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7/13 16:27 文/丁筱晶.辜樹仁
大學文憑高中化,碩博士文憑大學化的現象,已非新鮮事。但更嚴重的,卻是部份科系快速膨脹,可能有「泡沫化」危機。
指考結束,10萬考生即將選擇校系。「有人主張選校不選系,有人主張選系不選校,都有道理,」一家上市公司人資主管表示,「但最重要的是,必須名實相符。我們用過頂尖大學畢業,後來卻發現學校所學和系所名稱完全是兩回事的畢業生。」
陷阱一:系所改名大流行,但卻名實不符
考選部長,前教育部長楊朝祥指出,少子化,加上學生心態改變,驅使很多學校為了搶學生,紛紛迎合學生的喜好及盡量與政府力推的六大新興產業掛勾,將現有系所改個響亮的名字,招徠學生。東華大學副校長張瑞雄直接指出,有些改名系所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師資沒改,課程沒改,只有名字改了。
系所更名後,課程與原先大同小異的最經典案例,首推農學院。生物科技熱,又名列六大新興產業,被認為「土土的」農學院系所為了招生,紛紛改名「生物科技」、「生命科學」。這個現象,前段後段公私立大學,全都這麼做。就連台大農學院,也為了「因應時代潮流,轉型發展」改為生物資源暨農業學院。
對學校而言,改名門檻低,教育部基本上根本不管,改名又可招到學生,何樂不為?過去9年,生命科學相關科系大學畢業生增加了三倍多、碩博士畢業生增加1.6倍。
系所改名後,許多老師對新領域一知半解的情形,今人怵目驚心。「一個系,若學生不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訓練一定很鬆垮。老師是雜牌軍,也不會對系所有清楚認同,」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主任周平講的坦白。
陷阱二:有文憑,沒實力的「三少」系所:專任師資少、實務經驗少、設備少近年來人數也暴增的法律系所,讓一位國立大學法律系教授呼籲政府,應檢視國內的法學教育問題。「法學教育讓很多人感覺是很便宜的機制,只要聘幾個老師,就有一群學生在那裡,」他指出,很多法律系聘的商事法老師沒有受過正統的法學訓練,系方也沒有提供與法律實務相關的課程,或充足的實習機會。很多學生畢了業,不會寫狀紙、鋪陳法律文件中的議論。
有文憑,沒實力的狀況,在講究實務的觀光餐旅系所更是常見。業界出身,曾任教育部評鑑委員,現任高雄餐旅學院旅館管理系專任助理教授蘇國垚說,很多學校看準了不少不愛念書的學生,想透過念餐飲獲取大學文憑,大量增設相關系所。其中有7、80%都是專任師資少、實習機會少、專業教學設備少的「學店」。
在這樣的教學品質下,觀光餐旅大學畢業生8年來仍成長近2倍,碩博士班畢業生成長率更破表般的達到1270%。
大學雖然不是職業訓練所,但是探索自己的興趣之餘,了解趨勢、供需,以及各校系的外表與內在,是避免掉進大學陷阱的基本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