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醫療政策論壇
市長:塔頂的鋼鐵鯊魚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醫療政策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醫學教育討論─醫學倫理教育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轉貼]聯合新聞網22-JUN-2006 專題報導
 瀏覽709|回應5推薦0

塔頂的鋼鐵鯊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生報有關醫學倫理教育的專題報導

 

I am a nice shark, not a mindless eating machine.

If I am to change this image, I must first change myself.

Fish are friends, not food   ......Bruce, Finding Nemo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085&aid=1729133
 回應文章
[轉貼] 醫學院吹人文風 培養醫家而非醫匠
推薦0


塔頂的鋼鐵鯊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LIFE/LIFS1/3369326.shtml


醫學院吹人文風 培養醫家而非醫匠


【記者林進修/報導】


「醫學是關於人的社會科學,少了人文關懷,醫學只不過是生物科學之一,不再完整。」陽明大學是國內培養公費醫學生的濫觴,醫療與公衛領域兼具,在校的醫學教育也有別於其他大學醫學院,特別注重人文教育,因此形成相當獨特的學風。


該校校長特別助理高毓儒表示,一般大學普遍在大一開設通識課程,置入人文教育,但這些才從高中畢業的學生,只不過是大孩子,對醫學專業不了解,對醫學倫理等人文課程更是懵懵懂懂,要他們面對這些課程,似乎早了些。


為此,該校將一些醫學人文的核心課程往後挪,俟大四、大五或更高年級,學生
已進入醫療臨床教育階段時,才逐一安排進去。有別於其他學校的是,這些醫學人文課程採套餐式,和相關醫學教育一起推出。高毓儒強調,當進入臨床階段的學生
面對相關醫學人文課程時,會有不同的體會,教育效果也相對提高。


比如說,社會醫學科講師鄧宗業就在大四開一門「醫師與虐待」的課;剛開始,大多數選修學生都不了解醫師和虐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連,紛紛提出「邱小妹妹事件算不算?」「對病患不友善也算虐待嗎?」等疑問。


面對學生拋出的問題,鄧宗業不急著解釋,只是舉些國外的例子,像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在集中營集體屠殺600萬名猶太人的悲慘往事,再對照某年美國阿拉巴馬州出現很多黑人感染梅毒,衛生部將這些患者集中起來,不治療而只觀察他們到底能活多久的事件,讓學生去做比較。


鄧宗業說,納粹大規模屠殺猶太人,是在戰爭環境下為之,有其歷史背景;反觀美國衛生部在阿拉巴馬州的舉措,發生在承平時期,衛生部官員的心態,與殺人何異?他說,這就是醫學人文教育出了問題。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曾啟瑞指出,沒有醫學倫理,醫學院培養出來的醫師,即使醫術再好,充其量只是「醫匠」,不是「醫家」。他們在學程中安排了演劇及訪問等課目,讓學生從戲劇的角色扮演,及走訪病患、大體老師家屬的過程中,深刻了解醫學人文的重要性。


不容否認的是,並非所有學生都能認同這些教育課程。鄧宗業坦承,有些學生認為這些課程「太高調了」,和現實環境有不小落差,因此寧可多點時間去研習臨床技術。儘管如此,這些年來,還是有不少學生體認到身為一個醫師的價值,並選擇往有需要的地方走去。


高毓儒就舉一名原住民學生為例,畢業後主動要求回屏東牡丹鄉服務,並先申請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實習,只因為故鄉部落相當缺乏醫療資源,一旦碰到急重症而他又無法處理的個案時,可以立即送到高醫,拯救族人寶貴的性命。



【2006/06/22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085&aid=1729142
[轉貼] 醫師倫理教育 參與醫師興趣缺
推薦0


塔頂的鋼鐵鯊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LIFE/LIFS1/3369324.shtml

醫師倫理教育 參與醫師興趣缺

【記者張雅雯/報導】

執業後接受繼續教育,是醫師這個行業獨特的規定,分為專科課
程以及醫學倫理兩塊,對於行為有違倫理之虞的醫師,最基本的懲戒方式,就是必須額外接受一定時數的倫理繼續教育;醫界認為,醫師正確的養成態度,還是得從
學生時代開始培養,守法是基本原則,理應在繼續教育中繼續提醒,但不是唯一強調的重點。


醫師公會全聯會倫理及紀律委員會召集人洪政武表示,醫師要順利換發執業執照,六年內至少修滿180個學分,其中18學分屬於醫學倫理、醫療品質以及醫療法規等學分,由各醫學會選擇議題以及講師,送交臺灣醫學會審查許可後,利用年會或是月會對醫師授課。


