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德國大學堂
市長:rendao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德國大學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德中文化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一個德國女孩的留學日記 zt (圖)
 瀏覽967|回應0推薦1

rendao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rendao


一個德國女孩的留學日記(圖)

--------------------------------------------------------------------------------



李客循  結識琳達是在不久前一次外國留學生的聚會上,她是一位個子高高、帶眼鏡的德國女孩,略有幾分東方韻味的清秀面容,在我腦海中印象頗深。琳達是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的學生,從去年開始在天津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學習中文。在一個爽朗的夏日,我來到她家中造訪。

  琳達住在南開區一個很普通的居民區。尋著地址敲開房門,呈現在我面前的依舊是那個清秀的面容。“你好,請進。”進屋坐定,她隨即為我端上了一杯清茶。由于已經相識,我們的談話進行得很輕松,她的中文已經非常流利,只是偶爾還說出幾句德文。“你為什麼不住在留學生宿舍呢?”我有些疑惑。“我喜歡住在這里,”琳達說,“這才是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這也是你來中國學習的一個目的嗎?”我問道。“是的,到中國學習漢語是我從小就有的一個夢想。我來這里首先是為了學習語言,在這里生活,我每天都被要求必須講中文,這樣在日常生活中我就可以提高自己的中文表達和理解能力。此外,在這里生活可以豐富我的生活經歷,可以加深對中國的了解。”“你能適應嗎?有沒有覺得自己發生了什麼改變?”我繼續問道。琳達微笑著答道,“這里的人都對我很友好。雖然在中國生活與在德國有很大不同,但我把它視為一種挑戰。剛開始時,我的活動範圍僅僅是校園。然而,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當我越來越熟悉周圍的環境,我就想不斷地探索新的事物。後來我搬家了,並且經常騎著自行車在城區里轉。現在,我已經對整個城市都非常了解。”

  琳達拿出了一個色澤明快的本子,像彩虹般鮮活的顏色使我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翻開封皮,一段段整齊的德文字符中間點綴著各種各樣的小東西︰照片、IC卡、糖紙、購物發票……琳達說,這是她的旅行日記,是來中國以後開始寫的。隨著紙張一頁頁翻過,她向我講述她來中國後經歷的一個個故事。這里面的每一件東西都對她有特殊的意義,記載了她許多的第一次和不平凡的經歷︰第一次過中秋節、第一次坐洋車、第一次吃狗不理包子……有一幅畫得歪歪斜斜的水彩畫特別吸引我的注意,畫的主人公個子高高、頭發金黃,還戴著一副眼鏡———這應該就是琳達。可是,看手筆不像是自畫像。這時,琳達笑了。“這是我在兒童福利院幫忙時,那里的小朋友送給我的。”原來,琳達在課余時間經常去天津市兒童福利院義務勞動。那里的孩子都是一些身體或智力上有殘疾的孤兒,琳達在那里幫助福利院的阿姨看孩子,陪他們一起做游戲,教他們學習英文。去年聖誕節,她和其他幾個外國留學生還為福利院的孩子們辦了一個聖誕晚會。為表示感謝,福利院的一個孩子畫了這幅畫送給她。

  忽然,一個家樂福的塑料袋從本子中滑落。我有些詫異,這個普通的購物袋也有意義嗎?“是的,”琳達這時有些嚴肅了,“這是我在超市買東西用過的唯一的塑料袋。”“為什麼?”我很不解。“在德國,人們都有很強的環保意識。我從小養成習慣,每次去超市買東西,都會背著書包,然後直接把東西裝到書包里。坦率地講,這里的空氣並不好,但人們似乎並不很重視保護環境,超市里還使用那麼多的塑料袋。”

  一張熟悉的照片映入眼簾,這不是我們相識的那個聚會嗎?這個小型的年輕人的聚會是在非典剛剛發現不久時開的,當時街上的行人都帶著口罩,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人們顯得手足無措。而這個聚會的名字卻叫做“非典———我們有藥”。參加聚會的每一個人都要想出對付非典的“處方”,大家還舉行了“口罩比賽”。琳達是這個聚會的主辦人之一。

  雖然琳達在中國只待了一年,但她的留學日記已經像秋天掛滿枝頭的果實,沉甸甸的。琳達就要回國了。但她表示,明年春天她還會回來的。我已經開始期待她在春天里燦爛的笑容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2021&aid=131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