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蘇州西施橋
江南,意為長江之南面。
江南本意指長江以南的地區。
在古代,
江南往往代表著繁榮發達的文化教育和美麗富庶的水鄉景象,
區域大致為長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區。
江南山村
還保持著古老的典型江南建築風格(白牆黑瓦)。
歷史上的江南
在先秦時期已經存在江南的說法。
《史記·秦本紀》中亦載:「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
取巫郡,及江南為黔中郡。」
早期出現的江南指的是現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區。
錢大昕以為《項羽本紀》
雲「江東雖小,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
中的「江東」,
那時的「江東」是現在江南的一部分。
王莽時曾改夷道縣為江南縣,
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區。
《後漢書·劉表傳》
載「江南宗賊大盛……
唯江夏賊張庄、陳坐擁兵據襄陽城,
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區為地理坐標中心,
江南往往指湖南、湖北長江以南一帶。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
江南道的範圍完全處於長江以南,
後來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為江南東道、
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成為定義現代江南含義的開端,
往後江南成為江東地區的專稱。
歷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區的演化:
唐代以後,江南一詞
所指區域囊括長江以南以及長江沿岸廣大地區,
包括荊州(鄂東南、湖南)、揚州
(江西、皖南、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唐代時設立江南西道
(鄂東南、湖南、江西、皖南)、
江南東道(福建、蘇南、上海、浙江)。
宋代時設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東南)
、江南東路(贛東北、皖南、南京一帶)。
1645年清廷於此設立江南省,
1667年分為江蘇省、安徽省。
但江南省不僅包括部分江南地區,
還包括了大片的江北地區(淮北、蘇北)。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設立江南道,
範圍包括整個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地區,
以及貴州、福建等地。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
把江南道細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江南在古代分為江南之東和江南之西。
唐宋設江南西道、江南西路,
涵蓋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
後將江南西道演化為今江西省;
而江東地區則以南京市為中心,
主要包括蘇、浙、皖部分地區。
清代設兩江總督署,
轄江蘇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
兩江即含江南省(今蘇皖滬三地)、江西省。
現代的江南
現代江南的定義,
大概分大江南和小江南兩種。
大江南指整個長江中下游長江以南的地區,
即蘇南、浙江、安徽長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長江以南地區。
福建有些地區有時也被稱為江南。
大江南的定義始於古代的區劃(江南道),
也常有文學作品描述。
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是寫在長沙的事。
天氣預報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為廣義江南地帶。
江南三大名樓
(武漢市的黃鶴樓,岳陽市的岳陽樓和南昌市的滕王閣)
均位於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帶。
小江南大致指蘇南和浙北以及部分皖南地區。
這個概念大概從東晉南北朝開始,
到明清時期成型,後又有變化。
小江南核心地帶,就是太湖流域的蘇南、浙北地區,
包括傳統的江南六府,即:
蘇州府、常州府、松江府、嘉興府、湖州府、杭州府。
而並非長江流域
卻多被認為是江南地域
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錢塘江以南部分地區,
如紹興、寧波等城市。
長江下游以北某些地區,如揚州地區等,雖然地理位置在江北,
但經濟文化形同江南,
有時候也被看作是文化意義上的江南的一部分。
地理上的江南
從字面來理解,地理上的江南即指長江以南,
也就是整個長江中下游流域地區。
這大概包括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和太湖水系三個大組成部分。
氣象方面看來,梅雨是江南地區的特徵氣候。
除了最有特徵的梅雨外,春雨、伏旱、冬季的陰沉細雨和陰冷,
都是江南地區的主要氣候特點。
這個範圍不僅包括長江以南、南嶺以北,
還包括了長江以北到淮河以南的大片江北地區。
形容這些氣候特徵的古代詩詞比比皆是,
如「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等。
地理概念里還有「江南丘陵」的說法。
南丘陵是長江以南、南嶺以北、武夷山、天目山以西、
貴州高原以東的低山丘陵的總稱。
大致處於湖南中、東部地區,江西大部地區以及安徽南部、
浙江西部地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