倫理學分的最低要求,僅占總學分的十分之一,對此,洪政武認為,倫理課程在
醫學院已有一定時數進行基礎教育,因此在繼續教育時,時數少不是問題,重點在於上課方式;他坦言,由於倫理不是專業上的問題,許多醫師自認「學過了」,加
上既定方式多為演講,也讓參與醫師興趣缺缺,這幾年實施下來,醫界發現效果不佳。


近來醫界將倫理課程導向個案討論的方向,洪政武表示,新方案縮小議題、採取小組討論,比如針對長年住院的呼吸照護病人,討論若將醫療效益納入考量,何時該終止醫療才不會違反倫理?這樣的研討方式目前每兩個月舉行一次,由各醫師公會選才參加,希望培養他們成為種子教官。


洪政武強調,討論臨床上可能遇到的倫理灰色地帶、加強醫療法規知識,才是繼續教育的目的,守法則是身為國民的基本責任,不論是否從事醫師工作。


臺灣醫學會繼續教育委員會主委黃天祥也認為,正確的行醫態度應該從學生時代就培養,只透過一年三小時的倫理課程來亡羊補牢,似乎不切實際。


【2006/06/22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085&aid=1729140
[轉貼] 關懷貧苦 醫學生震撼教育
推薦0


塔頂的鋼鐵鯊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LIFE/LIFS1/3369325.shtml


關懷貧苦 醫學生震撼教育


【記者薛桂文/報導】

儘管許多人感嘆,國內醫療環境日趨功利,堅守醫德、視病猶親的醫師,似乎有減少趨勢;但有一群醫療從業者辦起「好醫師先修營」,號召醫學生參與,播下利他的種籽,期待培育出關心全人的醫師。


這項由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策畫的活動,今年邁入第三年,每年寒暑假帶醫學生到台東聖母醫院,讓他們體驗山地醫療、安寧療護、居家照護、重殘復健在資源缺乏的後山,會是什麼模樣。


擔任過「先修營」兩次輔導老師、署立嘉南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任歐陽文貞表示,醫學教育對於「當醫師的價值」著墨不多,現有的倫理、人文課程多半仍在思考層面,光說不練,人人都知道「視病猶親」的道理,但真遇到又髒又臭、滿身膿瘡的病人,手卻未必摸得下去。


「好醫師先修營」就像醫學倫理的「震撼教育」。有學生看到獨居老人住在滿是大小便、蒼蠅飛舞的屋子裡,若無醫院定時送餐訪視,可能連基本溫飽都有問題,只能用「震驚」形容;而全身癱瘓的青年,只剩頭部能動,卻還是樂觀開朗、對未來充滿夢想,展現的生命廣度讓許多學生掉淚。


歐陽文貞說,當醫學生跟著外籍修女,跋涉山路幾小時,只為了替病人換換藥、問聲好,或是讓他們嘗試拿起湯匙,一小時親自餵重殘病兒吃頓飯,他們不僅看到了醫療工作的典範,更從中真正體會到病人的需求,知道如何「視病猶親」。


開辦六個梯次以來,已有39名醫學生體驗過這場震撼教育,有人因而認真思考: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否適合當醫師?有人則堅定了未來志向,要投入醫療資源缺乏地區行醫。


這項活動7月30日、8月13日將舉辦兩梯次,每次為期一周,有意參加者可上網報名http://www.kungtai.org.tw,或電洽(02)23657780轉18,或(089)322833轉109。




【2006/06/22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085&aid=1729137
[轉貼] 白色巨塔誘惑多 醫療倫理大考驗
推薦0


塔頂的鋼鐵鯊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LIFE/LIFS1/3369323.shtml


白色巨塔誘惑多 醫療倫理大考驗

【記者詹建富/報導】

駙馬趙建銘涉入台開內線交易,牽扯出複雜的政商和錢脈關係,由於他具有台大醫師身分,不少醫界人士一談到「家醜」,不禁搖頭嘆息。不過,也有醫師表示,在這個「白色巨塔」內,環伺著金錢與權勢的誘惑,一旦把持不住,就可能做出違反醫療道德的事。


一名醫學院教授提起17世紀畫作「醫師的四張臉」,這四張臉分別是治療的天使之臉、要求報酬的惡魔之臉、平常的學者之臉,以及神的臉,充分反映醫師角色的複雜。他說,現代醫師比17世紀醫師要面臨更複雜的環境,一旦基本的道德和價值觀出現偏差,他所穿的白袍無法掩飾一切。


