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娜麗莎(Mona Lisa)》畫作於1911年遭竊,繼又尋獲的百年(1913-2013)紀念時刻,我們舉辦此項展覽,是為了講述當今藝術史與文化史上一項關鍵議題:神話與現實交織中的曠世奇才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與全球最著名的繪畫《蒙娜麗莎》。五百年來,以之為主題的知識益見豐富,且形成了一項不容忽視的現象:二十世紀之後的藝術家,對藝術有了更多的詮釋、思辯,以及新的語彙。
人文主義與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中心想法就是:美感是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關鍵。
本展覽主要以一種「女性姿態」的方式呈現,與文藝復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關:達文西及其夥伴,以及達文西的影響力與他在不同時代的機運。達文西及同時期的藝術家明顯不同,例如與他齊名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其原創性對現代、當代的影響值得讚嘆。不過,達文西的成就更令人激賞。他藉由自己的烏托邦,不斷嘗試體驗,預示且改變了「完全與全方位」的藝術創作方式,甚至與科學及技術相關。
對達文西而言,美的理念超越比對、複雜性、現代感,而朝向普世性。他每件作品的細節幾乎都呈現這種特點,即便最小型,極為簡略的草稿或速寫,亦復如此。他的作品不但優雅,並能滿足實用性、分析性、表現性訴求。
達文西的美感理念包含靈性與精神、內省與外顯,透過藝術與科學、體驗自然與極其機巧的綜合體中加以呈現。它是觀念的,也是具體的,技巧與風格並存;它的構思根據人體及數學比例、面相學和心理學,一切出自「靈魂的動向」。
從達文西的宇宙草圖到技術性設計稿,處處令人感受到美的理念。他依據「大地的身體」和機械般人體的相似性研究美的理念,將人體比喻為機械;繪畫有如機械裝置,建築與城市則像活生生的人體。達文西描摹大自然,不只是為了讓美感在他的畫作中重現,更是為了研究掌握美感的技法,發明新的表現形式,藉以發現它的合理性,並經由奧秘的藝術將之具體呈現。
對達文西而言,美感是「必備的條件」與「永恆的規則」。他想將週遭世界加以轉化,藉由圖繪創造以調整藝術概念,掌握生命靈性,它的活力、機械性,以及超凡的哲學性。這是「前衛派文藝復興」的極致,不僅比二十世紀的前衛派及新前衛派提早了四個世紀,而且範圍更廣。
簡單地說,本展覽可以總結為相互關聯的四個面向:
首先,達文西的背景及其工作室是文藝復興一大特色,其合作者與追隨者不僅臨摹,更創新了他的傑作。
接著,《蒙娜麗莎》無論戴著面紗抑或裸體,自十六世紀(確切創作時間尚未定案)以迄十九世紀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將之開放參觀後,成為流行美學話題。
第三,《蒙娜麗莎》於1911年遭竊(此事使她成為國際知名鉅作),其後被達達(Dadaism)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捉弄」直到今日,她在藝術界及媒體界的神秘性與話題性不斷增加。
最後,則是達文西為藝術與設計所發明的器具科學及技術上的運用。
本展覽忠實地呈現所謂的達文西現象,包括極致的美感與「負向的活力」,以及「手稿與裝置」、「行動與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