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生活小舖
市長:琇子  副市長: yungkuo紫羅蘭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生活小舖】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地方采風錄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原住民~~思念
 瀏覽7,971|回應1推薦8

琇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金如意
胡小蒨
faith信心
star42
螞蟻186
老詼訝
yungkuo
Akiralee

臺灣原住民族,是指漢人移居台灣前最早抵達台灣定居的族群、原住民。泰雅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賽夏族、賽德克族、邵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等14族。

泰雅族

泰雅族的族名「Tayal」(Dayan),原意為「真人」或「勇敢的人」。由於泰雅族的方言群眾多,一般從人類學的角度將泰雅族分為兩大語系亞族,分別是泰雅亞族與賽德克亞族,共有二十五個方言群體。

根據不同方言群泰雅族人的傳說,其祖先起源包括三個地方,首先是於雪山山脈大霸尖山,其次是今南投縣仁愛鄉的發祥村(Pinsbukan),再來是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中央山脈的白石山。後來因人口增長開始分別往西北方向、東部及西南方向分散遷移。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兩側,以及花蓮、宜蘭等山區,以行政區而言,共分佈台灣北部八縣十三個鄉內。其居住地域內的高山相當多,例如插天山、棲蘭山、合歡山、大霸尖山、奇萊山等都是。河川則有新店溪、大甲溪、秀姑巒溪等。2008年的總人口數約八萬三千餘人,就人數而言,僅次於排灣族,為台灣原住民族中的第三大族。

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的文化習俗與泰雅族略有相似,同樣是居住高山、狩獵水耕,視彩虹為神靈橋的民族,但是兩族語言無法溝通,分佈地雖相鄰,彼此卻甚少來往。
大約在三四百年前,因人口增加,耕地及獵區分配不足,族人開始翻越中央山脈到東部的立霧溪、木瓜溪等地區。因族人自稱為Truku(太魯閣),所以遷移的居住地區,才叫「太魯閣地區」。太魯閣( Truku )族語意為「山腰的平台」、「可居住之地」、為防敵人偷襲「瞭望台之地」。這個地區即為現今太魯閣國家公園之範圍。
「太魯閣」國家公園,對一般人來說,只是一個著名的觀光勝地;而它有相當豐富的人文歷史深度,那就是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太魯閣族祖先们為了保護土地、生存、財產,抵抗日本入侵者。1914年,日本動員軍警二萬多人,兵分三路,夾擊太魯閣族部落。夾擊太魯閣族男丁約2500至3000 人。太魯閣族頑強抵抗。但不敵日軍精良武器及優勢兵力,而死傷慘重,於三個月後棄械。而後太魯閣族人,以立石頭為被降服的記號。並留下可歌可泣的歷史。

撒奇萊雅族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由官方承認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
花蓮古稱「奇萊」,奇萊二字是「Sakiraya-撒奇萊雅」的諧音。「撒奇萊雅」是阿美族中一個支系的名稱,世居花東縱谷北端,所以此地就以奇萊命名。
西元1878年,大清帝國開山撫番,噶瑪蘭族聯合撒奇萊雅族與清兵對抗,發生加禮宛事件。族中大頭目慘遭「凌遲」的酷刑,妻子亦被處以大圓木壓碎身體的極刑,族人為免遭滅族,流離失所、妻離子散,開始了128年隱姓埋名的流浪旅途。日據時代,日本對臺灣原住民進行民族分類,因撒奇萊雅族人怕慘劇再度發生,選擇隱姓埋名,而被歸為阿美族。事實上兩族的語言差異度達到七成。在年齡階級祭儀上,「長者飼飯」的祝福典禮為撒奇萊雅族所特有,而撒奇萊雅每四年年齡階級必種一圈的刺竹圍籬,亦是阿美族所沒有的部落特色。

噶瑪蘭族

噶瑪蘭族人是現今台灣平埔族群當中族群意識強烈、文化特質最鮮明的一群人。十五年來,噶瑪蘭族人為爭取復名,四處向地方、中央政府陳情,為了能展演噶瑪蘭族的文化特色,噶瑪蘭族人動員族中耆老、婦女、青年,無畏舟車勞頓,也不惜將神聖私密的kisaiiz(除瘟祭)公諸於世,到台灣各地表演,為的只是讓一般大眾、政府見識我們的存在,早日完成復名大業,無愧於在流離失所中黯然死去的祖先。