醫師除了職業本身具有光環,還會面對許多額外的名利「回饋」。前台大醫院院長戴東原不諱言說,一名醫師除了看病收入,環境中充滿無形與有形的誘惑,例如在醫病關係上,會有病人送紅包;與藥商周旋下,會有送藥品回扣;如果是名醫,則有政商名流爭相上門求醫。


戴東原表示,如果抵擋不住名利誘惑,就可能做出違反醫療道德的事,輕者也許只是看重金錢,而違法代言誇大不實的廣告,重者則是利用個人關係,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


一名醫學院教授舉趙建銘被查出涉嫌找藥商當人頭戶為例,便認為這是國內醫界
與藥商「過從甚密」的陋習。他指出,以往在公、勞保時代,部分藥廠人員為拉攏醫師多開藥,除了按開藥處方的累積,固定撥給回扣金額外,醫師平常還享有許多
尊榮的待遇,包括全程招待出國開醫學會、搬家有人打點、家裏老小也有人按時接送等,「試問,有多少醫師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會買藥廠的帳?」


趙建銘遭到收押,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日前強調,「趙建銘的行為若有任何缺失,台大醫院要負一部分責任」;他也沈痛地說,就目前檢調單位調查的結果來看,趙建銘涉及的並非全然是醫療倫理的問題,而是價值觀的偏差問題。


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執行秘書、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講座教授賴其萬不免感
嘆,世界醫學教育聯盟(WFME)曾列出醫學生的課程,台灣做到差強人意的大概只有三項:傳授基礎醫學知識、一般臨床技巧和臨床判斷能力,其餘的如基本行
為和社會科學、溝通能力、人文教育和醫學倫理依然被忽略了,以致「邱小妹醫療人球」、「暴露胡志強市長病歷」等令醫界汗顏的事件出現。

【2006/06/22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085&aid=1729136
[轉貼] 醫療倫理向下扎根 人文課程解構白色巨塔
推薦0


塔頂的鋼鐵鯊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udn.com/NEWS/LIFE/LIFS1/3369327.shtml

醫療倫理向下扎根 人文課程解構白色巨塔


【記者楊清雄/報導】


「把醫師的醫德淪落個案,全部歸咎於醫學院教育,並不合理!」長庚大學醫學系醫預科主任周淑娥指出,醫學系學生多為第三類組出身,接觸人文、社會學科的課程比例本來就偏少,而這也是近年來各大醫學系加重這部分課程的原因。


周淑娥指出,整體教育環境惡化,不少教授發現,醫學系學生素質確實有逐年下滑的趨勢;但是人格的養成,無法一蹴可幾,因此,光靠醫學院七年的調教,就要強化、鞏固其人格,進一步建構完美的醫學倫理觀念,未免太苛。


然而,醫學系依舊得負擔起培育準醫師醫學倫理觀念的重責大任,為此,周淑娥說,除了要加重人文、社會學科的課程份量,還要強化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多樣性,才能吸引學生時間好好去學習


因此,大一到大四之間,有不少課程列入通識領域;讓不少學生認為,何以不開始教醫學專業,老要他們上「公民與道德」之類的課?


「就是因為他們會有這種疑問,所以,我們的課程只得不斷創新、豐富、多樣!」舉例來說,長庚大學這個學年度剛開的「電影與醫學」,聘請其他領域的教授,來分析時下與醫學有關的知名戲劇。


「例如前一陣子的『白色巨塔』,我們或許就會請中文系教授,或者影劇創作的專家來剖析劇情結構,甚至請社會科學的學者探討劇中人物的個性。」周淑娥說,這門課非常受歡迎,學生的反應超乎預期。


當然,學院裡頭的環境,終究要比醫院單純,如何教導學生在穿上白袍後,還能堅守初衷?「我們不能提前告訴他們現實環境的誘惑與險惡,但起碼可以告訴他們,怎麼避免觸法!」為此,醫學系開立相關法律課程。


除了授課,實際與患者互動,最能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據悉,長庚醫學系大二下「醫師、病人與社會」的課程,便深獲同學好評,由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妙珠主持的課程,會邀請患者到教室來,與學生作第一類接觸。


事實上,醫學系的學生也不是只會讀死書,長庚醫學系學生人人都會參加「鄉語社區工作隊」,每到假日便由長庚醫院的醫師組團,率領學生到桃園縣復興鄉義診,或做社區衛教服務,終年無休;即便是大四以後的學長姐,不管課業再忙,依舊會抽空隨行,就是希望能將這項傳統延續下去。



【2006/06/22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085&aid=17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