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搖滾樂在50年代誕生以來,熱門音樂的唱片市場幾乎都以青少年的口味來當作流行的指標,不管是不是真的好聽、耐聽,只要是年輕人喜歡的,唱片公司都會一窩蜂的拼命推出,等到那些風潮爛了、臭了,趕快又去挖掘能夠投合青少年口味的新產品。而青少年喜新厭舊、口味瞬息萬變,也是不爭的事實。於是我們就會發現,許多曾經紅極一時的「偶像」歌手與團體,才不過短短幾年,就靜悄悄的銷聲匿跡了。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我們不打算在這裡提出某些名字來當作例證,不過,假如你熟悉熱門音樂的市場,應該不難知道哪些「偶像」已經失寵。他們甚至算不得「江郎才盡」,因為他們當初能夠走紅,憑藉的完全是噱頭與包裝,等到新鮮感消退之後,就只好跟明星的頭銜永遠告別了。當然,在流行音樂史上,仍然有好些藝人與團體是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甚至在演唱者已經過世多年的情況下,依然歷久長青,繼續受到所有不同年齡層歌迷的熱愛。「木匠」兄妹(Carpenters,又譯「卡本特」兄妹)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知道,有許多媒體的大牌「專家」,經常發表被大眾認為非常「犀利」的樂評,其中又以服務於「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的一批專欄作家最為有名,被很多搖滾樂迷奉為「聖經」。但基本上,這些所謂的「專家」通常都非常的主觀,而且把搖滾樂的「宗旨」奉為圭臬。於是,一些形象比較「健康」的藝人與團體,往往都被他們批評得一文不值。以「木匠」兄妹為例,他們的許多作品都曾經被冠上「沒有出版價值」的臭名。但是,儘管如此,沒有人能夠否定,這對兄妹,尤其是擔任主唱的凱倫卡本特(Karen Carpenter),動人的歌聲幾乎到了無懈可擊的完美境界,不管那些專家們如何的不賞臉,他們在舉世歌迷們的心目中,卻是永恆的回憶,不但老歌迷們無法忘懷,甚至還不斷的吸引年輕一代的新歌迷。
假如我們純粹以單曲排行的成績來評斷的話,「木匠」兄妹的表現其實並不算是特別好,甚至從1975年之後,就再也沒有進入過HOT 100排行的前十名,不過,歌曲是否好聽、是否受到廣大的喜愛,卻往往跟排行成績沒有必然的關連。
在1971年的亞軍金唱片「Rainy Days and Mondays」中,他們唱出了一個情竇初開的純情少女,面對著無法出門約會的下雨天,以及必須恢復正常作息的星期一,只能夠蹙著眉頭,在低潮之中盼望著下一次與心上人相會的日子及早到來,非常的傳神。翻唱披頭經典的「Ticket to Ride」,是他們首次打進排行的單曲,雖然當初連前五十名都沒有拿到,那種跟心上人離別的惆悵,卻可以說比原作者的詮釋更為動人。
另外,透過他們的演唱,也曾經使得兩首電影主題曲獲得奧斯卡的提名,除了「Bless the Beasts & Children」的同名主題歌之外,「黃金女郎」(The Golden Girls)影集女主角碧雅瑟(Bea Arthur)在1971年所主演的電影「戀愛遊戲」(Lovers and Other Strangers)插曲「For All We Know」,更勇奪金像獎,把一對年輕情侶對於愛情的成熟體認表現得令人心動。
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木匠」兄妹其實是翻唱的高手,曾經許多次把別人早就唱過的歌曲,做出精彩的重新詮釋。除了「Ticket to Ride」和「This Masquerade」,還有女歌手卡洛金(Carole King)的作品「It's Going To Take Some Time」,曾經獲得抒情排行亞軍,兒童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主題曲「Sing」,也曾獲得第三名和抒情排行的冠軍,另外,原本由「隱士」(Herman's Hermits)合唱團在60年代唱紅的「There's a Kind of Hush」,透過他們的演唱,也拿到了抒情排行的冠軍。
資料來源:http://www1.iwant-pop.com/a-d0008/?sn=a-d0008_20031020_01&act=next銀河網路
若有侵權請預先告知 立即刪除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