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LIFE/LIF2/3454854.shtml
【薛瑞元】
醫院評鑑對於醫療品質之影響座談會
時 間:95年7月28日(五)下午5:00~7:00
地 點:聯合報第二大樓九樓第二會議室
主 辦:民生報、聯合醫學基金會
主持人:民生報醫藥新聞組組長 張耀懋
與談人: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 薛瑞元
萬芳醫院院長 邱文達
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 張 雲
敏盛醫療體系執行長 楊弘仁
台灣自民國77年開始試辦醫院評鑑,是全世界第五個實施醫院評鑑的國家。當
初設計醫療評鑑時未考慮品質,變成醫療資源與品質混淆不清。地區醫院原有可能發展成「小而美」的醫療機構,卻受限醫療網的分類功敗垂成;到了民國84年,
健保又以醫院評鑑為基礎,情形變得更嚴重,品質幾乎等於規模,醫院愈蓋愈大。現在體認到此事實,須將規模與品質做些區隔。
未來會將醫院評鑑分為三大塊,一是新制評鑑,注重品質;一是教學醫院評鑑,注重哪一科專科醫師必須經過哪些專科訓練,作為專科醫師訓練醫院的改革標準;另一是三級醫院評鑑。
過去制度造成醫院大型化趨勢,雖然大家都看到弊病,但要走回頭路,困難重重,原因之一,如何將現有規模縮小,不外乎公權力介入,但目前沒有法律依據;另一原因是市場機制,國內在民眾自由就醫前提下,由於整合性照顧、多專業只有大醫院才能提供,這樣的品質特徵會吸引病人過來。
但隨著醫院評鑑愈來愈要求品質,以病人為中心,醫院無法愈來愈大,而台灣逐漸邁入老年化社會,當大醫院變少,老人家會反向要求附近的醫療院所也要有一定品質,醫療人員必須做專業照顧、全人照顧,國內若不往這邊走,將造成民怨不斷。
要配合做的是經由評鑑,讓民眾知道某些醫院不大,但品質不錯,未來衛生署將盡量往讓民眾知道評鑑結果的方向發展,尤其是流程面,例如民眾可以知道手術室乾不乾淨,有無遵守標準作業流程等。
然而,民眾與醫療專業的認知差異大,例如民眾不知道什麼是醫好醫不好,他能感受的品質,包括資訊、說明等,但對醫師來說,認為是附加的,而手術房乾淨,不代表手術開得好。因此必須配合專科醫師訓練改革才能確保品質。
【2006/08/04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