                                       阿美族

阿美族(原自稱Pangcah,南部的阿美族接受了Amis這一卑南族、巴賽族對他們的稱呼)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也是目前台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
一提到阿美族,大家立刻聯想到豐年祭,以及曼妙的舞姿與輕快歡樂的歌聲,阿美族人開朗、樂觀、主動而親切的態度予人深刻的印象。阿美族的體型較為高大,因此在運動場上常有傑出的表現,如中華職棒的陳義信、陽介仁、王光輝、陳金茂、鄭幸生、王光熙、黃忠義以及投入日本職棒的郭源治都是阿美族人。還有縱橫於籃球場上的、朱志清、黃春雄、錢薇娟也是我們阿美族的同胞。

卑南族

卑南族的起源傳說,可分為兩大系統:
(一) 「石生」的傳說:
相信祖先是由巨石裂開所生,發源於今台東太麻里鄉美和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此系統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等。知本村、建和村的卑南人還在此地立了一塊發祥地的紀念碑,並有石棚祭祀著渡海來台約三位先祖的名字。
(二) 「竹生」的傳說:
以南王里(現隸屬台東市)為主。根據長老口述,祖先是由竹子所生。起源傳說的不同與地理位置的差異。以知本為首的石生文化,因緊臨排灣、魯凱的聚落,文化上的表現與語言上的濁重音明顯地受到了他族的影響。接近阿美族的南王系統在語音的輕巧上與阿美族相近。
清康熙年間,以南王為首的卑南人,平定了朱一貴之亂的餘黨。因此被清政府冊封為「卑南大王」,並且賜予朝服;鄰近的阿美族、排灣族都要而其納貢、賦稅。是族人至今津津樂道的光榮史蹟。

雅美族

雅美族居住於台東外海的蘭嶼島上,雅美人自稱「達悟」,是「人」的意思。。總人口數大約有二千九百人。
雅美族特有的「飛魚文化」,每年三月,飛魚隨著黑潮迴游到蘭嶼的海域,雅美人舉行召請飛魚前來的招魚祭,祭典之後,雅美人開始捕飛魚;不同的月份用不同的方式,捕不同的魚類,不僅調節了海洋魚類的生態,而吃飛魚的季節限制,也遏止了人類濫捕、貪婪的情況發生。
雅美人視飛魚為上蒼賜予的神聖物品,因此要以敬畏戒慎的心情對待。。
符合生態保育的觀念是對魚類的分類。
魚可以分為:
老人魚(只有老人可以食用)。
男人魚(味腥、皮如砂紙,女人不能食用)。
女人魚(肉質鮮美,任何人皆可食用)。
因此,一個雅美男子在捕魚時,必須捕撈到不同種的魚,以供應家裡的男女老少享用。間接地抑制了過量捕殺單一魚類的危機,也兼顧了生態保育的平衡。
要捕獲許多的飛魚就需要有一艘好的船。雅美族的拼板舟是祖先智慧的累積。船體由21~27塊不同的木板組合,再以木棉或樹脂接合,不用一根鐵釘,每一塊船板所使用的樹材都是固定的。
而船上細緻的雕紋與圖案,又顯現了雅美人藝術上的天份。那些瑪瑙紋、銀盔紋、波浪紋,都是雅美人生活的一部份。人形紋則代表了家族的英雄,也是各家族的徽章。最重要的圖案是有著齒輪狀的眼睛紋飾,是船的眼睛,有避邪的作用,讓船隻在大海航行時免於災難。
雅美人認為船是男人身體的一部份,造船是神聖的使命,尤其在造一艘十人大船時,從選材到製作完成歷時三年的時間,船對雅美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除了造船技術,紡織、捏陶、金銀器打造都是雅美人藝術的表現。

賽夏族

賽夏族夾雜於泰雅族與客家人之間,所以賽夏人大部份會講泰雅語與客語,甚至以此兩種語言為日常用語。一提到賽夏族,大家立刻聯想到充滿神秘色彩,難以理解的矮靈祭。相傳過去賽夏族和矮人taai(ta'ay)毗鄰而居,矮人傳授賽夏人農耕、醫術、及祭祀歌舞,賽夏人將其視為恩人,每當舉行祭典節慶時,都會請矮人前來飲酒作樂。但是矮人常常調戲賽夏族婦女,賽夏族隱忍許久後決定報復,設計殺害了許多矮人,存活下來的矮人詛咒賽夏人將會招逢連年災害、穀物歉收果然應驗成真。賽夏族人因此年年舉辦「矮靈祭」,祈求矮靈不再降禍於賽夏族人。賽夏族矮靈祭便在賽夏族人恩怨情仇的複雜心理下延續至今。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中也多嚴格遵守許多與矮靈祭相關的禁忌和避諱。賽夏族人對於矮靈的敬畏,由此可見一班。

