法律系新生為主要的說話對象,但對筆者而言,依舊很有貢獻,特別是有關國家考試的部份。

「法律人的特質與未來」裡面,錢世傑舉了律師作文考題的兩難、桃園缺水事件、景文高中玻璃娃娃摔死事件、【魔鬼代言人】等例子,對法律人的特質進行反思,並且主張,法律人應打破「熱門科系老大心態」,不能侷限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之內,而應該跨科系、跨領域地多方學習,同時,錢世傑也在這一部份強調外語學習、證照考試(鍾文榮很有這方面的經驗),以及輔系、雙學位攻讀的重要性。

「校園學習篇」裡面,錢世傑把一般法律系學生以及自己本身唸書的「苦熬經驗」巨細靡遺地描述出來,這當中,我對錢世傑定義的一個辭彙頗有深刻的印象:獨門暗器,這個詞在後面有關法律考試準備的章節裡面也經常提到,筆者以為,其實到了大學、研究所,碰到考試的時候,不管是什麼樣的科目,多少都會碰到對考生施用獨門暗器的出題者,筆者在參加社會學領域的考試時,也碰過類似的情況。

「邁向研究之路」當中,錢世傑說明了法律系學生對研究所與國家考試之認知與選項拿捏的情形,並分享自己與另外一位作者考研究所的經驗,同時,也說明法律論文的寫作模式、發表管道、資料蒐集和文獻引述,這些內容,筆者認為其實跟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大同小異,差別只是在於,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例如社會學,研究方法往往視研究主題而定,因此,研究者也有特別說明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國家考試」當中,錢世傑對法律學領域之國家考試的準備、類型、解題技巧做了詳盡的說明,其中,錢世傑對律師、司法官、行政執行官、檢察事務官、公證人、書記官、政風人員等法律學國家考試之類型的介紹,對筆者而言最具參考價值,因為,筆者常在撰寫一些時事評論(國內的重大政治事件幾乎都跟法律人有關)的時候,常常搞不清楚這些法律人的官職,其性質的差異,偶有混淆的情況。

「走一趟國外,呼吸異國的風味」當中,錢世傑說明了留學之行為決策當中,所應考量的事項,例如:「適合與否」的自我評估、國際化、學術市場飽和度,另外,錢世傑也特別介紹三個適合法律人留學的國家地區,即德國、美國、中國大陸,從這裡也可看出,德國不僅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學術重鎮,也是法律學的重鎮,美國則不用說,是普遍的留學首選,至於中國大陸,最近似乎逐漸獲得青睞。

至於「當一位回饋社會的法律人」,則是錢世傑負責撰寫的部分當中,最能看出作者自己對法律人的定位、角色任務之看法及正義感的一章。其實,作者的部落格文章裡面,這一類的文章算是偏多的,畢竟,由於檯面上幾個令民眾普遍厭惡的政客,都是法律人,這就如同筆者在之前一篇有關「法律人」之偏見的文章所討論的,有些民眾會因為幾個政客的行為舉止,而對「法律人」這個群體產生偏見。

四、結語

筆者以為,這本書真不愧為「雙傑之作」,兩位作者負責的部份,都帶給筆者一言難盡的收穫與啟示。其中,筆者的學長-楊智傑,比較著重法律教育和制度的批判思考,筆者去年在UDN認識的好友-錢世傑,則較著重法律系新生唸書、學術研究、考試準備、生涯規劃的經驗分享與建議,値得法律系新生(如珊瑚蟲)參考。

圖片出處:http://album.udn.com/kf0630/53602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274&aid=271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