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教育超連結
市長:關雲長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不分類不分類【教育超連結】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社論》有些大學是該退場了
2007/08/15 23:11 瀏覽428|回應1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本報訊
平均每科考三分就能上大學,這樣的考試結果代表什麼呢?

這現象,代表了台灣的大學院校,嚴重過剩。不是說程度差的學生就不該有機會繼續受教,而是這樣的分數顯示,大學教育的供需失調,太多院校爭取越來越少的學生,繼續失調下去,肯定有大學會倒閉關門。

事實上,大學教育的供需失衡,不是今天才出現的。需求面,從每年新生兒數字,太容易可以推算出來。供給面呢?別說大學,就連校內任何系所要成立,要招收多少學生,都要報教育部核准,所以,也都是可以掌握,甚至可以用政策用公權力控制的。

所以最奇怪的「台灣奇蹟」,最該認真追究的是,供需既然都在掌握中,沒有太大意外變數空間的高等教育領域,為什麼還會搞出這種嚴重失衡問題?難道早幾年算不出來今年會有多少學生要進大學,算不出來今年會有多少學校招收多少新生嗎?

早就算過了,早就警告過了,但沒有人願意提早採取行動,提早把失衡的狀況拉回來一點。更不可思議的,這麼容易看出來的危機,在醞釀過程中,教育部非但沒踩煞車,還持續讓更多學校升等、增加學院增加系所,明顯加速惡化了危機的到來。

這是再清楚不過的政策失職。太多的大學,造成教育資源浪費,不具備足夠能力的學生進入大學,又必定拖垮教育品質,讓其他學生也無法有效受教,上下一起浪費時間浪費金錢,當然也就整體拉低了台灣的競爭力。

那麼多大學才剛進入這塊教育市場,做了軟硬體投資,馬上又要面臨「退場」考驗。大學「倒店」,要牽連到多少人!更不幸的,在大學退場倒閉過程中,受害最深的,一定是知識人,所以又將惡化這個社會對知識的輕蔑,而一個輕蔑知識與知識人的社會,就算有再多大學、再多大學生,又怎樣?

把那麼多資源投入在高等教育中,換來的,卻是台灣整體知識水準的退化,國際競爭力下降,這麼矛盾恐怖的結果,我們為什麼要默默忍受?再忍受下去,還要產生多少荒謬情況讓別人看笑話?比貪污嚴重百倍千倍的政策浪費,台灣人都不必追究、不能追究嗎?

【2007-08-09/聯合晚報/3版/話題】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2363191
 回應文章
大學怎麼倒 該做盤算了
2007/08/15 23:20 推薦0


關雲長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張瑞雄/東華大學副校長(花縣壽豐)
大學指考放榜,很多大學的主管可能都睡不好,因為深怕自己的學校或系招生不足,缺額太多,增加許多學校經營困難,但從下列幾點趨勢來看,如果沒有特別的措施,大學的「倒閉」將無法避免。

第一是現在每年的新生兒數目不到廿萬人,而一年大專院校的全部招生人數高達約卅六萬人,如果沒有外來學生的挹注,學校只好養蚊子。

第二是今年八月起全國的大專院校高達一六四所,而一些歷史悠久或好的大學還在擴充招生或設立分校,大者愈大,強者愈強,新設學校或排名在後的學校就愈難生存。

第三是今年指考錄取率將破百分之九十五,參加考試者必有學校念的年代將來到。當學校需求學生甚殷時,品質管制即會出問題,惡性循環,學校無法跳脫。

大學的整併或許是一條路,但法律無法配合,如公立的要校務會議同意,私立的校產要先清算,誰會引刀自宮,看看近日國體和台體因合併不成所引起的校名之爭,慈濟兩校的無法合併,可知一二,而且合併後仍是無法解決學生來源不足的根本問題。

其實一六四所大學的設備和人才是國家的寶貴資源,如何好好利用,如何不讓它們倒閉而虛擲,將是各大學和教育部的重責大任。

【2007-08-09/聯合報/A23版/民意論壇】


18.47分 就有大學念
低分弱勢生 難道無權受教?
張逸中/致遠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台南市)
個人絕對贊成是大學就應該「有水準」,沒水準絕對應該淘汰;但是以升學率太高直接認定考低分的學生不應進入大學,不值得受教,則絕對無法苟同!

現在的私校都知道:學生越來越少,即使錄取率百分百,未來幾年內也一定有很多學校會陸續關門,辦大學確定是無利可圖,真正唯利是圖的經營者早就落跑了。要淘汰「無水準的大學」,教育部並沒閒著,現在的評鑑工作不同以往只是排個名次,公布不良系所是真的會強迫關門的。在此壓力下,各私校本身也非常努力,不只是獎學金比多,設備建築比多,還會評鑑老師教學表現進行獎懲甚至解聘,或者自行減招合併無效率的系所等等,可以說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試問哪間公立學校如此積極?

大家可能只看到私校爭取學生的「醜態」,好像是騙人入學收到學費就可以獲利了結。但事實絕非如此。辦得不好,校內外的評鑑機制隨時都會要了系所的命;不等教育部開鍘,學生一感到品質欠佳,下學期立刻轉學,外面隨時有很多學校招手。因此個人認為還能繼續經營的私立學校,不能夠與「無水準的」劃上等號。

除此外,還有一個關鍵是:我們到底要不要幫助弱勢?我的學生有三分之二需要借助學貸款!家裡越窮其實越想藉知識翻身,我們要不要給予機會?讓只有廿分的學生經過四年進步到六十分,從可能的月薪兩萬提升到三萬,這算不算成就?國家社會要不要這種效益?還是只有生產博士多、論文多才算是有水準的大學,其他都是零分?

現在的私立大學廣收低分學生,或許出於無奈,但作的正是在幫助弱勢。而且國家對私校的支持還遠遠少於國立大學。我認為真正沒水準的應該是忽視或辜負這些弱勢學生期望的人,包括欺騙這種學生的學校,以及公然蔑視弱勢學生的人。很高興我確定:我和我的學校都不是!

【2007-08-09/聯合報/A23版/民意論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757&aid=2363209