賽德克族

賽德克族是由Seediq Tgdaya(德克達雅)、Sediq Toda(都達)、Sejiq Truku(德路固)等三語群的族人所組成,主要分佈在台灣本島中部、東部及宜蘭山區,包括祖居地南投縣的仁愛鄉,移居地花蓮縣秀林鄉、卓溪鄉及萬榮鄉,以及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初估賽德克族的人口約八千至一萬人。

邵族

邵─Thao,原義是「人」,最初住在水社湖(就是日月潭前身水沙連)的西岸湖畔,所以被漢人稱為「水社化番」或「水沙連化番」。化番的意思是指漢化程度介於生番和熟番之間的族群,因此邵族可說是原住民族十族中漢化最深的一族了。另外,「思麻丹社」也是邵族的統稱,直到現在,日月潭周圍各族仍然稱邵族人為「思麻丹 (Shvatan)」。
日月潭孕育了可觀的原住民族人文特色,與邵族人的命運唇齒相依。它也是知名的國際觀光勝地、台灣島的精神象徵地標,對於初次接觸台灣原住民族的觀光客來說,邵族的種種幾乎成為他們對台灣原住民族的印象了!

布農族

台灣原住民族當中,最先被國際人士知曉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
西元1952年日本的音樂學者─黑澤隆朝將布農族的Pasibutbut(祈禱小米豐收歌)寄至聯合國的文教組織。 
當代的知名音樂學者聽了之後,驚訝於古老的部落為何會有如此繁複的和音,當時西方的音樂學家認為音樂的起源是由單音、雙音而發展至和音的理論也不攻自破,從此重寫了音樂起源說的論點。每年十一~十二月之間,布農人舉行小米播種祭,為了祈求小米能夠豐收,因此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一起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族人相信,歌聲越好天神越高興,今年的小米就會結實累累。因此,每一個人都以虔敬的心情唱著。歌聲一開始,其實只有四部合音,但當音域高到某一個層次時,軌出現了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被世人稱之為八部合音。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音方式。

鄒族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一首「高山青」正是阿里山鄒族人的寫照。沈穩內斂的個性,高聳的鼻子,帶著幾分的驕傲與自信。是鄒族人給人的印象。
鄒族人的傳統生計以農業及狩獵為主,由於禁止狩獵的法令限制,迫使鄒族人口外流,由於阿里山區為高山茶及山葵的種植區,許多鄒族的朋友開始在保留地上種植山葵,並跟平地的茶農學習種茶的技術,這兩項高經濟作物使得一些年輕人回流至部落。除了茶葉與山葵,桂竹筍、竹高筍、高麗菜也是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更有族人研究花卉的種植,尤其是高單價的香水百合更是新興的精緻農業,受到族人的青睞。

魯凱族

很久很久以前,風景優美的達羅巴令湖,住著湖神愛迪丁嘎,祂是魯凱族的先祖;有一次遇到了阿禮社頭目的女兒芭嫩,美麗的她深深地吸引著湖神。
湖神吹著口笛訴說著祂對少女的愛慕,兩人在山林裡愛苗滋長。一日,湖神來到頭目家提親,芭嫩向家人說:「湖神今晚要在住我們家,請大家不要太早起來。」頭目心中納悶不已,於是,天未亮時點根柴火察看,赫然發現女兒的身上纏繞著一條巨大的百步蛇,而她卻滿臉愉悅的表情。

頭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湖神就是傳說中族人敬畏的百步蛇。婚禮當天,湖神及他的從屬帶著家傳的古壺、鐵鍋、檳榔、漂亮的琉璃珠串來迎娶。之後,迎親隊伍向達羅巴令湖出發,芭嫩對送行的父母及村民說:「為了表示虔敬,以後族人經過神湖時,請穿白色的衣裳,而我會準備溫熱的食物給你們,並請留下獵物的後腿。」說完,便向湖中走去,湖水泛起了漣漪,映出了百步蛇的花紋,芭嫩終於到了夫家。
這個膾炙人口的傳說,依然在族裡流傳。而傳唱著嫁蛇郎故事的古老歌曲,更是讓人回味再三。

排灣族

排灣族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麗的服飾。此外,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大致上分為頭目(mamazangilan)、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
階級觀念不僅表現在財產與婚姻,連姓名的取用都依階級的不同而有一定的範圍。一個排灣族人只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可以判斷他的階級。當然,有些名字也可以由頭目賜予。頭目與貴族也享有裝飾上的特權,例如酷似百步蛇紋的雄鷹羽毛、高貴的琉璃珠、特殊的圖案(人頭紋、百步蛇紋)。
目前,服飾上頭目專屬的圖紋已經開放,倒是頭飾上的專利還被許多部落所遵守,不敢踰越。階級制度為世代所承襲,排灣族是個兩性平等的社會,家族的財產、權利由長嗣繼承。其餘的兄弟姊妹於結婚後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因此許多部落出現了女性的頭目。

資料圖片來源網路


巴奈家族:
巴奈家族,團長為林英正(老爹),由花蓮縣富民、富田、大馬等部落一群熱愛阿美族傳統文化的旅北族人所組成。
團員分散居住於大台北地區,彼此間皆有親屬血緣關係,自一九九九年十月開始,慢慢擴展成為一個團體,以『巴奈家族』的名義,出現在原住民的活動中。
直到二○○一年六月十二日,正式成立「巴奈家族文化藝術團」。

來自花蓮縣瑞穗鄉阿美族富民部落的Lisin與Swamah,將已傳唱百年的部落歌謠,從不知歌名、代代相傳的「阿嬤的歌」,以及在思念親人、迎賓、工作、敬酒、獵祭、待嫁女兒心等11首不同情境中吟唱的歌,錄成唱片,透過純樸、清亮的歌聲,傳遞部落的故事。
阿多瀾二重唱的姊姊Lisin(謝靜玫)22歲,妹妹Swamah(謝靜怡)21歲,從小在富民的阿美族部落長大,跟著外婆高玉娥學唱傳統歌謠;在住家門前,跟著外婆洗衣,一邊聽外婆唱歌,一邊和的童年,是她們最深刻的回憶。
阿多瀾是阿美族語描述「用石頭累積而成的田埂」,也是富民部落的特色;愛唱歌的Lisin參加2003花蓮縣阿美族公主競賽,贏得「最佳才藝公主」便銷聲匿跡;直到遇到創作歌手凡夫,才和妹妹組成阿多瀾二重唱,傳唱部落中的歌謠。
經凡夫以木鼓、鋼弦木吉他編曲,首張「阿嬤的歌」專輯,這11首歌謠,全憑高玉娥的好記性,逐字逐調追憶、記錄下來;這些全是高玉娥從她的媽媽、阿嬤那裡學來的歌謠,也重現部落中傳唱百年不朽的原音。
第1首「阿嬤的歌」原來沒有歌名,是描述出外打拚的族人,懷念家鄉親人時自然哼出的旋律;「思念」的歌詞猶如一首詩,翻譯成中文是「潺潺流著的,是我的淚,你的離開,我的眼淚,化做思念」,「童言童語Ⅰ」唱出清代阿美族人看綁著辮子的漢人印象。阿多瀾二重唱如天籟的好歌聲,令人記憶深刻。


Senay senay sa ko losa

O losa’iso haw kaka

Yona ikor han no miso i takowanan

Hay ya haraten iso kaka

Senay senay sa ku losa

O lusa’
iso haw kaka 


Yona ikor han no miso i takowanan

Hay ya haraten iso kaka

Ho way ye yan,

Ho way yan na yi ye yo ho yan.

Ho yi ye yo yan, Ho yi ye yo yan.

Ho yi ye yo wan ha,

yo wan hay yai ho hai yan.

Ho wai ye yan,

Ho wai yan na yi ye yo ho yan.

Ho yi ye yo yan,

ho yi ye yo yan.

Ho yi ye yo wan ha,

yo wan hay yai ho hai yan.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944&aid=4959030
 回應文章
玩命之旅
    回應給: 琇子(tina17777) 推薦4


yungku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Akiralee
琇子
胡小蒨
faith信心

記得在軍旅生涯期間

曾應一位班長邀請到花蓮參加他們的豐年祭

也是他成為王子的加冕大典

但是第一個晚上就被灌的酩酊大醉

醒來時已是兩天後

結果典禮什麼也沒有看到

只知道又是一陣狂喝

之後再也不敢參加原住民的慶典

但有那麼一次卻也記憶深刻Fox扮鬼臉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944&aid=495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